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6)
在阐述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教学案例,从挖掘文本资源,丰富实践活动设计;注重阅读训练,提升实践活动效益;强化课堂演绎,丰富实践活动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可以帮助老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帮助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文本的魅力,也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很好地设计。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0)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正焕发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价值内涵和教学设计做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让语文教学真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立足课堂教学,用语文滋养学生心灵,每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8)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提高学生的词汇、话语、朗读、概括、想象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让学生用愉悦接纳文本,追求阅读的"语文"性;用感悟解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独特性;用情感诵读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语言味;用情韵升化文本,追求语文阅读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7)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展示和追求真善美,是艺术鉴赏教育的核心内容;把艺术概念、艺术鉴赏活动引入到语文教学中,用真善美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陶冶学生的心灵,是艺术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一条有效路径;艺术鉴赏的旨归,则是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的本质就是还原,还原到文本所包含着的、所显示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3)
兴趣是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的主要情感动机。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从当前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情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1)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汉字词知识为中心的,教师会全面分析文本的结构与语言表达特点,也会直接讲解文本内涵,小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代入程度都不够,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削弱了阅读活动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全面改革阅读活动的教学方法,努力突出阅读活动的多重功效。从组织阅读探究,优化学生学习能力;整合课内外阅读,改善学生语言能力;突出文本主旨,丰富学生精神财富三个角度来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全面优化阅读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作为语文学习的初步阶段,小学语文学习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必须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了文本阅读,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语文字词量,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必须要激发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新课改已经明确提出课堂互动实则是以教师、学生多元、动态、实时、生成的合作与交流活动,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科学整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以便深化学生的思维认知。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从创建阅读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互动;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与教师互动;组织生生合作,引导学生与同伴互动三个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在阅读活动中优化教学互动艺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2):49-51
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阅读对话中的多重对话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教学设计的视角看,教材分析是确定对话话题和内容的起点,同一文本在多重阅读对话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读者与创作文本的对话、师生与教学文本的对话,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师生与环境及资源的对话等多个层面确立对话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