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5):193-194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确立,对我国法治化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审判为中心,其意在强调侦查、起诉、审判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并不是弱化哪一方的作用。作为以往"侦查中心主义"核心的侦查机关便成为审判中心主义首要适应者,而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必须要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为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及实现人权的保障,确保司法公正,有必要改变以往侦查办案过程中的"行政化色彩",有效实现侦查机关工作方式的转换,进而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良序进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7)
中共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审判为中心"在理论上被称为审判中心主义。审判中心主义要求切实将庭审活动实质化,发挥庭审在定罪量刑中的核心地位,这无疑对于公诉工作尤其是公诉人出庭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在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公诉人出庭举证、质证方式的完善,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7)
“以侦查为中心”向“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公安机关会存在很多不适应。公安机关如何适应改革,在侦查措施的运用、证据收集等方面更符合审判的要求,是基层民警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目前国内的诉讼制度正处于改革阶段,并且引入了"以审判为中心"理念,强调了证据裁判原则,旨在提升诉讼证据质量,保障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可靠性。本文主要以刑事诉讼中的"以审判为中心"理念为研究内容,阐述其理念解读的一些误区,并站在刑事诉讼视角对"以审判为中心"理念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这一论点,是在对现有的诉讼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后所总结出来的比较完善的路径,诉讼制度的改革涉及面比较广,涵盖了各个部门之间职能的相互配合,衔接和监督,才能将一些刑事理念贯彻到底,在整个诉讼流程中,证据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足够充分的证据,相关部门就不能进行相关操作,证据是诉讼的灵魂,"以审判为中心"将会是接下来诉讼制度改革中的指导思想,应当突出审判的中心位置,然后树立起审判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137-141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1世纪始为国人熟知,并成为学界热点。自2006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论文借助CNKI为主要数据源,CSSCI为辅助数据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检索词检索出CNKI数据库中引用100次以上的高被引论文45篇。通过对45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分析,发现研究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保护原则、保护方式、传承人的讨论成为焦点。高被引论文中民俗学人的著述丰富、影响大,但高被引论文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机理的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当下面临外热内虚、低门槛、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范式、没有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等困境,只有提升研究层次、打破学科壁垒、开辟新研究范式才能破茧而生。  相似文献   

7.
《安徽建筑》2022,(1):152-154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以桐城市黄甲镇为例,结合镇域总体规划有关内容,充分考虑具有山区特色的现状实际,研究和探索出黄甲镇交通规划方案,并对重点项目进行策划,提出近、远期实施方案和实施保障措施,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道路规划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人"理论,依据供需匹配原则,构建"遵循理性与物性,平衡自存与共存"的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体系。以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22个15分钟生活圈为例,寻求供需双方可达性与满意度共识,从中选取典型的4个优劣生活圈进行对比,从空间属性、规模属性、功能属性、服务管理属性4个维度出发,通过人口密度、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社区体育环境质量、社区体育设施管理以及社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程度等空间要素的优化,对人居环境要素进行干预,提升居民的整体满意度和人与其所选人居的匹配程度,制定社区体育设施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思旺 《福建建材》2023,(10):55-57+64
立足于中等城市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引导空间拓展、统筹各类因子、鼓励增存并举3种快速路布局原则。选取漳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梳理了现状路网存在问题,结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出了“外畅内达、厦漳同城、十字拓展”的规划思路,构建了“井字形”快速路骨架,推动高快速路网融合,形成厦漳一体化区域间多点、多通道快速走廊,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中等城市快速路布局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夏菁 《城市规划》2019,43(2):46-51,66
残疾人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确保其基本生存空间需要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责任,也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从"城市人"规划理论中典型城市人与典型人居的匹配关系切入,用满意度来衡量残疾人追求空间接触机会的水平,以南京市域为实证范围,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南京市老旧小区、保障性小区、农村社区三类典型人居共计6个样本单元进行满意度总体评价,并通过对残疾人出行场所的偏好分析,识别最高满意度样本单元(凤栖苑社区)的人居特征,以及不同类型人居单元的残疾人出行空间偏好差异。研究发现,残疾人聚居存在对"家及周边"这一空间范围的强偏好与对突破"家及周边"空间弱依赖的双重特征。为提升残疾人对聚居空间的满意度,研究提出下一步规划应遵循"从全面到重点、从基础到提升"的原则,在空间供给时应优先强化"家及周边"这一空间范围内的残疾人出行保障,再拓展"家及周边"范围外的残疾人偏好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