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热点聚焦     
《小城镇建设》2011,(1):1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举行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 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于2010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等38个镇、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等61个村成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至此,我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350个(其中名镇181个,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目前福建省拥有12个国家级、5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名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乡)20个、名村34个。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2005,(12):22-22,21
根据各地推荐,经专家评选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此次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河北省蔚县暖泉镇等34个镇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等24个村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举行了授牌仪式。今后,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认真编制和完善保护规划,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行为的发生,严格禁止将历史文化资源整体出让给企业用于经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23日上午,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司司长唐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李培松出席授牌仪式。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等58个镇以及河北省涉县偏城镇偏城村、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等36个村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殊荣。  相似文献   

5.
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结果日前揭晓,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等41个镇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等36个村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授牌仪式6月9日在北京举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为被命名的名镇名村代表授牌。  相似文献   

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有关要求及两部门制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经专家评审,决定公布河北省涉县固新镇等38个镇,  相似文献   

7.
目前,江苏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另有3个保护区。这些名镇(村)人口约在2万,有个别名镇达10万人;面积小的几平方公里,大的达到几十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镇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名镇(村)多数与水相连,因水而有名。江苏已经率先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各地区也相应公布保护办法,如苏州、无锡等地区出台的地方保护法规。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大多分布在江南,古迹众多,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粉墙、青瓦、紫门,质朴的建筑,水乡古镇,枕河人家。因此,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最大特征就是江南水乡文化。这些文…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从1982年首批24个城市获得"历史文化名城"称号至今,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公布了三批109个"名城";2003年,两部委又联合设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文化名村"制度,至2007年5月已有三批87个镇、72个村获得"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将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古村镇公布为相应级别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相似文献   

9.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名单,共有99个镇、村入选。至此,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350个,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分布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历史文  相似文献   

10.
建设亮点     
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揭晓近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公布了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据了解,此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比,是根据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2005,(12):23-23,29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借此机会,我仅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的角度谈以下三点意见。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工作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历史文化名镇(村)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了全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浮梁县瑶里镇、横峰县葛源镇、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溪陂村等特色鲜明的29个镇、村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3.
日前,经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审定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正式公布。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等10个镇和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底下村等12个村获得此殊荣。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已开展数十年,并已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鉴于历史文化遗产在村镇中的大量存在,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将历史文化镇(村)纳入遗产保护范围,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已提及对历史文化镇(村)的保护工作。2002年国家制定颁布的《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提出历史文化镇村的概念,并以法的形式确定了名镇(村)在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从而使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简称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下简称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名城和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并于日前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的通知。本次评估检查范围涵盖13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27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作为传统聚落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和历史信息。研究从宏观视角,运用GIS空间技术对528个名村名镇空间分布的地域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对比、集聚性分析发现影响名村名镇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探寻以名村名镇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分布规律,以期为未来评选以及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开展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工作以来,各地有关部门对历史文化镇(村)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评选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参加评选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参评单位与日俱增。为全面反映评选工作的开展情况,促进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本刊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文化名镇(村)点评暨风貌展示,向读者介绍评选过程,并给各地申报工作提供了全面参考。在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称号的名镇名村中,她们的特色各有千秋,或历史悠久、或人才辈出、或保留了建筑遗存等等,能深入了解其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使我们对名镇(村)的理解更为全面、透彻。为此,本刊特约相关专家对一些镇、村做出点评,沿着专家的评析脉络以及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风貌展示,希望给予读者更为直观、生动的感受,历史文化名镇(村)能为更多的国人所了解。让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从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方面进一步构建了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为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依据,在文化遗产定量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城乡建设》2006,(12):1-1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当地群众的生存之根、致富之源,正确地保护、利用和发展名镇、名村,需要做到文化、经济、生活和谐发展。独特文化是名镇、名村的立身之本。名镇、名村保存了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见证了优秀的民俗乡风,体现了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承载着具有民族、地域、国家乃至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真实和完整是最为紧要的工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和挖掘当地历史自然资源,整理和恢复民间文化生态,是传承历史文脉的有效方式。而盲目开发、竭泽而渔则是对名镇、名村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将一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村镇列入其中,此举为保护这些村镇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意义,据悉,今后将陆续有更多的名村名镇进入保护的范围。我刊新开设《名村名镇》栏目,介绍已经和即将进入“名单”的名村镇,弘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云南禄丰黑井镇,在1995年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成为国家建设部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在云南省60个旅游小镇以及1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村(镇)中,是唯一率先申报成功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黑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静默了千年的古滇重镇在短短几年的保护与开发中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