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Planning》2014,(1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后来居上,改变了由原来传统的大众媒体所构建的媒体环境,这就给传播学的传统理论带来冲击。如今,微博在网络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成为谣言滋生蔓延的平台。本文研究"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时代面临的新情况,利用该理论解读微博谣言传播过程,以期对微博谣言的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产品的广泛应用,用户在享受信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其带来的副产品——谣言的影响。本文试以微博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对如何控制谣言传播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微博推动了社会发展的公民化和公民化的新闻运动。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以"猪肉钩虫"这一微博谣言传播为例,从不同层面分析"猪肉钩虫"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微博谣言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0)
本文通过对微博谣言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微博谣言研究存在两方面不足:1、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过多的归结于社会或者网络,忽略了微博平台自身。2、学者提出的对策过于单一化,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治理系统。本文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微博的"阻链传播模式"、"喇叭效应"等概念,以微博传播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找出微博谣言产生的源头,并且提出了系统的治理策略,为微博谣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目的 /意义]研究微博谣言传播的共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可以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干预程序化、常态化有重要意义。[方法 /过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微博谣言传播网络,结合该方法的相关指标与微博的特征,从连通性、凝聚性、距离等维度对传播网络展开分析。[结果 /结论 ]以"年薪十二万加税"谣言为例,通过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发现:同一主题下微博谣言传播路径会因一部分同时参与了多条微博转发的用户而相连接;单条谣言传播网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可归纳为单点爆发式、多点触发式以及多点连爆式。在具体的舆情策略制定上,不应采取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对不同结构的微博谣言传播网络采取差异化的应对措施,进而实现微博谣言的精准治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在各大门户网站中以新浪微博发展最迅猛,对社会影响最大。微博为公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意见自由市场"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谣言。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7)
微博、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品",不仅是社交工具更是实时了解社会资讯的重要途径。在马航失联事件中,微博、微信为受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不乏有谣言夹杂其中,并呈现出不同的传播特点。本文根据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探析马航谣言在微博、微信中的传播特点及阻断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微博评论占据网络评论的重要部分,借助于微博平台和移动设备随时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在时效性方面有极大优势,但微博新闻评论也有其缺陷,如评论言辞情绪化、易起谣言等。本文对微博新闻评论的特点、弊端以及如何兼顾微博新闻评论的速度和深度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3)
作为多元舆论场,微博的无门槛发言一般被认为可以让谣言和虚假信息无所遁形。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传谣微博的转发量往往明显多于辟谣微博的转发量。本文引用具体事例及数据统计,论证微博自净化能力在当前社会的局限性,分析影响其自净化过程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使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7)
网络行为是网络空间交往的特有行为,在虚拟的环境中网络行为同样需要伦理道德的约束,然而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带来的便捷和爆炸量信息的同时,微博人肉、微博谣言散播等网络道德失范甚至网络违法行为此起彼伏。片面追求个性和个人价值在缺少监管和束缚的情况下被扭曲为利己主义,加剧了网络行为的失范。网络空间的暴力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网络伦理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5)
公安微博是政务微博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事件中,公安干警往往出现在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线,使用好公安微博及时有效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舆情应对的"一线阵地",公安微博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伊始就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发布最权威的信息,让公众尽快获取事件真相,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如发现谣言应在第一时间进行批驳澄清,扮演好权威信息发布机构和政府执法机构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中国的网络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微博时代",刷微博成了网民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活动。微博传播具有文本的碎片化、裂变性、人人皆媒体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促进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垃圾信息泛滥、谣言满天飞等微博中的伦理失序现象。需要博主、媒体、政府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3)
微博健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是我国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文章以新浪微博雾霾信息为数据源,利用H指数考察微博用户影响力,为网络舆情信息中信息源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计量指标。从结果来看,在社交网络中对于雾霾信息发布、传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类媒体用户,而H指数较高的个人用户则能提供更为细节的原创体验。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6)
治理网络谣言,必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笔者以微博谣言的治理为例,从政府、媒体、意见领袖、网民、法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网民盲从跟风的心理、政府的不作为、"大V"利益诱惑的麻痹、媒体的失语,我们应当从改善民生、听取民意、及时应对、提升素养、培养"好声音"、完善法制等方面,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建立起应对网络谣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
转型中的中国已经迎来了"风险社会",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便说明这一点。微博在浏览新闻、表达诉求、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深化,因而政务微博己然成为政府部门和官员抢占信息高地、争取舆论认同和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渠道。在风险社会中,政务微博是政府风险管理的新措施;在风险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务微博践行政府风险管理的理念;政务微博构建合理的官民沟通平台,使其影响力和公信力提高,也为政府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从原先的WEB1.0升级为WEB2.0,其中最大的进步就是在于微博这一新型媒介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越来开始了解并享受微博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其平民化、多媒体化以拥有众多忠实用户的特点也为广告植入微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下文就以微博的发展特点以及广告在微博中传播的效果等方面入手,旨在对微博广告的营销发展状况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8)
当传谣和辟谣两种力量在微博空间博弈时,网络发言人应当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络发言人需要扮演好信息发布者、谣言监控者、危机公关者、舆论引导者等多种角色。与此同时,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构建有效的网络发言人制度,使其发挥积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
本文以新浪微博末日谣言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和转发动机进行了分析,同时从受众伦理角度对如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用户对于末日谣言微博的转发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娱乐心理和吸引他人注意的心理,而对于转发行为的道德责任意识较为缺失。受众应当提高伦理意识,承当应有的道德责任。同时通过新媒体的便捷性,多方面查找信息来源,了解不同声音,减少"第三人效果"造成的对他人认知和行为的误判。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4)
近几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革。而微博这一全新的社交网络平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也迅速被广大的网民所接受,并且在社会公共事件的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从微博的定义、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微博在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公共事件中所起到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字之外的内容我们不应该忽视,因为它远比数字更能满足我们的情感和文化需求。几天前有条微博被网友疯传,说中国刑警学院某届缉毒班75名毕业生于某日某时全部牺牲。和平年代里,警察是一项充满着危险的职业,缉毒警的牺牲尤大。看到这条微博,我的内心充满了崇敬之情。在唏嘘之余,我也留言给博主:75个人,75个故事,请写一些出来,哪怕只是75个名字。对于英雄的纪念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然而这条微博只见网友转发和评论,却不见博主回复。其后不到一周,中国刑警学院宣传处经过查证后对此消息予以明确否认。在我庆幸这条微博终是一个谣言的时候,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