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量电动汽车随机并入电网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减小由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电网负荷引起的波动.提出了一种以分时电价为基础,综合电网和用户两方利益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首先,根据用户的出行规律、电动汽车返回时刻的荷电状态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其次,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建立以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最少和电网峰谷差最小为目标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最后,以某小区为例验证了该有序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新的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电网的峰谷差,充分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大量电动汽车随机并入电网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减小由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电网负荷引起的波动.提出了一种以分时电价为基础,综合电网和用户两方利益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首先,根据用户的出行规律、电动汽车返回时刻的荷电状态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模型;其次,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建立以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费用最少和电网峰谷差最小为目标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模型;最后,以某小区为例验证了该有序充电策略.结果表明:新的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电网的峰谷差,充分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网的分时电价政策,对电动汽车提出充电侧电价的时段划分,并建立以电网峰谷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模型;用蒙特卡罗法得到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后的实际日负荷曲线和负荷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充电侧峰谷电价的时段划分进行寻优。最后分析对比模型中有序充电与无序充电的峰谷差,以证明策略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区域能源互联网视角,从用户供电需求出发,探讨了电动汽车接入场景下的协同管理方法。首先根据用户出行需求进行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然后以用户峰谷负荷差及充电成本的综合优化为目标,利用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行为,实现区域内负荷的削峰填谷,保障电网安全有序运行,最后基于MATLAB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后续能源互联网建设过程中源—网—储—荷协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通过对消费者充电行为的分析和电网负荷的预测,以减小电网峰谷差和充电费用为目标,采用分时计价模式并用智能优化算法,建立智能自动充电抉择行为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在规定时间内自动选择充电起始和结束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智能有序充电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小电动汽车充电给电网带来的峰谷差值,还能为车主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6.
以园区微电网PMG为研究背景,从日前这一时间尺度出发,建立以PMG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优化调度模型。根据PMG内可中断负荷预测曲线划分时段,对分时电价TOU进行调整,得出优化后的TOU曲线。通过电价激励用户侧调整部分负荷的用电时段,降低负荷峰谷差,降低购电成本;在调度过程中,PMG与主网通过联络线互联,进行电力交易,使PMG获得收益,进一步提高PMG运行的经济性。将所建立的PMG单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用灰狼算法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日前优化调度模型可有效降低PMG负荷峰谷差,同时提高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性,验证了该日前优化调度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内燃机与配件》2014,(8):23-23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精神,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通知》明确,对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执行大工业电价,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区等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降低充电成本。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含充电站的社区微网既能满足常规负荷的需求,也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针对计及电动汽车和光伏-储能的社区微网进行能量优化调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兼顾光伏出力、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及储能充放电状态的微网能量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电动汽车充电功率为优化变量,减少购电费用、蓄电池的循环电量最少以及微网内总负荷的峰谷差最小的多目标帕累托优化模型,并采用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大规模无序接入电网充电可能会导致负荷峰谷差增大,加大电力系统不稳定性,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威胁。但其“储能”功能可以与分布式能源互补,缓解分布式能源出力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有效降低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储能配置,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从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入手,分析了目前有序充电控制的优化目标及控制策略,介绍了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的协同优化,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未来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深入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电动汽车对广州电网负荷峰谷特性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广州市动公交车的运营规律,得到了其充电负荷特性;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得到电动私家车总体充电功率需求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广州电网2020年的日负荷特性,预测了电动汽车对广州电网负荷峰谷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动公交的无序充电将使广州电网的最大负荷发生一定增长,同时轻微加大峰谷差,而电动私家车对电网的影响很微小。  相似文献   

11.
兼顾微电网系统发电侧与用户侧的综合利益,从能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用户满意度和发电侧收益为目标的优化模型。首先,采用多目标局部变异-自适应量子粒子群算法(Multi-objective local mutation adaptive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O-LM-AQPSO)获得用户满意度及发电侧收益的Pareto前沿。然后,引入缺电损失,以发电侧收益最大为目标,选取了非支配解中的最优解,并通过算例仿真验证其有效性。进而引入可平移负荷及分时电价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峰谷电价比以引导用户积极参与需求侧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合理的激励措施,可提高微电网收益和用户满意度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及蓄电池运行损耗的有效减少。  相似文献   

12.
