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以太网的发展历程、千兆以太网技术简介、万兆以太网技术简介、以太网的安全技术、以太网的QoS、以太网的测试、以太网的应用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毅 《电子测试》2000,(1):220-221
以太网的物理层以太网是计算机区域网和广域网的基础设施,由于结构简单、灵活性强、传输速度高、价格合理,以太网已成为台式计算机网络的主导。10Mb/s的以太网用户最多,100Mb/s的以太网开始装备高速的用户,1000Mb/S的以太网正在发展中,因此以太网是名副其实的跨世纪网络。物理层是任何网络的电气连接  相似文献   

3.
胡捷 《电信技术》2004,(2):14-16
在10 Gbit/s以太网之前,以太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太网阶段、快速以太网阶段和1 Gbit/s以太网阶段。1 Gbit/s以太网凭借其成本低廉、互通性好、升级容易、组网简单、技术支持厂商多、技术发展快等优势,已占据了整个局域网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成为设备的基本配置。目前,10 Gbit/s以太网技术也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传统以太网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以太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且从城域以太网的架构,城域以太网提供了的服务、城域以太网的保护和QoS以及城域以太网的管理4个方面对城域以太网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城域以太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周学勋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6):167-169,173
为了提高工业以太网的实时性和确定性,设计出一种基于FPGA的以太网中继器。与传统的以太网中继器相比,该中继器采用FPGA芯片实现数据的处理,具有延时小的特点。该中继器以太网接口部分采用专业的以太网PHY芯片,数据的转发则由FPGA来完成,FPGA程序包括同步检测模块、同步再生模块、双口RAM及中央控制模块等几个模块。实验结果表明,该以太网中继器能兼容IEEE802.3标准以太网设备,与传统的以太网中继器相比,延时要小很多。  相似文献   

6.
以太网因简单、成熟、易用而在宽带城域网建设中倍受关注宽带城域以太网的关键新技术主要包括接入认证技术、10G以太网技术、可靠传送技术和光以太网技术发展宽带城域以太网不能一概而论,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以太网业务是通过标准的、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以太网接口来提供的.以太网业务因为具有容易使用、价格便宜以及灵活的带宽可扩展性等特点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现在有很多的业务供应商都在提供以太网业务,一些供应商已经把以太网业务扩展到了城域甚至是广域的范围内.对城域以太网业务产生的背景和城域以太网业务的定义、框架结构、业务类别以及业务属性等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万兆以太网技术(10 gigabit ethernet technology).万兆以太网使用以太网结构实现10Gbit/s点对点传输,距离可达到40km,使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重点介绍了万兆以太网的功能结构、分层结构、物理传输介质和甚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网络传输的并行光传输系统在万兆以太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万兆以太网技术(10 gigabit ethernet technology).万兆以太网使用以太网结构实现10Gbit/s点对点传输,距离可达到40km,使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重点介绍了万兆以太网的功能结构、分层结构、物理传输介质和甚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网络传输的并行光传输系统在万兆以太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万兆以太网技术(10 gigabit ethernet technology) . 万兆以太网使用以太网结构实现10Gbit/s点对点传输,距离可达到40km,使以太网的应用从局域网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 重点介绍了万兆以太网的功能结构、分层结构、物理传输介质和甚短距离(very short reach)网络传输的并行光传输系统在万兆以太网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LAN91C111型控制器在嵌入式以太网接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嵌入式以太网不仅可用于工业现场实现现场节点的自动上网功能,而且还可以用于信息家电的以太网接口实现远程控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介绍基于TMS320LF2407型DSP的嵌入式系统与LAN91C111型自适应10Mb/s/100Mb/s嵌入式以太网控制器的接口电路及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解决在E1上传输以太网的问题,完成LAN和WAN相互之间的协议转换功能,以达到以太网延伸的目的,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xBridge2.0的远程网桥,描述了xBridge2.0的主要特性以及网桥各部分电路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各部分电路完成的功能,并对网桥的性能进行了说明。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设计已应用于产品中,实现了将以太网的有效数据帧通过广域网来透明传输,从而将以太网传输距离拉长。  相似文献   

13.
千兆比以太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帆  汪齐贤 《数字通信》1998,25(4):31-33
千兆比以太网是一种新型高速局域网,它一方面兼容传统以太网的主要标准结构,保护了用户先前的投资和系统配置,并使系统升级方便,以较实际的价格赢得了支持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采纳了光纤通道的低层协议以及其他一些在行兆比速率下应作的改进,使它获得了高速宽带性能。本文还列举了从快速以太网和FDDI向千兆比以太网迁移的网络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4.
A multi-LAN, 0 dB insertion loss, analog crosspoint switch chip-set is described which forms the heart of a new LAN cable management product. The chip-set is capable of switching FDDI (TP-PMD), ethernet, token ring, and half-duplex protocols through a matrix of 108×108 differential cross-connects, for services using 100 m of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cabling and data rates of up to 100 Mb/s, using commercial CMOS and BiCMOS technologies. Using this chip set, it is possible to construct the largest 0 dB insertion-loss programmable analog crosspoint (108×108), operating at 100 Mb/s, currently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介绍无线以太网技术,着重讨论了无线以太网的发展概况、链路层与物理层、MAC帧结构、网元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与管理、无线以太网的标准等。本期主要介绍无线以太网网元设备之一的无线以太网网桥。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介绍无线以太网技术,着重讨论了无线以太网的发展概况、链路层与物理层、MAC帧结构、网元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与管理、无线以太网的标准等。讲座(4)主要介绍无线以太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太网的OAM机制--以太网走向电信级和更广泛应用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昕  韩林  陈山枝 《电信科学》2005,21(5):43-47
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OAM(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指出缺乏OAM机制是阻碍以太网应用到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IEEE、ITU-T等标准化组织近年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并分析了以太网OAM的参考模型、功能要求和服务类型、实现机制以及OAM帧格式等。最后,指出CAM是实现以太网从企业级技术向电信级技术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双速自适应以太网MAC设计及FPGA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云鹏  钱敏  杨翠军 《通信技术》2010,43(11):87-89,92
嵌入式以太网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嵌入式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设计了嵌入式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器(MAC)。简单介绍了以太网MAC子层协议;用Verilog-HDL设计了10/100Mb/s自适应以太网控制器,其中包括片上总线总线口、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流量控制模块等几部分;建立了相关测试向量,在ModelSimPLUS6.4SE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和调试,并成功用ALTERA的FPGA进行了验证;逻辑仿真和物理板级验证结果都表明该设计实现了10/100Mb/s以太网通信的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种多网口EOC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鑫  刘连浩 《电子质量》2009,(11):24-26
EOC是以太网信号在同轴电缆上的一种传输技术,由于其无需重新布线,高速的以太网传输能力,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能实现基于IP的各种业务如高速数据业务,使得其在HFC各方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一台EOC终端只有一个接口,使得一台EOC终端只能满足一种业务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一种EOC同轴以太网交换机来解决这个问题。文章研究并设计了能提供多用户接入的EOC同轴以太网交换机方案,并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该系统能够进一步增强EOC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