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骑行运动中骑行裤产生的服装压力对人体肌肉疲劳的影响,以11名骑行爱好者为实验对象,受试者穿着不同号型样衣,借助服装压力测试系统和全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分别采集在骑行过程中穿着不同程度紧身骑行裤下肢主要肌肉部位的服装压力值和表面肌电信号,对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值和客观时域指标均方根振幅(RMS)、频域指标的中位频率(MF)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服装压力和肌电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时域指标RMS和频域指标MF与受试者主观疲劳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2个指标的相关性有差异;RMS、MF均可作为生物力学角度评价肌肉疲劳的重要指标;高服装压力可减少肌肉能量损耗,对肌肉疲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在骑行运动中后期较为明显;服装压力对不同部位肌肉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大腿外侧和内侧的肌肉影响较为明显,对臀大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人体跑步时下肢各部分肌肉疲劳程度。采用锦氨包芯纱和锦纶在Santoni SM8 TOP2无缝内衣机上编织12种不同结构针织面料,采用定伸长拉伸测试面料拉伸性能。选用拉伸至相同拉伸率时所需拉伸力较大的几种面料制作紧身跑步裤,介绍紧身跑步裤结构设计和尺寸设计,对紧身跑步裤穿着效果进行主观测评。结果表明,人体跑步时下肢腓肠肌内侧、臀大肌、股直肌3个部位最易疲劳,不同组织的针织面料产生服装压不同,基于跑步时下肢疲劳状态设计的紧身跑步裤合理,能在保证人体穿着舒适的前提下达到减缓疲劳的目的。该研究为紧身服装的服装压分配、尺寸设计及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自行车骑行裤产生的历史、分类入手,提出骑行运动特点对骑行裤的设计要求;通过对骑行动作进行分析,找出在骑行运动中人体的主要受力部位,并对受力部位进行测量分析,得出骑行时下肢关键部位的变化量;然后结合裤装结构设计原理,对自行车骑行裤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试穿试验,得到穿着舒适度的综合评价。指出优化设计措施:选择功能性针织面料;对前裆处省道的进行转移处理、增大后裆倾斜角和加大后裆长度、对膝盖和膝窝处的结构进行处理;在脚口处装拉链,进行收口设计;在后片育克位置和前片大腿部位安装反光条等。  相似文献   

4.
对130名中国骑行爱好者与专业骑行运动员进行骑行裤舒适性与运动功能性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0.9%被调查者对市场上骑行裤运动功能性和舒适性持较满意;吸湿排汗、透气性、裆部舒适性、合体性和刺痛感等问题都是影响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在骑行时疼痛感强烈的部位依次为膝部、小腿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93.4%被调查者认为骑行裤对缓解肌肉酸痛有积极作用。通过调查了解国内骑行裤研究现状和消费者需求,为后续骑行裤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究滑雪压缩裤局部压力对下肢发力部位肌肉疲劳的影响,筛选5名有滑雪经历的18~25岁健康男性为试验对象,利用服装压力测试仪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分别采集不同压力着装条件下滑雪时目标肌肉位置压力、表面肌电信号和主观疲劳指标。研究表明:频域指标MF的斜率值可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对局部肌肉疲劳进行表征;整体高压着装下,局部服装压对滑雪运动中疲劳客观指标有显著影响;滑雪裤局部压力对下肢肌肉疲劳具有正向延缓作用,作用效果因位置不同存在差异,臀大肌效果最显著,大腿肌群效果优于小腿肌群。该研究对优化滑雪裤压力分区、提高国内滑雪服装研发水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京地区120名骑行爱好者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骑行爱好者的基本情况及对骑行服的要求。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的骑行服在功能性和舒适性上不能完全满足骑行爱好者的需求,骑行裤的垫档部存在摩擦、不透气的问题,说明垫裆材料的应用和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在合体性方面,市场上现有骑行服在袖口、前胸、腰口、裤口存在一定的不足,而手腕、臀部、小腿部又是骑行中易产生疲劳的部位。在骑行服开发时要考虑通过版型结构和面料优化来保障骑行过程中的舒适性问题并减少骑行时产生疲劳度。  相似文献   

