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英台油田紧邻高含CO2的松南采气厂,具有CO2驱油的资源条件,在三个阶段实施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块静态资料的详细再研究,并紧密跟踪单井生产数据,制定了试验井组生产阶段划分的参考依据,并对生产井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划分。从含水与采收率的关系以及水驱特性曲线和气驱与水驱对采收率的提高水平等方面得出气驱提高了腰英台油田的采收率,本文围绕气水交替注入的动态数据的变化,分析了气水交替注入的时间和气水交替的注入量。CO2驱油交替注入周期及注入量的研究国内还属于空白,本次在腰英台地区的试验对其他油田及区块再次实施CO2驱油交替注入周期及注入量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CO2驱可以有效解决特低渗透油层注入难、采出难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油井气油比上升速度快、气窜控制困难的问题。目前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是应用最广、成本最低的一种治理气窜[1]的方法。通过对油层岩心设定固定回压下,水气交替注入(WAG)与连续注CO2气方式的驱替试验,研究在相同注入压差下,水气交替方式驱替效率明显高于连续注气方式,且在注入压差较低的情况下,水气交替注入的效果更好;通过填砂管试验,研究了水气交替过程中压力上升规律,在交替注入过程中,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压差不断升高,其中注水压差迅速上升,注气压差上升速度较低。并通过理论研究指导现场CO2驱工业化试验区水气交替实施,使试验区一直处于低气油比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水气交替方法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油气田高含水期的采收率,是我国油气田急需解决的问题。水气交替注入方法是油气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室内岩心实验,研究了低渗储层岩心,水气交替注入方法对驱油效率和相对流度的影响。室内实验研究表明,水气交替注入方式可以提高原油驱油效率17.0%;水气交替注入方式过程中的相对流度比水驱过程中的相对流度平均提高0.06mPa.s-1。水气交替注入方式第一周期的驱油效率高于第二周期。岩心的渗透率对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最终驱油效率和相对流度有很大影响。研究水气交替注入方法对于油田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油田由于经过了长期的开采情况较为复杂,或者地质条件的限制,石油的采收率逐渐下降,特别是低渗透性裂缝性油藏,需要应用水气交替注入的方式提高其采收率。水气交替注入的形式有二氧化碳水气交替注入、烃混相水气交替注入、氮气水交替注入等。注入的气体作用在于能够保持地层压力,注入的水能够提高注入气体的粘度,避免出现气窜现象,提高驱油的效率。本文简单分析了水气交替注入技术的原理,各类参数的设置,为从事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CO_2混相驱的注入方式、注入量、注入速度、注气周期、气水比等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佳方式为C2气水交替驱,气水比1:1,注入周期为30天,CO2注入量为6 t/d,注入3年,预测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7.72%。经济评价结果显示,方案实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旨在通过CO_2/水交替驱注入时的参数优选和敏感性分析研究,为区块的优采方案提供依据,为CO_2/水交替驱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达到提高目的区块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某区块于2007年11月注入三元复合驱主段塞。在2008年三元复合驱全面受效,含水处于低值期,随后含水呈现一定幅度的回升。通过对回升期的注入井实施聚合物和三元体系的交替注入方案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含水回升速度得到了明显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历史拟合与剩余油分布的研究作为基础,专家们开始对交替注聚研究区的交替注入参数开始进行优化和研究。本文将对交替注聚的周期,进行交替注聚时注入的黏度以及强度进行主要研究,通过不同注入方案的对比挑选出最合适的交替注聚周期以及交替注聚粘度和注入强度。在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优时,我们需要参照很多的指标来进行该工作,本文中提到的主要参照指标是采出程度,开采的效果由采出程度和积累的产油量决定,采出的程度越高,积累产油量越多,就说明效果越好。除此之外,本文还参照了含水率和采出聚合物的浓度来对开采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合物单一段塞注入易发生高渗层突进、薄差油层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大庆油田开展变粘度聚合物段塞交替注入方式,改善了非均质油层的驱油效果,交替注入方式一般采用高、低粘度的交替[1]。而本文结合恒压法驱替实验中不同渗透率油层可动用压力梯度不同的现象,提出在聚驱不同开发阶段,采用压力梯度与聚合物注入参数相结合的交替注入方式,即在较低压力梯度下注入高粘度体系动用高渗透率油层,在较高压力梯度下注入低粘度体系启动低渗透率油层,最终达到最大程度动用不同渗透率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油藏的生产潜力,以海上N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长岩心注气驱替实验比短岩心能准确反映流体流动参数,因此进行了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气水交替驱可保持地层压力、增强原油流动性并减缓气窜.基于室内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结果,应用岩心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含水率与采收率曲线,确定气水交替驱数值模拟参数,进而得到可靠的岩心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注入速度、注入周期、转驱时机及渗透率对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注入速度、增加注入周期可有效降低含水率,延长开采时间.