电动车辆铅酸电池快速充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在分析快速脉冲充电的基本理论和动态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分阶段变电流的电动车辆用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器。该充电器采用了移相全桥软开关的主电路拓扑,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且电流、电压应力小,工作可靠。试验表明,与恒流恒压的充电方式比较,脉冲充电技术具有充电时间短,充电温升小的优点。因此在铅酸蓄电池中采用脉冲充电方式能有效缓解铅酸蓄电池的极化。理论和试验均验证了脉冲快速充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陈勇  郑鑫帆  王亚良  鲁建厦 《机电工程》2013,(12):1455-1461
针对不确定因素和动态干扰事件下Job-Shop调度问题,基于模糊数理论和动态调度策略,综合考虑完工时间、机器加工成本和机器负荷,建立了作业车间多目标不确定性调度模型;为了求解该调度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特点,设计了遗传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并针对作业车间的复杂性要求,对算法的编码解码、交叉变异算子以及保优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得到了初始调度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调度策略对紧急插单、机器故障、工件取消和交货期变更等不确定干扰事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某电动产品生产公司车间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上述研究得到的较好的调度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器利用率和客户满意度.该模型和算法能够较好地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安全高效的锂电池充电控制策略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针对锂电池的快速充电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锂电池充电速度、能量损耗、安全约束多目标优化充电控制策略。基于动作-评价网络框架,利用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出使得充电目标对应的奖励函数最大的充电策略神经网络和策略评估神经网络。然后,利用训练完成的充电策略神经网络根据当前电价和电池SOC智能决策出最优的充电电流。该充电控制策略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保证快速充电的同时,实现充电花费最小化。同时,充电策略神经网络在线运算量较小,与基于模型的在线优化算法相比更能满足充电控制的实时性要求。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充电控制策略与传统恒流-恒压法相比,具有兼顾充电速度与电费支出的优势,满足快速充电任务需求的同时,最高可降低25%的充电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的问题,以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路网”智能系统建立了道路拓扑模型、阻抗评价模型以及整车能耗模型,分别以电动汽车行驶时间最优、能耗最优和综合最优为目标,运用A*算法对电动汽车进行了充电路径规划。以福州市区交通为实例,采集了各路段主要行驶工况数据,将规划路段与行驶工况数据匹配用于车辆行驶时间和能耗的预测,并结合充电等待时间计算各目标阻抗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充电路径规划策略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不同需求分别规划出考虑时间、能耗以及综合最优的充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轨道工程车辆加速时的电功率,以电静液压串联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泵进出口压差调节的泵入口流量耦合加速方式。分析了泵入口流量耦合、泵出口流量耦合、并联马达扭矩耦合三种加速方式下系统液压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对电功率的影响关系,探讨了不同液压能耦合模式下轨道工程车加速时的节能特性。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并联马达扭矩耦合与泵入口流量耦合模式下加速时降低电功率和节能效果明显,但前者存在较大的系统冲击,对车辆底架空间要求更严苛,成本更高,而泵入口流量耦合模式则兼具较好的节能性、稳定性及经济性,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能量分配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效、清洁已使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燃料电池多能源的分配控制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其对汽车经济性、动力性及部件寿命有很大影响。分析比较了四种能量分配控制策略,即恒压浮充策略、基于母线电压的MAP图分配策略、基于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修正的分配策略和基于SOC和电动机需求功率的模糊分配控制策略,并结合国家863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项目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各种能量分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分析结果认为基于SOC和电动机需求功率的模糊分配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工况适应性好,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应用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微电网内负荷分为重要负荷和可中断负荷。该文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根据负荷特性的分布式电源选址基础上,对并网运行的高渗透微电网和低渗透微电网进行电源容量优化,并考虑电压水平、微电网对大电网的渗透性、分布式电源容量的限制,采用分布式电源折算到每年的建设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向上级大电网售电或购电费用、网络损耗费用的经济性模型。该模型符合现实优化要求,算法求解效率高,其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对实际的微电网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熊瑞  闫良基  王榘 《机械工程学报》2021,57(20):161-171
充放电功率能力的准确评估是动力电池及电动载运装备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针对电动载运装备,建立以输入/出功率为控制目标的动力电池模型,描述功率需求驱动的动力电池充放电行为;通过动态优化电池截止电压,提出多步功率预测方法,建立动力电池恒功率需求时的充放电能力预测策略;考虑荷电状态、温度、持续时间等的影响,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功率修正模型,提升了动力电池充放电功率能力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多步功率预测法能兼顾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最大误差小于3%;全电量区间和宽温度范围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功率修正的功率预测最大误差小于3%,均方根误差低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