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虑混凝土泵车臂架结构特点,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方法对泵送混凝土激励下的臂架末臂节振动响应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研究。针对泵车臂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模态滤波技术和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主动控制策略,通过优选臂节油缸的作动控制以实现对臂架一阶模态振动响应的实时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主动减振控制后水平工况下臂架末端的减振精度可达80%,取得了显著的减振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开展飞行器风洞试验时,通常会出现模型振动情况,飞行器模型的振动会降低试验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在临界迎角状态时尤为严重,有时甚至会危害试验模型和设备的安全。为了提高试验质量,保障试验安全,应采取措施控制风洞试验中模型的振动,主动减振技术相较于被动减振技术适应性更强,可以满足风洞工况多变情况下模型减振需要。本文研究一套适用于低速风洞尾撑试验的基于压电陶瓷的主动减振系统,通过在支杆根部合理布置压电陶瓷作动器,将压电陶瓷的轴向运动转变成支杆的俯仰振动,以模型上振动加速度信号作为反馈,采用自适应内模反馈系统进行振动控制,并搭建地面模拟台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抑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两自由度无角位移减振机构运动学建模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光电成像系统中,振动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其中角位移尤为严重.为了减小振动对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应用空间机构学原理和减振理论设计由基座平台、运动平台,空间连杆机构和减振元件组成的减振机构.在减振机构中,利用矢量法和坐标变换对空间连杆机构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减振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在运动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减振机构的两种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运动特性,结果表明该机构可以有效的隔离振动、抑制角位移,对系统成像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并联机构和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多维减振装置,实现对车辆行驶中面临的多维振动半主动控制。对减振装置进行结构设计、系统控制模型分析和控制算法研究,并制作样机进行实验研究。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半主动控制多维减振装置能实现车载设备多维减振,且减振效果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将以轨道结构减振模型为依据,采用减小扣件刚度的减振措施降低环境振动。最后在同一测点进行在线测试数据,对比分析刚度变化前后对振动控制的效果。一、减振原理与测试内容1.减振原理轨道结构采用弹性扣件单元的减振措施后,从结构动力学原理的角度分析,钢轨-扣件-道床系统可以简化成一个单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质量为m_1的  相似文献   

6.
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固有振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竖向振动控制方程,研究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竖向固有振动问题,推导出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竖向固有振动的近似解.讨论分析了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的弹簧倾角、减振系统的竖向振幅等因素对悬挂弹簧几何非线性减振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拉索索端阻尼器是大跨度斜拉桥拉索减振的主要措施之一.设计了索、梁和阻尼器组合系统的简化力学模型,研究了组合系统在具备不同力学特性时,主梁振动对拉索附加阻尼器减振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主粱振动降低了拉索附加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在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减振设计中,尤其是对于有可能产生索、梁耦合大幅振动的拉索必须考虑主梁参与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出非线性的分阶最优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梁的非线性振动压电减振控制。建立梁压电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导出减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运动微分方程,利用摄动法,实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将各阶线性方程解耦,化为状态空间方程。设计非线性分阶控制器,对减振系统进行分阶最优控制。仿真算例验证这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并联机构和电磁作动器的多维振动主动控制装置,实现了对船舶航行中面临的多维低频振动衰减。对振动控制装置进行了结 构设计、系统控制模型分析和控制算法研究,并制作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多维减振装置能够实现船舶多维低频振动主 动控制。  相似文献   

10.
石化企业中缓冲罐、管道、压力容器及换热器等圆筒形设备普遍存在振动。采用低元化模型和等效质量辨识法,对调谐质量阻尼器在此类连续系统中的振动控制机理进行研究,设计一种便于安装的新型颗粒碰撞环形调谐质量阻尼器。理论推导阻尼器环向对称布置弹簧的综合刚度,测量颗粒碰撞阻尼系数,得到了最优调谐参数的阻尼器。运用MATLAB对不同阻尼比的阻尼器减振特性进行仿真,并设计悬臂钢结构圆筒模型作为振动控制对象。对结构1阶模态频率附近的振动控制情况进行实验,对比有无颗粒阻尼下的减振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设计的颗粒碰撞阻尼器能够有效抑制圆筒设备各方向振动,且减振频带大幅度拓宽。这种环形设计思想和颗粒碰撞阻尼可以对调谐质量阻尼器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