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尤其是现代生物和化学科技的良好发展成果,对于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技术,具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未来时期内,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是从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技术的应用实例出发,针对交替注入方式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详细介绍了说明了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非均质岩心水/CO_2交替驱油实验,采用双管并联的方式,模拟正、反韵律地层,对注入压力,注入强度,采油速度,地层采收率和动用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方式的非均质岩心,水气交替驱效果差别很大。在同样条件下,反韵律地层采收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情况,正韵律地层的采收率最低;反韵律地层注入压力最高,注入强度最低;高渗层的相对吸水(气)量占90%以上,高渗层贡献的采收率占总采收率的83%以上。因此对于纵向非均质地层,水气交替驱时,主要开采高渗层原油,低渗层动用程度非常低。对反韵律地层进行水/CO_2交替驱,是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地发挥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同时使具有高效洗油能力的碱/表活剂二元体系更多的进入到中、低渗透层,改善三元复合驱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高、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分层吸入量差异大、化学剂成本高等问题,为探索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途经,提出了碱/表活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的方式,并于2008年开展主力油层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现场试验,研究交替注入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污水注入体系下聚用量大、干粉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区块二类油层聚驱**号注入站开展交替注入试验,通过中分子量聚合物高低浓度交替注入,进一步改善注入状况,在保证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达到降低聚用量15-20%的目的,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二类油层薄差层发育、污水注入体系下聚用量大的问题,在**区块二类油层聚驱**号注入站开展交替注入试验,通过高低浓度交替注入,有效提高区块见效程度。在细化井组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的注入参数设计,在不同段塞、不同阶段开展针对性措施配套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低渗油藏CO2非混相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岩心驱替实验,比较了CO2与N2的驱油效果,进行了不同注入速度下的CO2驱油效率,模拟了不同气水比条件下的水-CO2交替注入情况。研究结果表明:CO2驱驱油效果优于N2;较低的注入速度下,CO2驱油效率较高;水气比较低时,CO2-水气交替注入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易沿裂缝突进、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方式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凝胶体系成胶特性和稳定性评价,筛选出与实际油藏区块注入水配伍的凝胶体系。选择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用于活性剂驱,开展了双管并联岩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凝胶与表活剂交替注入可明显提高注入压力,该体系的采收率平均值为12.03%,低渗岩心的采收率略高于高渗透岩心采收率。与表活剂驱、聚合物与表活剂交替注入相比,驱油效果更好,可以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多数已经进入后续水驱阶段,聚合物驱的主要开发对象已经由一类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二类油层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平面上相带变化复杂,砂体连通性差,导致开发中的平面矛盾非常突出,注入参数个性化设计、注入方式及跟踪调整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大庆油田开展了改善二类油层聚驱效果研究,通过分层注聚、分质分压注聚、合理设计注入参数、交替注入方式等一些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改善开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因中原油田具有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和地层水二价阳离子高等特点,因此气驱提高采收率是中原油田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而其中又以水气交替(CO2/水)注入方法更具有经济吸引力。为使濒临废弃的油藏得以重新经济开发,我们进行了中高渗油藏CO2/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研究。本文以中原油田濮城沙一下油藏为研究对象,进行二氧化碳/水交替注入室内试验研究。细管试验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与目前地层原油可形成混相;长岩心驱替试验研究表明,目前地层条件下进行CO2/水交替注入可大幅度提同原油采收率,原油采收率高于93%,在注水开采的基础上提高了3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原油田文25东块含水率高及采收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微球乳液调驱的室内模拟研究。考察了段塞注入量、段塞组合方式、注入速率及注入浓度对采收率提高值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注入方案,浓度为0.3%表面活性剂与0.5%聚合物微球乳液以1:1交替注入,段塞注入量为0.5 PV,注入速率为0.5 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