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河泥沙含量高达20%以上,为世界大河之最,造成善淤、善决、善徒,而要根治黄河水患,彻底化害为益,必须治理河口。历次的治黄经验,特别是1988年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修防处(黄河口管理局的前身)联合启动的史无前例的黄河口人工治理试验上程,即采取工程措施,强化黄河自身动力和海动力,提高河口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河重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事关治黄大局,其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实践不断推动对治黄认知的深化。结合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工程规划建设背景、运行管理实践等情况,简要回顾黄河骨干水库工程由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及贯穿其中的治河思想发展演变。基于新时代黄河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加快推进古贤骨干水库工程建设的治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3,(10):1-4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决定了治黄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持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的理念,明确了2020年、2030年治黄的任务、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控制性指标和"红线",谋划了治黄的总体部署,描绘了新时期治黄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要加强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各项治黄工作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治黄通信工程建设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和通信工程建设工作的重点,指出基础平台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要把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治黄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6,(10):24-31
黄河泥沙问题是治黄的根本问题。一代又一代泥沙科研人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接应用或指导了治黄工程实践,也为泥沙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10 a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治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河泥沙研究迈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理论研究和定量化成果明显增多。从多沙河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与基础理论研究、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黄河水沙调控技术、泥沙资源利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新进展,以期在回顾过往成绩的同时,给未来黄河泥沙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黄河工程管理是黄河防洪保安的重要基础工作,历代都很重视。特别是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工程管理伴随着治黄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但真正的飞跃是在1979年以后。1979年,水利部确立了“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安全、效益、综合经营”为工程管理的三大任务,从而带来了黄河工程管理的大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治理开发黄河离不开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模型黄河”工程可以系统地反映影响黄河变化的各种因素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将一些抽象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甚至可以量化,能够直观反映各种不同治理方案的结果。建设“模型黄河”工程,是解决治黄重大问题的要求、认识黄河基本规律的要求、黄河问题复杂性的研究要求、“三条黄河”联动的要求,也是现代治黄和科技治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水土保持是不是治黄的基础?大多数同志认为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基础。其理由:1、从沟道的发育来看,没有地面径流的集中,就没有侵蚀沟、河沟——江河大川,也就没有黄河——何来治黄问题呢?2、黄河的症结是泥沙多,而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此,中游不治,下游无治,不在产沙区就地拦截,黄河永无宁日。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治黄新方案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上出下入 分段治理黄河———将治理黄河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结合的建议》一文的完善和补充。分析表明 ,治黄新方案在线路、工程量、管理、造价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防汛抗旱: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讲话精神专门制定了方案,黄委防御局是如何开展学习活动的?魏向阳: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2 500多年间,下游决口达1 590多次,洪水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基本建成了中下游防洪工程体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一年里,河南黄河河务局从水利基础产业地位出发,以改革统揽全局,推动了防汛和各项治黄工作的开展。在防汛方面,及早动手,充分准备,扎实做好防汛基础工作,战胜了黄河“92.8”高含沙量洪水。在基建施工方面,克服资金不到位的困难,进一步完善“五包一保”责任制,强化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顺利完成了河南黄河防洪基建工程和以工代赈任务。滩区水利建设第一期工程通过了国家土地开发办  相似文献   

12.
杨希刚  刘伟 《人民黄河》2003,25(8):41-41,45
《“数字黄河”工程规划》是指导治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依据。由于“数字黄河”工程复杂而庞大,因此如何开展好“数字黄河”工程的基建前期工作是规划实施的首要环节。通过分析以往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治黄前期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提出“数字黄河”工程基建前期工作应采取统一安排、突出重点、加强技术论证、重要项目先试点后推广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历史上,黄河下游决溢改道频繁,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自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治理黄河以来,经过50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非工程防洪措施得到加强。依靠这一体系,广大军民严密防守,战胜了历年洪水,取得了连续5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一、防洪体系建设成就 1.堤防险工及河道整治。黄河下游防洪工作是从粉碎国民党政府水淹解放区的阴谋的斗争开始的。解放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夜以继日抢修千里大堤,完成了黄河回归故道不决口的艰巨任务,夺取了反蒋治黄斗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的河流。人民治黄以来 ,黄河的治理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 ,治黄工作也将面临新的问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人民黄河》作为一本专门服务于黄河治理开发的专业性技术刊物 ,几十年来 ,为推动治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 0 0期刊物的出版发行 ,凝聚了编辑出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也充分体现了出版工作对治黄科学技术活动再创造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由德国与孟加拉国水利专家组成的世界银行孟加拉国防洪项目高级代表团一行9人于5月25日至27日来黄委考察黄河防洪工程。在黄委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原阳马庄工程、郑州花园口工程和开封柳园口工程,并与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考察团对人民治黄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赞赏,对治黄工程技术和工程措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治理方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肯定了新中国50年治黄的成就,对黄河进一步治理以及针对黄河存在的断流,泥沙淤泥、河水污染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洪水以及水质污染仍是制约黄河两岸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同时,坚持水少兼治的综合道理、通过水土保持这一治黄之本,将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争取达到黄河冲淤基本平衡。并就黄河的水污染问题,黄河下游的防洪、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治黄思路研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治黄”包括整个黄河流域的开发利用 ,属于区域经济研究范围 .文中所述“治黄”只以河道演变规律和整治方针为主要内容 .“现代治黄思路”的含义包括 :经过近 50年的治理 ,黄河的面貌和基本属性起了变化 ,现代黄河既保持其原有特点 ,又区别于传统的黄河 ;应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 .文中阐明了世纪之交黄河的重大变化 ,并综合评述各种治黄思路的目标、观点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8.
杨庆安出生在黄河岸边的开封市。1952年从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就走上了治理黄河的征程。在治黄大业中,他曾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副总工程师、黄河防总办公室主任。现任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局长、局党委书记,水利部黄河小浪底准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他是从水利工作的最基层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治黄专家。  相似文献   

19.
一、治黄战略问题治黄要注意整体战略。应统筹考虑上中游的开发治理、下游除害兴利及河口治理等。解放后三十多年,治黄投资不少,而收效不很理想。不起作用、半起作用的工程很多,这应该引为教训。如果能按经济规律,顺应黄河的特性去办,日子会比目前好过得多,黄河也会比目前好得多。治黄不能光顾水而不顾沙,对待任一项工程和措施也是这样,这是历史教训,也是大家常常谈的。但一到具体问题,有时就忘了这个教训。这是多年来治黄成效不很理想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专用通信网是黄河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治黄50多年来,黄河通信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建成了黄河水文报汛专用网;通过数字微波、程控数字交换机、一点多址、无线接入等通信手段,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连接三门峡、陆浑、故县、小浪底水库及山东、河南两省各地(市)、县的黄河河务局及所属近800处险工、闸门、工程、物资调运点的防洪专用通信网;以800兆赫集群调度移动通信为手段,建成了覆盖黄河下游部分区域的防汛集群移动通信网,并在历年防洪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从50年代初开始,随着人民治黄事业的发展,黄河通信开始起步。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