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年轻建筑师的凤凰涅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冬 《时代建筑》2006,(4):162-165
文章试图以当今中国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地域差别为背景,分析西部年轻建筑师的现实境遇和状态,以及他们应对本土问题时的策略与方法,并指出在批判的地域主义“双重批判态度”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对当今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批判的“第三重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2.
阮超 《现代装饰》2013,(3):98-101
时尚和广告,两者和社会消费、视觉文化之间联系紧密,两者的集中代表——时尚广告是广告类别中极其特别的一种,有强烈的视觉外观,极易引起欲望的产生,它是消费社会的土壤里开出的绚烂的视觉花朵,散发着诱惑的芬芳。消费社会里"看"就形成视觉消费,本文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时尚广告,通过对其的视觉消费解读来把握时尚广告中的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时尚广告视觉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7)
广告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一个民族的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等对社会广告语言产生深远的影响。广告语言蕴含着丰富的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的广告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建筑行业也悄然发生着质的转变,这导致了建筑师身份的多元化。通过剖析消费社会背景下明星建筑师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批判的态度冷静思考来自消费文化的冲击,努力探索以更高的格局和更广的视野超越明星建筑师之路。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广告日趋重要,消费者对于广告的过度信赖也越发明显。本文从符号学角度,着重从广告、文化和社会的关系;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符号的重组及广告中人物符号来分析广告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
列宁在俄国革命的探索与实践中,从俄国旧社会及其思想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出发,表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立场、以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取向与文化革命上的实践逻辑相统一的文化批判思想。列宁在意识形态上的批判取向,展现了对旧社会的宗教批判、道德批判、哲学批判,是具有革命实践取向的文化批判。列宁在文化革命上的实践逻辑,体现了在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革命来扫除文化障碍,从而推动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以及俄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滕肖澜的小说《规则人生》秉承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下社会中的不合理的规则人生和人生规则进行了自觉的揭露和批判。当代中国文学需要关注当下社会现实的作家,需要现实主义的批判,需要文艺共同参与新的社会文化的建构和创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当今社会,广告与文化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种冲击力,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广告与文化的融合更形成了一种时尚观,一种社会亚文化。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规律,把握它们的互动关系是广告发布者,特别是广告主们合理利用广告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告作用的根本所在。本文从传播的角度分析广告的本质是营销信息的传播,以它们之间互动的表现为例探讨广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而为广告策略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123-128
社会批判精神是大学教师重要的精神特质。大学教师掌握着高深知识,肩负着追求真善美和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由于受到市场经济逐利性、文化多元化趋势和知识性质及结构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大学教师社会批判精神陷入弱化困境。从将马克思主义批判观融入社会批判精神培育全过程、巩固大学教师高深知识、加强大学教师道德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大学教师社会批判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广告的现代化发展,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构成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按照鲍德里亚的分析,现代广告通过拟像手法,把消费者从理性中吸引出来,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感官。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广告宣传片的宣传效应进行具体阐述,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邹晓霞 《世界建筑》2006,(3):138-140
消费文化对建筑界的渗透导致建筑师以不同以往的身份立场介入商业店铺设计。文章通过表参道4个品牌店铺的个案研究,分析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建筑师的可能策略,并对建筑师能否从改造社会的角色转变成时尚的代言人进行质疑,确立商业建筑新地位的同时建筑师应以批判的态度冷静思考来自消费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
马尔库塞的观点指出,文化的批判功能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逐渐丧失,社会也趋向于单度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的主体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批判的能力也随着社会批判能力的丧失而丧失,最终发展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的观点还指出,统治者通过对大众文化的不断影响和同化,使得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逐渐发展成为统治者的控制意识和理念。以大众为媒体进行通俗文化的传播过程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中被理解为大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9)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为一部反映黑人生存状况的社会批判小说,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汤姆这个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的黑奴形象,深刻揭露了美国黑人在19世纪种植园制度下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于黑人权利和生命的漠视。本文将通过政治背景、文化因素和经济状况来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文中的美国黑人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建 《中外建筑》2009,(9):102-104
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大同文化与地方文化对于建筑创作的一种双向修正,对于中国当前大规模的建筑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以Frampton的学术生涯作为一个背景来理解他在谈及批判的地域主义时候提出的七点态度对于我们更清楚地把握这种批判的价值及意义会更有帮助。中国近年来的建筑实践中也不乏体现批判的地域主义精神的作品,比如: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以多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因此,广告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广告中的文化元素越来越丰富,造型也多种多样,充斥着人们的视觉。广告的设计囊括了方方面面,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文化传播,以及商业推广,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告的服务性。文章就广告设计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晓平 《建筑师》2004,(5):56-63
今天的设计处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背景中,如何面对传统?如何面对外来影响?本文上篇论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及其启示,指出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走出对传统的迷惘,而基于场地、技术、社会、城市等因素的本体性设计方法论,作为建筑学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汇点。故下篇从本体性设计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罗店新镇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设计,也重申了真实地回到此时此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奥斯丁认为,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他的这一法律定义引起新分析实证主义的频繁批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奥斯丁的"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这一学说,从社会背景、认识背景、知识背景、个人背景四个方面分析他这一学说的形成原因并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论述这一学说的遭受批判的之时亦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8)
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是当代西方批判传播研究的两个重要分支。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研究则坚持对文化独立性的推崇。两者在社会观和方法论上存在分歧,对批判传统存在不同的理解,两者对媒介生产和社会消费也存在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了多次争论。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相融合的地方,两者都坚持左翼立场,并都以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为己任,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解放、工人阶级的解放、以及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5)
消费社会的来临,使女性符号成为广告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随着与欧美流行文化的碰撞,"跨属狂欢"逐渐成为我国广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卖点,同时在媒体自由度、娱乐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跨属"后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这种文化得以传播所依凭的符号要素及其原因,企图揭示在符号暴力的驱动下,这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使文化趋于同质化后产生的被动宣传和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20.
批判性生存     
范东晖 《建筑师》2006,(3):34-37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出现文化转型,建筑理论在对建筑社会意义的重新思考中,走上了一条“批判性生存”的道路。本文概述了批判理论对建筑学的影响,并对目前批判建筑在现实世界中面临的“批判”与“生存”两难处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