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Planning》2013,(2)
钓鱼岛争端在2012年广受注目。日媒借钓鱼岛争端鼓吹扩张军队、开发核武。西方媒体分歧大,对中国行为不解和持中的多、支持的少。今后我方可以攻心为上,提高针对性和报道技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9)
中日构建FTA具有坚实的基础,但进展缓慢。从农产品贸易、历史认知、美国态度和领土争端四个角度,分析中日构建FTA的影响因素,得出历史认知问题是阻碍中日构建FTA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领土争端是目前最直接影响因素,农产品贸易和美国态度是间接影响因素。中日两国政府应深入交流,达成政治互信,互相理解,消除分歧,积极推动构建中日FTA,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3.
爱国不但需要热情而且需要理智,爱国更是一种能力。当前,中日钓鱼岛争端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中国民众"抵制日货"的爱国行动开始在各地蔓延。日系品牌密集的工程机械行业,是否会受此影响一直令笔者惴惴不安,然而,这股风潮终究还是扩散到了行业。9月16日,位于济宁的小松山推工厂遭到中国抗议人群的打砸,厂门口值班室和厂内一些挖掘机受损,并导致该工厂17、18日连续放假两天。以抵制日货来显示爱国心的出发点无外乎通过经贸施压来争取解决政治问题,因为日本经济更加依赖于中国,同时,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抵制日货似乎可以使其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4.
视点     
《今日工程机械》2012,(19):32-32
近日,中国和日本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逐步升级。在同本政府宣布完成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收购之际,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12年的APEC会议期间当面警告日本首相“事态的严重性”。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外,中国民间自发组织的保钓硬抵制日货活动也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53-60
近些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中美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利益格局,这导致美国精英阶层单方面认为其利益空间受到挤压,因此美国政府产生了制造贸易争端的冲动,且这种冲动将因我国的和平崛起无法被遏制而长期存在。中美贸易争端既是中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变化的结果,也是美国国内矛盾的反映,更是美国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手段。中美贸易争端持续进行将伤害中国经济,影响中国金融稳定,同时也影响美国资本积累,延缓其经济增长。"中兴事件"说明我国在科技领域与美国尚有很大差距,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依然是我们跟进学习的目标。中美两国在全球化发展中已经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在合作与分歧之间取得再平衡要有底线思维,以保障我国科技发展战略贯彻与实施的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面临美国发起的贸易争端,我国应建立应急预警联动机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边打边谈中做大中美利益"公约数",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金融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随着国际体系的转型,南海钓鱼岛争端的升级,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发生了变化,逐步从维稳为主,转到以维稳为基础,以维权为中心,达到维稳。中国对周边国家菲律宾、越南、日本强有力的反制就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愈演愈烈。我国出台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阐明观点。本文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框架,分析白皮书中的介入策略,探究外交话语中的语篇特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WTO体系的核心制度之一,在处理各成员国的贸易争端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美国近来阻碍其上诉机构的人员遴选,使得WTO争端解决机制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争端解决机制的失效,增加中国与贸易伙伴在解决贸易争端时结果的不确定性,阻碍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的进一步扩展。对此,中国要积极维护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与WTO成员相向而行,推动WTO改革;不断优化贸易结构,提高服务贸易水平,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尽快构建"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保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程争端不可避免,随着第三方的介入,解决争端的成本花费也随之递增。通过文献分析及专家访谈,识别出11项构成工程争端隐性成本的影响因素,对每一项因素导致成本增加的影响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因子分析,获得5类工程争端隐性成本:商务关系成本、时间成本、咨询成本、信用成本以及司法腐败成本,且重要性依次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承包商认识到隐性成本对争端处理决策的影响,理性地设置谈判底线,避免争端升级,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9)
钓鱼岛事件爆发后,中日陷入"政冷经冷"的局面,经贸、外交和政治合作与交流基本陷入停滞状态。鉴于日本对中国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吸引外来投资以及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钓鱼岛事件对中国的经贸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华日企产能、销售、声誉严重受挫,其裁员急剧冲击中国就业市场;日资企业通过"中国+1"政策减少对华投资,中国吸引外来投资减少;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受阻,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放缓。中国应该采取通过产业升级,改善中日贸易结构和提升贸易自由度及自主性;深化改革和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打造"新区位优势"来更好利用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5):82-83
