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结合超长摩擦桩桩端桩侧联合注浆试验,介绍了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时,L形桩端注浆管和环形桩侧注浆管的设置方式,论述了桩端桩侧联合注浆的施工工艺流程,探讨了注浆管开塞和注浆参数的工艺控制措施,为今后超长摩擦桩后压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任记华 《山西建筑》2006,32(4):147-148
介绍了对中粗砂层进行注浆加固的注浆材料及注浆理论,对TSS型注浆管洞内注浆工艺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注浆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技术是针对饱和动态含水砂层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灌注桩复合式后压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后注浆技术,该技术包括桩底开式注浆和闭式注浆,开式注浆是通过注浆管向桩底土层内注浆,闭式注浆是通过注浆管向桩底注浆装置内注浆。为了解决复合式后压浆技术缺少实际工程试验经验的问题,本文通过温州南单公寓项目,介绍了灌注桩复合式后压浆技术在施工中的一些主要控制要素,如注浆压力、注浆时间、水灰比等影响因素以及复合式后压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求,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复合式后压浆技术先开式注浆再闭式注浆的简化注浆步骤的观点,经过现场试验,得出了先闭后开的简便注浆方法可用于实际工程的结论,总结了一些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为以后的工程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预埋注浆管在施工缝部位应用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全面介绍了施工缝预埋注浆管的组成、设计、施工,以及注浆材料的选择、灌浆工艺等,指出应尽快编制注浆管的材料标准及其施工技术规程,以确保注浆管能发挥其应有的防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浙江省一工地工程桩由于预埋注浆管无法打开而无法完成注浆的事故,阐述预埋注浆管注浆方案,桩身混凝土中心钻孔补注浆方案和桩侧土钻孔补注浆方案的具体施工措施,得到不同注浆方案中注浆压力和注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桩身混凝土中心钻孔补注浆方案中,可利用橡胶止浆塞封堵高压浆液来完成补注浆工作。在桩侧土钻孔补注浆方案中,可采用橡胶止浆塞和止水膨胀带相结合的止浆工艺及间歇注浆方式来完成补注浆工作。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东仁化至博罗高速公路坪田隧道进口项目,针对隧道进口端洞口段初支背后围岩加固施工,详细介绍了软弱围岩钢花管二次劈裂注浆加固技术。从注浆参数的确定、成孔、注浆管制作和安装、一次注浆、二次注浆等方面,介绍了隧道软弱围岩二次劈裂注浆加固技术的工艺流程及具体细节,阐述了隧道软弱围岩二次劈裂注浆加固技术,并通过试验确定隧道软弱围岩二次劈裂注浆加固技术平均每延米水泥用量,丰富了软弱围岩注浆加固技术,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注浆法加固破碎岩体,先施工直孔段、造斜段、圆弧段及水平段钻孔,并在孔内下套管,分多次钻水平孔并注浆。现有水平钻孔注浆施工时,止浆塞一般位于孔斜20°以内的造斜段内,止浆塞下部无注浆管,导致每次注浆结束后,止浆塞下部管孔内充满水泥浆体,堵孔管路较长,透孔工程量巨大,耗费大量工时。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止浆塞下部继续加接注浆管,将注浆管延伸到水平注浆处。经过现场应用,成功解决了水平孔注浆需要反复透孔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软土地区的超高层建筑,桩基已经满足不了承载力的要求,须通过后注浆技术提高桩侧和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来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湛江某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设计过程解析,分析8根注浆和未注浆灌注桩的试桩结果和注浆管堵塞事故的处理措施,阐述了后注浆的注浆机理,论证了后注浆在粤西岩层比较深地区对灌注桩的提高效果,并总结实践了注浆管堵塞的补注浆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袖阀管注浆工艺的探讨研究,详细地介绍了该注浆工艺及特点,并根据在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中的相关工程实例,进一步阐明袖阀管注浆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钢花管注浆加固施工的特点及工艺原理,并从测量放样、钻孔、钢花管加工运输、浆液制备、注浆等方面,阐述了顶管施工中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土体的技术要点,达到了加固地层、减少土体扰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定向钻穿越工程通常采用压密注浆法处理地基。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压密注浆施工方法,利用定向钻同时回拖注浆管与套管,在行进过程中实现注浆管在套管表面上的缠绕,最终进行压力灌浆施工。相比传统施工方法,该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武汉某工程基坑预应力锚杆结合竖向注浆花管喷锚支护方案进行施工模拟,计算得到该基坑施工过程中地表位移及沉降,并据此结果验证该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砂浆锚杆注浆方式普遍存在出浆管出口易堵塞、出浆管安装不稳固、注浆过程中难以排出锚孔内空气、注浆不饱满等问题,研制一种新型全长螺旋锚杆及其压力注浆装置。该装置由全长螺旋锚杆、定位居中环、压力止浆塞、压力注浆器、泄压管和锚头等组成,可方便地进行保压、扩散注浆,注浆质量好,解决了现有注浆方式存在的缺陷。装置中的锚杆可根据施工现场需要进行任意切割、方便安装螺旋配件、提高锚杆结构的牢固性。  相似文献   

14.
