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永平 《江苏丝绸》2011,(6):9-13,17
三云锦的萌发 南京云锦,是大量用金(捻金、缕金,也含缕银和银线)并善于用金装饰织物花纹的提花丝织物。她的花纹,或全部织金,或部分加金,或大面积地应用各种金线、银线交织于一件彩锦巾,使整件织物形成一种金彩辉映、瑰丽灿烂、典雅高贵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已故张大千先生所收集之古书画,因重新“装池”后所取下之古裱褙织物,其中有16块具扁平片金纬的古织金锦,经由FTIR(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量测与纤维鳢别燃烧法,16块具扁平片金纬的古织金锦之地经与地纬材质皆为蚕丝,透过EDS(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仪)无机材质分析,此批扁平片金纬纱的材质表面金箔之主要成分有15块织片为金、一块织片为白金,底衬材质经由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与FTIR(光谱有机物分析)观察与量测比对,扁平片金纬纱底衬材质皆属纤维素纸质之材质,其中可辨识出6块材质为苎麻。16块扁平片金纬的古织金锦织纹结构皆为通梭织金,扁平片金纬与经纱之接结方式:扁平片金纬纱以地经接结有8块、以特结经接结有8块。扁平片金纬与地纬排列数量的比例为1:1(全越)有9块、1:2(半越)有7块。  相似文献   

3.
《丝绸》2021,(6)
明朝在与日本的勘合贸易中,赏赐了许多织金锦,这些织金在日本广受喜爱并以名物裂金襕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学界少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文章以勘合贸易中的重要文献《大明别幅并两国勘合》中的织金锦信息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综合文献图像和名物裂金襕实物等多重证据对其中的织金锦进行研究,旨在为探讨中日丝绸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其中的织金胸背与蒙元制相似,织金与浑织金为同类织物即用片金线显纹的织物,有全越与半越、地络与别络等方式。在织金图案的选择上,明朝政府会根据日本国情和文化的特殊性作出武官补纹和梧桐叶纹等的针对性给赐。  相似文献   

4.
蒙元时期织金锦异常风靡,但织金锦、纳石失和金段子这几个概念常混为一谈,对这些织物的比较研究也相对缺乏。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实物分析,从词源考证、组织结构、纹样风格三方面对蒙元织金锦之纳石失和金段子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纳石失是外来织物,其组织结构以特结型为主,也有暗夹型重组织;而金段子可视作中国传统的织金锦,以单插合的地络类为主。但因文化交融,两者都不同程度地融合了中西方的织造技术和纹样风格,表现在组织结构和织物图案上互相借鉴。尤其是传统金段子以挂经形式增加一组特结经,这可能是中国自己的特结锦产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蜀锦     
锦是由多种颜色蚕丝织成的具有彩色花纹的熟丝织物 ,其原料蚕丝须经脱胶、染色 ;其图案须经构思画出肖样、再通过挑花结本等多种技术处理过渡到织物上 ,堪称古代高科技 ,其价如金 ,“惟尊者得服之 (1 )”。老百姓不得穿 ,也穿不起。织锦技艺 ,古时以河南陈留 (今开封市东南一带 )、襄邑 (今河南睢县一带 ) ,山东临淄(今淄博市东北 )为最著名 ,公元前 316年 ,蜀并于秦 ,大批移民从北方迁入 ,带来了织锦技法 ,汉代及魏晋 ,蜀锦勃兴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沈从文《龙凤艺术》载 :“锦缎类特种丝织物生产 ,除古代的陈留襄邑 ,山东临淄 ,汉以来即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黒龙江省阿城金代齐国王墓出土的褐地翻鸿金锦绵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物原件的研究、测试及分析,制定合理的仿制工艺,科学地仿制了褐地翻鸿织金锦、领缘小碎花织金锦以及黄绢衬里三块面料,并探讨了绵袍的缝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蓓蓓  束霞平 《丝绸》2012,(12):65-71
元代宫廷尚金之俗直接推动了中国织金技术的发展,使得元代的中国织金技术达到了鼎盛时期。采用以文献资料为主、图像和实物资料的借鉴为辅的方法,分析了元代宫廷尚金之俗兴起的缘由,梳理了元代织金锦与纳石失发展脉络,认为元代尚金主要源自于金人用金风气习惯的承袭、游牧民族对贵金属特殊的爱好与追求,以及蒙古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使得元代织金锦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西、南北交流的象征。进一步探讨了元代服饰织金面料的功能,表面物服饰织金面料功用织金锦的主要用途不仅仅用于帷幔、茵褥、仪仗、舆辂等,更主要是用作服饰面料方面。  相似文献   

