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明胶组分分离的几类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依据溶解度,分子形状、大小及电荷性质的差异,对明胶组分进行分离。最后,指出方法自身的改进及多种方法的联合运用将更有助于明胶组分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2.
原油组分复杂,如何进行有效组分分离与鉴定,对了解原油性质、油田有效开发、原油炼制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中国典型油田原油(大庆、玉门),通过柱层析法对原油组分进行了四组分分离,碱溶法对酸性组分进行了分离。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分离的各个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柱层析法分离得到的四组分具有显著特征,饱和分,芳香份,胶质,沥青质特征官能团明显。原油组分的分离及鉴定,对深化认识原油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煤焦油中性组分分离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煤焦油的中性组分的进一步分离进行了分析研究。煤焦油的中性组分中含有许多高价值的组分,且有些是石油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分离,提高分离效果,研究其分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以LD5-2海上稠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油水分离问题。通过分析LD5-2采出液及原油性质,探讨了稠油油水分离动力,并考察了温度、电压等参数对油水分离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D5-2原油具有特稠油的性质,粘度高、常温难以流动,同时又具有较小的油水密度差,造成油水分离困难;通过优化,在温度130℃、破乳剂A1用量400μg·g~(-1)、电压1 200 V、停留时间45 min条件下原油脱后含水可满足5%的外输要求;油水分离温度、电压及破乳剂对LD5-2脱水效果影响较大;40%含水的采出液粘度存在突增现象,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高亚男  张生娟  石欣 《化工进展》2019,38(11):4890-4900
芳烃组分的分离是实现煤基油分质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掌握芳烃组分在煤基油中的分布及其组成结构有助于促进芳烃组分分离技术的开发。本文分别针对蒸馏法、溶剂萃取法、柱层析法等煤基油中混合芳烃组分的分离方法及精馏法、结晶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化学法、吸附法等单一芳烃组分的精制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了各分离方法的优势及不足;同时综述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多维色谱联用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主要的芳烃组分组成及结构鉴定方法;进而探讨了煤基油中芳烃组分分离及其鉴定的发展趋势,认为芳烃组分的精细分离应深入研究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将低能耗、环保型新型分离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芳烃组分的鉴定应将多种表征手段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其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胶原、明胶及其水解物中包含有α1、α2链的组分,它们的含量与比例对于明胶的理化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层析分离和测定。此外,在研究α组分含量与凝冻强度的关系时,电泳凝胶条或板,以及层析柱的层析,也较多地使用α1、α2链组分作为标样。需要强调的是,分离α1、α2链不可能采用与分离α、β、γ组分同样的方法。本文介绍一种从胶原或明胶中分离α1、α2链的方法,其特征是使用非离子型高分子或蛋白质变性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气体分离膜及其作用原理,重点介绍了水蒸气分离膜的分类、分离原理,梳理了水蒸气分离膜的表面改性、有机-无机复配等现有技术。在应用领域方面,本文将当前应用于空调除湿领域的中空纤维膜、压缩吸附等除湿方法与膜法除湿对比,得出具备除湿功能的气体分离膜,其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制造工艺简单,膜法除湿的方法在未来将更好的应用于空调、除湿机、精密电子仪器等产品,以及有除湿需求的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8.
泡沫剂辅助蒸汽与孤岛稠油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了以孤岛现场用DHF作为泡沫剂辅助蒸汽驱过程,泡沫剂浓度为0.2%~1.5%,作用温度为65~200℃,油水质量比为3∶1,作用压力8 MPa,研究其对孤岛稠油界面性质、油品胶体稳定性、四组分组成以及重组分胶粒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蒸汽作用下,提高泡沫剂质量分数,可降低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油品沥青质组分含量,增大胶质/沥青质之值;沥青质组分分子量减小,沥青质聚沉起始点增大,稠油胶体稳定性提高。在泡沫剂辅助过热蒸汽与稠油作用下,提升作用温度,会引起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稠油沥青质聚沉起始点减小,胶体稳定性降低;同时稠油中沥青质组分含量增大,胶质/沥青质的值减小,沥青质组分分子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煤焦油的酸、碱性组分中含有许多高价值的产品,且有些是石油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分离,提高分离效果,研究其分离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煤焦油的酸、碱性组分的进一步分离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采用全新的物理分离的方法,将含硫化氢尾气中价值较高的组分分离出来。该分离技术的核心是根据混合气各组分的临界点,控制适当的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使某一种或两种组分发生相变,根据混合气组分的数量、种类、各组分含量以及所要求的分离产物的种类、浓度或纯度,采用加压、蒸馏、比重差分离、吸收等工序设计工艺流程,适当控制参数,实现含硫化氢混合气体有效组分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