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4):277-278
领属主宾句([NP1+V+NP2])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句法上类似于存现句,但二者又有不同。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对宾语NP2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将领主属宾句转换为同义结构([NP1的NP2]),结合原型范畴理论及凸显性和语法转喻推导,我们发现宾语NP2具有补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5):235-237
复合宾语句(SVOC)是英语的五个简单句式之一,但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者比较难掌握的句式。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原型动作链模型"、舞台模型和构式的概念,分"完全能量传递"、"部分能量传递"和"无能量传递"三种情况对SVOC句式进行认知语义分析,旨在厘清不同类别谓语动词引导的复合宾语句间的认知原理,给学习者提出一个崭新的认知角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Goldberg在强调构式本身独立于词汇的意义的同时,也讨论了词汇的认知意义,但Goldberg对词汇框架语义及认知意义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以"动词+in"结构的构式分析为例,尝试将意象图式的概念引入Goldberg理论中关于动词与构式的关系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3)
配价分析法是研究汉语本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理论和与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动词、名词配价,也包括形容词的配价分析。本文重点从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的配价理论方面分析了"VP+的+NP"这一句型中在一定情形下是否可以省略名词性词语"NP"这一问题。这对于促进配价理论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汉语"X+亲属称谓"新词表达生动,使用范围广,已然成为一个能产性颇高的构式。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分析了"X+亲属称谓"新词的构式特征。我们将"X+亲属称谓"新词构式的内部结构,分为抽象层、具体层两个层次,对两个层次的各自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X+亲属称谓"新词构式的语义特征,概括出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随着聚美优品CEO陈欧在电视上为自己产品代言广告的热播,广告中的经典台词在网友的效仿下走红网络,称为"陈欧体"。本文认为它是一个构式,且是一种新兴流行的构式,而构式是语言在心智中的基本表征方式,故本文从构式的角度出发,对这一构式进行认知分析,分析这一构式的语义,以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及物动词宾语隐形结构在传统语法中被认为是一个特例,处在动词研究的边缘地位。构式语法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宾语隐形结构是一个固定存在的构式,其本身含有意义。根据被隐形宾语对语境的依赖性,宾语隐形构式可分为隐含和省略两种。宾语隐含构式独立于语境,而与词汇和语法因素相关;宾语省略构式依赖语境,省略的宾语具有已知性、可恢复性和确指性。根据构式语法中的重要理论"低凸显性原则"分析,两种隐宾结构中及物动词受事论元在失去"焦点"位置时,把原有的"凸显性"转移到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受事论元即可省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72-75
从认知语用的维度考察了新兴"被"字构式的浮现理据。研究发现,新兴"被"字构式的出现具有其认知理据和语用理据:认知理据主要涉及构式压制和认知突显,而语用理据则涵盖了语用经济性的要求、语用目的表达的需要及语境的制约。该研究有益于深化对"被"字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4)
随着网络社会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生语言现象不断产生,其中的一例即是名词非典型化使用现象,如"百度一下"等。本文以"名+数量词组"这种构式为研究对象,从各个途径搜集语料,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名词非典型化使用的一类构式类型进行描写,并从认知、构式语法两个方面探讨其在名词非典型化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3)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的、活跃的、具有发酵功能和特殊意义的语言符号。近期"暴风式+X"开始成为网络热语,如"暴风式吸入"、"暴风式哭泣"等。作为新兴网络流行语"暴风式+X"有其自身的语义特点、形式特征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50-151
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及典型事件模型视角下,阐释条件性假转句"除非……,否则……"强调功能的赋得及其事件概念化过程。研究发现:作为标记性构式,"除非……,否则……"句式的语用功能倾向于强调,强调功能的赋得在于依托关系标记形成两套"参照体—目标"的构式;事件概念化过程"施事-动作-受事"是基于参照点关系的有序列性的心理通达路径;"除非""否则"及分句的主语是认知主体识解的参照点;相较于以往的研究,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解释更关注句式内部成分和句式整体的认知关联。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1):93-95
流行于网络的用语有其典型特点。"扎心了老铁"作为一个在网络和生活中都比较流行的句式,有着独特的使用范围和结构。对相关解释运用的理论予以梳理和总结并分析"扎心""老铁"的结构特点和意义,就会发现"扎"和不同名词搭配时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意义;如果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则可以实现整体上的意义和内部结构互动影响而得出一个整体构式意义,这充分体现了构式及其压制理论的强大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3)
存在句是全世界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言现象,其概念界定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起,存在句中的"某处V着某人/物"句式开始得到重视,并被持续深入论证和细化研究,五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较而言,日语语言学界基本延续着研究存在词句的传统。但事实上,日语的"场所名词に名词がしている/してある(某处V着某人/物)"构式无论从结构还是语义特点来说,都可以作为存在句的一部分来研究。本文将在分析汉日语言及其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借用汉语的分类研究方法,提出"日语样态存在句"这一概念,探讨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并对其展开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1)
"一点儿都不"是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语言结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以"一点儿都不"形式出现的结构都能被称为构式。本文以"一点儿都不"结构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形成动因进行具体区分的同时,运用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探求"一点儿都不"的构式义及其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4)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语言是通过人的认知活动赋予(表达)动机"这一基本观点,尝试分析了语气"~のだ"句使用情况。从提供有效教学策略和有助于习得的角度,将语气"~のだ"句的误用划分为"多用"、"不用"、"是否用均可"三种情况进行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探讨,从而为语气"~のだ"句的理解和习得方法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6)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属性。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税收的三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税收的强制性决定了征收的无偿性,而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和要求征收的固定性,税收的特征使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所以,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不是税收,不在其名称,而是看它是否同时具有"三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1):68-69
四字格是汉语中一种非常独特且数量庞大的语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章首先整理了各家关于四字格的定义并对四字格类别进行了大致划分,接着重点探讨了"2+2"、"1+3"及"3+1"式三大类语音结构的节奏及形成原因,发现"2+2"式在四字格语音节奏中占有绝对优势,书面语中不存在"3+1"式的语音节奏。最后运用"韵律句法学"理论对这一结果做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
汉语介词"在"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组成介词短语时,谓语前和谓语后都是它的常在位置,即:"在+NP+V"结构和"V+在+NP"结构。这两结构之间非常相似,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比较这两种相似结构的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进行变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材语料库,对动词"帮"的句型及其语义进行了细致的标注、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动词"帮"主要用于"NP1+帮+NP2+VP2"句型,它是个自主动词,表达的语义是NP1为NP2做本来是NP2要做的事情,其语义重点在于NP1为NP2出力做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4)
本文探究了一种专门针对"怎么……法"之类非连续双项语法构式的计算机检索程序方案,对语法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用易语言提供的文本检索处理功能,通过逐字搜索和检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含有非连续双项语法构式语例从大型文本语料中按条件提取出来以备研究之用。程序运行效率并不算高,但在可接受范围,可在语法构式研究实践中尝试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