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勇 《新食品》2007,(18):35-36
《白酒无防线》是一声断喝。 这声断喝,来自于对白酒真挚关爱深切担忧交织的复杂情愫。 在广东、福建、杭州、上海等地市场,一幅洋酒分食酒类市场的图画正在展开。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更时尚、更感性’的洋酒感染之时,越来越多的经销商也被‘更务实、更赚钱’的洋酒策反”,而白酒们依然在为白酒市场内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对整个酒类市场变化充耳不闻时,于是,那一声断喝冲口而出! 行业中的反响是激烈的,观点也多种多样。无论赞同也好、反对也罢,大家的眼光都聚焦到洋酒和白酒上才是目的。同样,争论也好,统一意见也罢,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发白酒人对洋酒与白酒的对照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一、林河酒被称做“中国X·O”的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日期的临近,许多外国产品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市场,洋酒也相继走上了国人消费的餐桌,给我国白酒带来很大的冲击。国内白酒生产厂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国产白酒及老牌名酒正受到洋酒及其它饮  相似文献   

3.
谈资     
《新食品》2010,(6):19-19
此次交易证明帝亚吉欧将借助水井坊的国内白酒和资本市场双平台,完成洋酒、白酒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4.
王科  紫陌  吴英 《新食品》2008,(2):56-56
一度是白酒天下的宴席市场,在福建却成为洋酒的福地。近日,记者在福建市场走访时发现,2007年,福建宴席市场洋酒占了60%左右的份额:无论是红白喜事、生日聚会、家庭聚餐还是在KTV等娱乐场所,洋酒品牌大显身手。有福建省经济“金三角”之称的泉州、晋江、石狮地区,一场宴席下来喝掉十几万元洋酒的现象时有发生,曾经是白酒唱主角的这一市场目前却成为洋酒的“盛宴”。  相似文献   

5.
肖竞 《新食品》2007,(16):26-27
尽管目前洋酒仅在局部市场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但其对白酒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因为从局部战役发展到全面战争,往往就在一方有备、一方无防之中。正因为白酒还无防范意识,我们也只能从洋酒企业的战略野心与备战情况当中。去捕捉未来洋酒与白酒竞争的大致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肖竞 《新食品》2007,(16):28-28
谈到洋酒和白酒的关联,谈到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思路,就不能饶开全球第一大洋酒集团帝亚吉欧。最先选择和中国白酒品牌联姻,最先和中国白酒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帝亚吉欧对白酒市场的考察丝毫不亚于中国本土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周晓峰 《中国酒》2009,(10):24-24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很是让中国白酒扬眉吐气地列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我们甚或可以神气地告诉世界,唯有泱泱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才可成就其人间美酿。同时,近年在国内白酒市场有关同质化、差异化的话题也沸沸扬扬,各厂家绞尽脑汁求创新谋个性。但事实上,个性独特的中国白酒并未高歌猛进国际市场,至少从量上讲与洋酒的大举“入侵”不成比例,而诸多个性品牌的地域白酒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气质而在国内市场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朱思旭 《新食品》2014,(19):26-26
白酒步入“新常态”后,葡萄酒及洋酒的发展只会蚕食部分白酒份额,但是比例不会太高,根本无法撼动白酒的根基。首先,从市场占比看。按照国际通行的比例,啤酒消费量约占76%,葡萄酒约占11%,烈性酒约占10%,其他酒占2%-3%的份额。而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啤酒约占81%,白酒(含酒精)约17%,葡萄酒、洋酒约2%。  相似文献   

