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实验国家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根据《石油经济核算体系设计方案》中的石油预警指标,对河南油田油气资源和生产能力利用状况进行了试算、分析和评价。认为:在既定勘探区域内科学、合理地确定与油气资源量相对应的原油生产规模是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保持储采比与油田开发期相适应的水平是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合理利用生产能力是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2.
按照实施国家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根据《石油经济核算体系设计方案》中的石油预警指标,对河南油田油气资源和生产能力利用状况进行了试算、分析和评价。认为:在既定勘探区域内科学、合理地确定与油气资源量相对应的原油生产规模是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保持储采比与油田开发期相适应的水平是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合理利用生产能力是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油田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我国醋酸乙烯生产技术现状及其研究开发进展,重点介绍了新型催化剂的研制及催化剂性能的改进。详细分析了醋酸乙烯生产消费情况,包括主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进出口量、进VI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口主要海关及主要省市;醋酸乙烯供需状况如下:2011年我国醋酸乙烯的总生产能力达到2303kt,表观消费量达到约1962kt,预计2016年的需求量将达到约2.5Mt,随着今后几年多套新建或者扩建装置的建成投产,届时生产能力超过4.5Mt,产能严重过剩,未来市场竞争将十分激烈。因此,为醋酸乙烯行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节能住宅和砖混住宅的对比进行建筑热工评价,重点对建筑物的热惰定性指标、外墙墙体内部的水蒸汽渗透状况、建筑物的耗热指标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证明,采用复合墙体和加厚屋面保温层厚度等技术措施的节能住宅,比采用490mm厚的实体红砖墙体的砖混住宅节能25.8%,收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发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关于如何降低建筑耗热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油田生产经营实际状况,在国家计委技术经济所的指导下,对建立关于石油工业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状况的评价指标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详细分析了设置衡量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转变速度、转变程度和转变效果等指标体系的经济意义,并运用这些指标对辽河油田进行了综合评价,取得了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层气含气带资源条件评价与排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中国正处于煤层气开发大发展前期,迫切需要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特别是作为基本单元的含气带资源状况与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对中国煤层气资源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再选择资源密度、煤层气资源量、含气量这3个参数作为煤层气含气带评价排序的分析指标,在评价排序中首先对指标进行处理,给出了不同指标性质的指标处理函数,并设计了限值约束条件;然后采用矩阵综合决策方法(加权平均法)对划定的56个含气带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最后给出了关于煤层气含气带应优先考虑的重点区域的建议:根据资源状况排序分析,最好的资源条件基本分布在冀鲁豫皖和晋陕蒙含气区内。  相似文献   

7.
一、项目背景 2005年安全环保研究中心受油田企业委托,承担了油田原油外输码头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对原油外输码头在总平面布置、工艺设备和设施.消防配备、安全管理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评价。  相似文献   

8.
生产效率是反映水驱油藏生产能力及驱替效果的重要指标,基于生产效率分析和评价不同注采单元的控水稳油能力及影响因素,是油藏制定适宜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通过系统分析油水井的生产能力、产油效率、驱替效果等影响开发效果的各方面指标,筛选并建立油水井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化处理不同指标对生产效率分级评价结果的影响,建立油藏生产效率分级评价方法。结合油田开发实例,在油水井生产效率分级评价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注采单元的控水稳油能力及生产特点,结合影响生产效率的地质、开发因素综合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调整措施,可为此类油田的有效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齐鲁石化烯烃厂乙烯装置2000m3污水池流出了清水,COD等各项环保指标全部合格了。 2000m^3污水池是齐鲁石化30万t/a乙烯生产能力时的配套环保设施。经过两轮大规模改造,乙烯生产能力提高了两倍多,而污水池的处理能力远达不到生产装置排污的要求,污水处理合格率一直在6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侯言超 《炼油》2000,5(2):14-18
效绩评价方法是国家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完善和科学的企业经营效绩评价方法,石化行业作为国有控股的重点行业,采用该评价方法有利于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油田节能》2006,17(1):I0004-I000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田节能监测中心是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和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资格认可,集团公司授权的具有向社会出具法律效力数据的省、部级的法定节能监测机构。其业务受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指导,行政隶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按认证范围,集团公司油田节能监测中心主要承担集团公司范围内重点用能设备、装置、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监督、检测;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指标进行测定、评价;对重大节能科研、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节能住宅和砖混住宅的对比进行建筑热工评价,重点对建筑物的热惰定性指标、外墙墙体内部的水蒸汽渗透状况、建筑物的耗热指标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证明,采用复合墙体和加厚屋面保温层厚度等技术措施的节能住宅,比采用490mm厚的实体红砖墙体的砖混住宅节能25.8%,收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发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关于如何降低建筑物耗热的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油田效益现状描述及效益形势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制订了单井区块统一效益分类标准和确定了效益状况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某油区为例,从产量和成本状况、区块和单井效益分类、各类区块和单井分布状况及效益状况不确定性分析4个方面对效益现状进行了描述;采用操作成本、高效区块产油量比例、高成本区块产油量比例、边际井和负效井比例和盈亏平衡油价等5项评价指标对效益形势进行了分析.上述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已开发油气田的效益状况,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石油蒸发损耗及其控制技术的评价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石油储运过程中各种操作条件下石油蒸发损耗的特点,探讨了石油蒸发损耗的计算公式和评价方法。目前,以浮顶罐和油气回收系统作为其主要的降耗设施。为评价其降耗效果,考虑法律条文、降耗率、油气排放标准和技术经济等因素,建立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从而形成了石油蒸发损耗及其控制技术的完整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引导、规范石油蒸发损耗及其控制技术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大庆油田防腐保温检测与评价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建立和完善了油田埋地钢质管道、容器(储罐)腐蚀检测与评价方法,开发了油田设施腐蚀与防护信息咨询系统。利用腐蚀与防护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在线管道和容器(储罐)的腐蚀状况,为油田规划、生产管理及设施更新维修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宋芳 《金山油化纤》2006,25(4):26-30
分析了2005年国内精对苯二甲酸(PTA)、对二甲苯(PX)的供需平衡状况和产能的地域分布情况,2006—2010年国内PTA、PX生产能力的增长情况,并对2010年我国PTA和PX的供求及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陈延彬 《石油规划设计》2010,21(4):17-19,35
ERP项目后评价不同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着量化的评价指标、明确的评价内容、突出的评价重点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套用其他项目的评估方法,应该针对ERP项目的特点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介绍了国内外ERP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和理论,提出中国石油ERP项目后评价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项目验收评价和应用绩效评价,并着重后者。  相似文献   

18.
平衡计分卡既是业绩评价系统又是战略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是以战略为中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级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以及具有因果关系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以战略为出发点、以财务为焦点、以客户为平衡点、以过程为重点、以能力为基点,这种战略管理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有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开发工作中,正确分析油井潜在的生产能力很重要,油田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问题,虽然每个局部系统都有各自的理论来分析评价油井的生产能力,但对于一口油井,从油层到井筒和地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目前没有较为完善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载文与引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平均引用率的期刊具有相对较高的引频次数和影响因子。对反映《中国海上油气(地质)》的影响力、地位、学术交流程度和科学生产能力的有关评价指标作了统计分析。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引用率高,期刊的影响力就高;平均引用率相差不大时,引频次数决定着期刊的影响力;较低的引量对期刊的影响力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