中美贸易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的贸易之一。随着美国总统提出"美国优先"政策,两国间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加征关税,根据对等原则,2018年6月18日中国将美麦列入进口加征关税清单。文章通过对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美麦进口价格的提高对中国小麦主产省份——河北省造成的影响。通过与美国小麦进行比较看出,短期内进口美麦加征关税对河北省小麦产业影响不大;从长期看,对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利大于弊,可以促进河北省优质麦产业发展。基于此,文章从优质麦产业化经营、标准化体系建设、扩大一带一路国家小麦进口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进河北省优质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
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和建设,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在投资合作过程中势必面临法律适用等问题。亟需建立长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本文从"一带一路"发展的现状出发,借鉴国际相关的解决机制和国际协定,分析我国企业的投资问题。以及对"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建设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2):78-79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而这一地位的形成与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大量投资是分不开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再工业化"战略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回流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其原因以及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从如何减少美国制造业回流带来的不利冲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5)
2018年7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食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开始。在此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要结合国际国内当前的实际情况从认清自我、"走出去"、创新、升级和自身适当的规划五个维度应对外部贸易争端,这也是中小制造企业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5.
国际资讯     
《山东建材》2013,(1):74-77
日本向世贸组织诉中国无缝钢管反倾销新华社12月20日报道,世界贸易组织20日发布公告称,日本就中国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反倾销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并已通知世贸组织秘书处。日本认为,中国的措施"明显违反"了反倾销协议的某些条款以及其他相关世贸规则。根据规定,中日在随后60天时间内可就相关争端举行磋商。今年11月8日,中国商务部公布相关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1,(3)
2020年11月30日,由于美国连续阻挠法官的遴选和连任程序,WTO上诉机构因所有法官任期均届满而终至"停摆",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迫在眉睫。DSU规定,上诉范围仅为专家组报告中的法律问题和专家组作出的法律解释。在争端解决实践中,由于专家组对司法经济原则的广泛适用,某些法律和事实问题悬而未决。到了上诉阶段,如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组的认定,转而需要审查这些问题时,就会因"完成专家组分析"引发越权质疑,或因案件事实不足而无法解决争端。应当建立发回重审制度,由原专家组审理其本应审理的未决事项,消解上诉机构面临的司法困境。增加发回重审制度,可以避免上诉机构越权行使专家组的职能,同时维护当事方的审级利益,从而最大程度确保世贸争端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程项目合同的不完全性,工程项目争端不可避免。明确工程项目争端谈判力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有利于谈判方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谈判力,提高谈判效率,而现有研究中鲜有将谈判力引入工程项目争端谈判领域进行研究。通过识别出4类14项影响因素,构建了工程项目争端谈判力影响因素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工程项目争端谈判力影响因素进行了模型构建;最终通过模型运算、评价和修正,得到了影响关系模型,并结合模型对影响因素与谈判力间的关系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宣布划设覆盖钓鱼岛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并称中国将在"适当的时候"宣布划设类似的防空识别区,可能涵盖南海。随后日本媒体进行了报道,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哈尔夫对此提出了质疑。2014年2月5日,拉塞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要求中国就南海九段线作出明确说明。中国是否有权在南海划定防空识别区,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对南海的合法主权。关于南海九段线,周边国家和美国提出了质疑。本文主要从南海九段线的法律性质入手,试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1):186-187
WTO争端解决机制自建立以来虽然对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还是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以美、欧、日起诉中国对采取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的纠纷案为起因,首先回顾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由来和发展。进而透过本案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显现出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更易于受欧美国家利益影响,专家小组成员选择问题和争端解决的时间依然较长。最后提出了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加快转变法律观念、加强政府与行业间联系以及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等措施来应对。希望为以后中国应对WTO争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7)
中美贸易争端本质就是美国通过加征关税,影响中国商品的出口规模及利润,进而影响相关的出口行业及产业链。目前,中美贸易争端仍在持续。本文以时代背景为出发点,站在公平客观的角度,对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历程、中美两国贸易关系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