9.
邹周 《新食品》2007,(16):18-19
通过对中国沿海市场的步步进逼,相继发起广东、福建、江浙沪三场侵袭白酒市场份额的“战役”.洋酒在事实上构成了对白酒的威胁。而在洋酒进攻的“炮火”中,许多经销商纷纷选择离开白酒,投向洋酒的怀抱,从而助推着洋酒的攻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董越 《新食品》2007,(28):101-101
近年.全国的一级市场上部在刮洋酒风,作为东北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沈阳也受到了洋酒商的关注。在其耐心地培养下.沈阳消费者也开始逐渐认识洋酒。与其它市场相区别的是.该酒种已经逐渐成为了习惯拿白酒做礼品的沈阳消费者送礼时的又一大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厦门,是福建省酒类明星城市,众多中外兵家必夺之要地。厦门酒类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潜力巨大,以至于不论是国外洋酒,还是国内白酒、葡萄酒、啤酒等知名品牌都十分看重厦门市场。  相似文献   

12.
向宁 《新食品》2007,(16):34-34
“洋酒时尚。白酒落伍”,这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洋酒和白酒的不同印象,而江苏洋河集团董事长杨廷栋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其公司生产的洋河蓝色经典以绵柔的品质改变着传统白酒的风格,在江苏以“时尚白酒”的名义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而在杨廷栋眼里,针对市场上洋酒潮流兴起,白酒如何设置“防线”抵御洋酒这个问题,他的主张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大呼“狼来了”或者着急地到处寻找“防线”。  相似文献   

13.
闫爱杰 《新食品》2007,(18):31-32
通过梳理洋酒的运营。将之与白酒进行对比,两者依托的不同营销模式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异?这是否可以成为目前白酒与洋酒在广东市场处境迥异的一种解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广东,不仅是白酒的广东,也是洋酒的广东。正是基于广东市场在整个白酒行业的战略意义,其发生的变化才值得我们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张纪生 《新食品》2006,(17):57-57
洋酒是近几年才在长春市场兴起的新品类。相对白酒和啤酒而言.目前在长春市场的洋酒种类还不是很多,主要流行的品牌有芝华士、轩尼诗、人头马等.其中芝华士占据了长春洋酒市场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朱玉增 《中国酒》2006,(11):52-53
以白酒为代表的中国酒业市场的竞争应该是中国食品行业中的一个典范,从营销模式到营销概念等的快速变化都在演示这一产业的市场发展的前进模式——不是升级,就是替代。如果说,对于白酒让营销人士汗颜而又熟悉的营销手法如广告战、渠道战、终端战、形象战、明星战、促销战、包装战、产品战等等已不再是什么难题的话,那么,白酒品牌营销概念的升级则是更高  相似文献   

17.
张健 《新食品》2012,(21):94-95
从帝亚吉欧入主水井坊到轩尼诗控股文君酒,洋酒品牌强势进军中国酒业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白酒业的神经。洋酒巨头入股中国知名白酒企业的行为,表明洋酒巨头对中国白酒市场虎视眈眈,并且已经从最初的市场竞争升级到更高层次的资本运作。为了谋求在中国酒水市场更多的市场份额,洋酒品牌开始改变原来简单的产品进口,转而向“本土化”发力。  相似文献   

18.
方孝兵 《新食品》2011,(20):20-20
在中国,看看洋酒的价格,再看看国内老名酒的价格,我觉得很惭愧。 酿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部分龙头企业利用独特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并坚持用传统的酿酒方法造就了中国高档白酒优异的品质,可以说中国高档白酒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不容小视,洋酒企业也不敢小视。中国高档白酒在中国也拥有着庞大的忠实消费群。  相似文献   

19.
戴界平 《新食品》2007,(18):39-40
福建在酒类消费上比较特殊,红酒、洋酒的增长速度在最近两年出现了集体快速增长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白酒就没有市场了。在我看来,洋酒确实抢了高档白酒很大一块市场份额.但是对中低价白酒的影响较小。这方面,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相似文献   

20.
朱浪  杨静 《新食品》2005,(20):74-75
茂名白酒市场可谓泾渭分明:高挡白酒市场除了传统的“茅五剑”,基本上是洋酒的天下;中低挡酒在餐饮、商超非常活跃;团购市场更是不容忽视的潜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