8.
香菇——山珍和食疗佳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言道:“山珍香菇,海味燕窝”。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香菇,滋味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名列草菇、蘑菇、平菇之上,为家庭餐桌与筵席上最受欢迎的山珍,并有“植物皇后”、“菇中之秀”、“食用菌之王”的美称。香菇又名香菌、香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香菇的国家,早在周朝就有关于香菇的记载。《列子·汤问篇》云:“朽壤之上,有菌芝者。”《庄子·逍遥游》亦云:“乐出虚,蒸成菌。”都是指的香菇。香菇的人工栽培也以我国为最早。相传在北宋时候就出现了香菇的砍花栽培法。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八答晕锦纹样是中国古代典型的装饰纹样,技艺水平精湛且文化内涵深厚,兼具艺术及文化双重价值。文章以八答晕锦纹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八答晕锦纹样艺术的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宋锦八答晕纹样具有几何形骨架造型规整、主要纹样与次要纹样形式多样、配色层次分明且内涵丰富等艺术特征。除此以外,宋明理学的社会思潮影响八答晕锦纹样的造型结构,形成了内圆外方及八边形框架,从而体现古代先哲“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强调君王权威和等级尊卑;外来文化的传入影响着八答晕锦纹样题材和构成形式,纹样上选取佛教艺术中的如意团花纹、莲花纹和万字纹进行创新应用;织造工具和染色技术的改进大大提升了八答晕锦的技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苦瓜,有着不少的别名,好听一些的如锦荔枝、金荔枝、南洋荔枝;难听一些的叫做癞瓜、癞葫瓜、癞葡萄、癞蛤蟆;不雅不俗的又有凉瓜、寒瓜之谓.苦瓜的原产地在亚洲的热带国家.约在元明之际从印度尼西亚引入我国,迄今已有六百来年的历史.最早记载“苦瓜”的文献是明初朱棣的《救荒本草》(1406年),可见苦瓜是作为救荒度歉的非常规作物看  相似文献   

11.
一、棉花的溯源我国为世界主产棉国之一。有棉历史悠久。使用棉花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夏书》有“织贝”。《汉书》有“布帛叠之”记载。《书经》指出:“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书经集他》〈蔡沈( 1167—1230年南宋学者)注〉:岛夷。东南海岛之夷。卉,草也。葛越木绵(棉)之属。织贝。锦名。织为贝文。诗曰贝锦是也。今南夷  相似文献   

12.
(七) 锦 1.如意云纹仙鹤织金锦这次出土的如意云纹仙鹤织金锦(图20)是一件补服。补子上的图案中,两只白鹤羽毛丰满,头额高昂,双足后挺,展翅翱翔,神态生动。两鹤上下呼应配合,图案形式表现了均衡对称之美,底部采用了朱红捻金云头,左右相互交叉排列,并用土黄色边镶嵌,金光闪烁,富丽堂  相似文献   

13.
陈文成 《美食》2004,(4):25-25
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果实为纺锤或长圆筒形,表面有瘤状突起:属葫芦科。为蔓性一年生植物。嫩时为绿色或白绿色。瓤为白色;成熟时为黄赤色,果肉、瓤为鲜红色。故《群芳谱》称其为“红姑娘”,《泉州本草》称之为“红羊”。又因其苦味与其它味不相溶.故又有“君子瓜”之称。  相似文献   