7.
骆顺华  张健 《纺织学报》2015,36(12):120-124
为探究骑行运动时大腿部骨骼肌活动与皮肤形变规律,通过人体建模仿真系统对周期骑行运动中女下肢关节、骨骼、肌肉运动进行分析,选择周期骑行运动中5个关节、骨骼、肌肉变化临界点作为关键帧,并对关键帧形变后的大腿皮肤采用凝胶法拓印和图形软件方法计算面积,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女性大腿各部位在骑行周期中大腿部皮肤形变规律。试验发现臀部区域的皮肤整体是拉伸变形,臀褶区域拉伸率达到58%;靠近腹股沟与腹股沟方向一致的斜向区域皮肤收缩逐渐增大,收缩率达到50%;大腿前部皮肤形变比大腿后部皮肤形变量小。研究结果可为骑行裤各分割区域具体守卫松量设计及面料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吸湿发热保暖纤维的保暖机制及性能特点,开发保暖面料。以线密度为28 tex的棉纱为经纱,以单纱线密度为15.5 tex 2合股的腈纶/铜氨纤维(60/40)发热混纺纱为纬纱,设计开发腈纶基吸湿发热单面绒面料。优化各道工序:络筒速度575 m/min、络筒张力垫圈质量13 g、整经速度690 m/min、浆纱速度52 m/min、上浆率为9%,织机速度196 r/min、开口时间295°、后梁高度100 mm,车间温湿度偏大控制、车间温度范围24~30℃、相对湿度70%~75%。结果表明:选用吸湿发热纤维是提升面料保暖效果的主要措施,选用粗支纱线、起绒面料、紧密织物组织等,可以进一步提升面料保暖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骑行裤的压力舒适性为出发点,针对骑行裤压力舒适性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骑行裤压力舒适性研究现状对骑行裤压力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目前对于骑行裤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骑行裤存在核心气垫部位压力过大、骑行过久易使肌肉损伤等问题。文章针对未来骑行裤的发展提出改变骑行裤面料原料、气垫厚度等建议和设想,对研制具有高性能、高舒适性的骑行裤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骆顺华 《针织工业》2020,(10):66-70
研究与紧身骑行短裤结构密切相关的下肢皮肤形变、骨骼肌活动及13种骑行裤用高弹针织面料物理性能。获取骑行中下肢皮肤形变矢量、骨骼肌活动机制及13种面料拉伸弹性模量和最大保形伸长率,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下肢皮肤形变矢量分布、肌肉功能分区以及热湿分布图,设计出外形合体、满足骨骼肌运动功能与热湿舒适功能需求的紧身骑行短裤结构,并提出紧身骑行短裤各分区面料合理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壳聚糖纤维、远红外纤维、棉纤维的性能,利用这3种纤维的混纺纱线开发了针织物,介绍了纺纱工艺流程,并对针织物的物理性能、抑菌性能及远红外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市场中的功能性整理剂多是通过对织物表面涂层进行功能附入,织物经水洗后功能会明显减弱,且会出现手感不佳等问题,采用将粒径为5 nm左右的远红外抗菌功能晶体镶嵌到羊绒纤维鳞片结构层中的方法,使纤维具有永久性抗菌功能。采用功能性羊绒纤维、莫代尔及舒弹丝,通过精梳毛纺工艺系统与棉纺工艺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纺制功能性莫代尔/羊绒/舒弹丝45/30/25混纺纱,并对纺纱设备的重要部件进行改造,较好地解决了混纺纱毛粒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保暖性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8.3 tex/36 f(75 D/36 f)纳米硅扁平聚酯长丝与11.1 tex/144 f(100 D/144 f)超细旦聚酯长丝交织,结合架空添纱工艺,在28针/25.4 mm的佰龙单面大圆机上,开发一款吸湿速干针织内衣面料。采用18.0 tex(32^S)聚酯纤维、黏胶、精梳棉赛络紧密纺混纺纱(50∶25∶25),在28针/25.4 mm的福原单面大圆机上,开发一款多组分吸湿凉爽舒适性针织内衣面料。阐述原料选择、编织工艺及染整工艺,并对面料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开发的多组分吸湿凉爽舒适性针织内衣面料具有吸湿凉爽、质轻、弹性好、透湿、透气、穿着舒适等特点,面料服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的摩擦性能,分析了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等因素对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起毛起球性能、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并制定了提高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摩擦性能的树脂整理工艺。对树脂整理剂浓度、处理液温度、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柔软剂浓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涤纶网络丝仿麻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树脂整理剂质量浓度50 g/L,处理液温度40 ℃,焙烘温度100 ℃,焙烘时间4 min,柔软剂质量浓度3 g/L;经最佳工艺整理后的织物在40 000次摩擦后的质量损失率由未整理时的12.13%下降到 5.34%,织物起毛起球等级由未整理时的1级提升到3~4级,并能基本保持织物原有的手感。  相似文献   

15.
The comfort characteristics of bamboo/cotton-blended knitted fabrics made from rotor-spun yarns were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work. Five different blend proportions namely 100% bamboo, 100% cotton, 50:50 cotton:bamboo, 70:30 cotton:bamboo and 30:70 cotton:bamboo were used to produce rotor-spun yarns of 30sNec. The yarn samples developed out of these different blend proportions were evaluated for yarn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yarn unevenness, yarn imperfections and used to produce single-jersey-knitted fabrics. All the fabric samples were dyed and finished. Fabric samples were evaluated for geometrical properties such as course/inch, wales/inch, stitch density and thickness apart from measuring comfort properties such as airpermeabil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resistance and 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50/50 bamboo/cotton-blended knits have comparable fabric quality in terms of comfort properties with respect to 100% bamboo fabrics.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经编针织毛/聚酰亚胺(80/20)面料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工艺配方,讨论了产品各生产工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紧密纺纱线;织造张力和密度小;预定型150℃×1 min;活性染料兰纳素黑CE 2.7%(omf),LDW630CE低温促染剂3%,染色温度85℃,保温50 min,开发出黑黄双色效果的经编针织面料。经测试,混纺羊毛经编面料耐水洗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0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5级,面料透气性好、强力高、抗起毛起球、防毡缩、保暖性好、阻燃性好。  相似文献   

17.
黄笛  李芳  李刚 《纺织学报》2021,42(2):74-79
为研制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抗血液渗透性能的人工心脏瓣膜,采用涤纶(PET)长丝和脱胶蚕丝(SF),选取不同组织结构、纱线线密度和织物经纬密等参数,在小型织机上通过优化设计试验制备了PET/SF机织人工心脏瓣膜织物(AHVF),并探讨对人工瓣膜的定制化设计。结果表明:制备的AHVF的厚度小于(0.52±0.1) mm,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水接触角为60°±1.2°,接近于自体心脏瓣膜;AHVF的力学性能具有各向异性特征,经向弹性模量为60~100 MPa, 经向断裂强度为20~40 MPa,纬向弹性模量为7~50 MPa,纬向断裂强度为7.5~20 MPa,水渗透性低于300 mL/(cm 2·min),达到了心脏瓣膜的标准,具备作为心脏瓣膜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