高压旋喷法的施工特性及设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牛虹 《工业建筑》2002,32(10):52-55,59
20世纪 80年代 ,高压旋喷技术在我国工程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地被推广 ,出现了高压单管、双重管、三重管等多种旋喷施工方法。对高压旋喷工法原理、喷射形式、应用范围、施工参数、施工机械配备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做出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松软地层高压灌浆封孔浆体研制及应用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软地层进行防渗工程施工时,存在钻孔易塌孔,灌浆难起压易导致垂向挤密抬动,灌浆易漏浆串浆导致耗浆量大,灌浆过程难控制等技术难题。传统的“袖阀管灌浆法”、“预埋花管法”、“孔口封闭灌浆法”等工法在深厚松软地层的施工中很难达到设计要求。为降低成本、提高工效,研究提出一种“自下而上,浆体封闭,高压脉动灌浆”新工法,介绍其中的“浆体封闭技术”成果。针对施工工艺要求,研制出低强度快凝硬塑状封孔浆体,通过实验得到性能参数;基于浆体封闭力学机理,对封孔效果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封孔浆体材料具备足够的止浆、耗能作用;对灌浆所需的最低注浆压力进行了计算,为选择注浆设备提供依据;另外,对自下而上灌浆施工中,提管所需的拔管力进行了计算,为提高工效、避免灌浆管出现抱死事故,提出边灌边转工艺方法,可使灌浆管顺利提升,即使在深孔情况下也无需使用拔管机。通过在怀化托口水电站河湾地块深厚松软红层进行原型试验,验证研制的封孔浆体的应用效果,分别在浅孔全段注入、深孔(最大达 120 m )孔底以上 20 m 深注入封孔浆体材料,实施“自下而上,浆体封闭,高压脉动灌浆”。试验中 8 m 深松软层达到 1.5 MPa 以上的灌浆压力, 120 m 深可达到近 8 MPa 的灌浆压力(均为孔口压力),地层抬动仅为 12 mm ,灌后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表明在高压灌浆情况下,封孔浆体使用效果良好;建议在深孔注浆过程中,灌浆管边灌边转,无需使用拔管机,工艺更便捷、高效。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在松软地层实施高压灌浆,采用浆体封闭技术是可行的,研制的封孔浆体性能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南宁市良庆大桥南北锚碇基坑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针对传统袖阀管注浆法在岩溶发育地区止水帷幕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简易二重式袖阀管注浆的工法。文中研究了简易二重式袖阀管注浆法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以及成效。该工法适用于临近江河、岩溶发育地区的深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可有效提升成孔注浆的效率,解决了裂隙发育地区因浆液随裂隙流失过快,造成单孔注浆量过大和难以注满的问题,达到理想的封水效果。它为岩溶发育地区深基坑止水问题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何晓明  段学超 《山西建筑》2004,30(4):113-114
介绍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加钢支撑的施工工艺,并就超前小导管的设计参数、注浆压力、工艺流程作了阐述,提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及注浆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白跃廷 《山西建筑》2010,36(34):139-140
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介绍了管道压浆工序的操作要点,对压浆前准备工作、材料试验、压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具体阐述,从而为后压法管道压浆施工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注浆一直是处理不良地质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针对浅层软黏土注浆管路难以固定;注浆压力上不去,很难劈裂黏土体,导致浆液进不到黏土中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模袋袖阀管相结合的注浆工艺,利用水泥基速凝材料凝结固化时间较长的特点,研究针对浆液可泵性,调节速凝材料与水泥浆配比,控制注浆压力的注浆方法,制定浅层软黏土注浆加固方案。研究结果应用于南京上元门车站基坑涌水注浆堵水工程,解决了浅层软黏土体涌水问题,实现了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中南世纪城33号楼工程为例,阐述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浆锚节点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重点介绍了图纸深化设计、构件加工、构件注浆管预埋、拼缝模板支设、注浆管内喷水湿润、搅拌注浆料、注浆管内孔灌浆、构件表面清理、注浆口管表面填实压光等.随后对浆锚节点进行随机剥离和拉拔试验,其管内注浆料密实;对钢筋进行拉拔试验,母材钢筋全部拉断,浆锚节点内未见松动,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