14.
《西部皮革》2015,(3):58
<正>锦,系一种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鞋,是古代以彩丝编织或彩帛缝制的鞋。唐代的锦无论织法还是纹饰,都比以前更为丰富多彩。晚唐诗人温庭筠的《锦鞋赋》,更是古代锦鞋之绝唱。除了锦鞋,唐代描写锦靴的诗也有很多。锦靴多为彩锦制成的短靿,外形美观,质地厚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蜀锦以纹样秀美雅致著称 ,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写生花鸟图案的艺术手法 ,另一方面发展了在几何骨架上满布规矩花纹的清秀典雅的装饰图案风格 ,成为一类色彩更为复杂的工艺品 ,较有代表性的有“铺地锦”、“八答晕锦”、“灯笼锦”、“樗蒲锦”、“落花流水锦”等。在锦面上满布纤巧秀丽的锦纹 ,叫“满花锦” ,若再缀以大朵的装饰花纹 ,叫做“铺地锦”或“锦上添花锦”。“铺地锦” ,在规则的地纹上饰以五彩斑烂的宝相花 ,地纹衬托主花显得更加富丽和光彩照人。为了适应书画和装帧等文化艺术装饰的需要 ,宋代蜀锦产品中发展了一类以满地小…  相似文献   

16.
纹理浅论     
什么是“纹”?“纹”字的出现,估计是在丝织物出现之后,似乎“纹”一开始就专门指丝织品上的花纹、图案。实际上古代把图案也叫“纹”,如在人体上描绘花纹,就叫做“文身”(这里“文”是动名词)。因而我们认为,“纹理”就是指:线、点或一些其它形象,以较少变化的间距,回返往复,比较平均的分布所形成的图案效果。纹理的开拓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文人、美食家李渔在论吃蟹时提出了要食客“自任其劳”的观点。他认为让食蟹者自取、自剥、自食,做到割一筐,食一筐:断一螫,食一螫,方能真味尽收。这是很符合饮食审美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 李渔在《蟹赋》中曾较为详细地描述“自任其劳”的美感:起初“揭而勿开”初若无底之经铲之不竭,知为有底之囊。至其锦锈填胸,珠玑满腹,未 人心,先饱予目。……油腻而甜,味甘而馥。含之如饮琼膏,嚼之似餐金粟,胸腾数叠,叠叠皆脂;旁到数仓,仓仓有肉。既“尽其瓤,始及其足,一折两开,势同截竹……二更美,留以待终”。即使盥手加餐,…  相似文献   

18.
潘畅 《食品与药品》2005,7(10):70-72
1按摩疗法的由来按摩最早也叫导引或按蹻。按摩疗法渊源久远,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血气形志篇》“按谓以手往下抑制,摩者谓徐徐摩之也。”古人砭针治病见于《山海经东山经》:“前氏之山,其山多玉,其下多箴(针)石”;《说文》:“砭,以石刺病也”。人们经过长久的实践,确立了“以痛为输”的砭针治疗原则,发明了砭针疗法。但是砭针绝不会刺入皮下。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曰:“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肉)间,不得伤肉。”可见砭针发展到后来成为九针中用做按摩的圆针,仍不可伤肌肉。由上可知按摩疗法渊源悠久,…  相似文献   

19.
杨馨  王文玲  焦梦卉  林靖  郑嵘 《丝绸》2023,(11):56-63
元代织金锦作为中国历史上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物质文化体现,独具创造性。受常州弘阳纺织博物馆委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制定了标准化复原流程,对元代邹县李裕庵墓出土的“梅雀方补菱纹暗花绸”面料进行技术性复原。首先结合纳石失和金段子特点,对出土织物进行界定,具体复原过程参照图文互证法、文献参考法及实物考察法,涵盖颜色考证、纹样考证、材质考证及工艺考证,历经定色、制图、选料及织造完成了复原过程。本文后续采用模糊评价法完成了本次复原评价,进行了元代织金胸背的缝制。实践表明,以传统考古视角与现代纺织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完成织金锦可视化实物的制作。  相似文献   

20.
五行最早在我国出现,有人说是夏朝的时候,根据是最早的记载《尚书》、《洪范》中箕子说:鲧炬洪水,泪陈其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士爱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