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决雷电天气的实时监测与雷达回波的识别问题。文章利用2015-2018年雷电监测数据和雷达拼图数据,对江西宜丰和上高县的雷电天气和雷达回波特征等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近年来,宜丰和上高县雷电活动次数逐渐增多,强度逐渐增强;飑线回波带是造成宜丰和上高县雷电的重要回波系统,尤其是回波带出现弧形弯曲,形成弓状回波带时,雷电天气更加明显;超级单体回波是造成宜丰和上高县区域雷电的重要回波系统;雷电监测可以通过“宜丰雷电监测产品自动显示与预警系统”发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2020-07-27丰城、新干等地的天气实况,并利用天气形势、地面观测、卫星云图和江西WebGIS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统计学、天气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对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图特征、卫星云图、雷暴回波演变、风暴跟踪信息STI和单部雷达产品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预报江西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强降水天气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江西省宜丰县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数值预报等产品的特征。利用江西自动气象站数据、MICAPS系统云图、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武汉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形态对比、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对比等方法,对2017-2019年宜丰县4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中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提高宜丰县短时强降水的预警预报能力、开展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4—2008年新余雷电过程的气候概况、天气影响系统和雷达回波产品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新余雷电具有明显月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7—8月;雷电的日变化主要集中在13:00—20:00,17:00出现次数最多,而夜间到上午则很少出现。(2)有利于新余发生雷电的天气影响系统有:地面冷锋和西南倒槽、高空低槽和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副热带高压。(3)南昌站单站有利于产生雷电天气的物理量参数有10个,满足其中5个以上就有可能出现雷电天气。(4)雷电天气的雷达回波产品主要有:回波顶高度ET,基本反射率CR,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5)雷电天气预警信号的发布标准有3种:一般雷电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较强雷电发布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强雷电发布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6~2019年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江西WebGIS雷达拼图资料和单站SA雷达等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形态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江西副高边缘强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边缘主要有副高边缘辐合型和副高边缘低槽型两种类型。同时阐述了WebGIS雷达拼图回波特征和单部雷达产品特征,以及副高边缘雷暴移动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雷电监测预警的作用和意义,对比分析了闪电定位仪资料、大地电场仪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的优势和缺点,详细介绍了宁夏雷电监测预警综合业务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平台分析了一次强雷暴过程,使用平台制作了预警信息。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宁夏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MICAPS常规天气、逐小时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FY2E卫星TBB、江西WebGIS雷达拼图、景德镇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对2019-07-04景德镇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层结与环境条件。在短时强降水特征方面,文章分析了雷达拼图回波特征、景德镇SA雷达产品特征和卫星云图特征,分析结果为了解地面辐合线对短时强降水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浅谈LD—II型时差法雷电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型雷电定位系统基本结构及时差法的探测原理,并就其工作过程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闪电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暴天气是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潮州市每年由于雷电引起的人身伤亡、电力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破坏等各种雷击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加强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能够实时快速地探测和记录数百公里以内的闪电活动,并得到每一雷击的发生时间、地理位置、强度、极性等特点、本文叙述了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投入使用,现已能够准确的监测到雷电的强度、方位,为雷电防护、人员安全、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确使用、有效的维护和维修该系统是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本文介绍了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典型故障,以期对从事维修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的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闪电探测资料研究闪电放电特性及其活动特征,对于雷电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闪电探测不受下垫面条件限制,可观测覆盖区域内的总闪电,但无法区分云闪与地闪,地基闪电探测以定位地闪为主,且二者探测原理不同。本文分析了卫星与地基闪电探测在观测目标、定位精度和探测率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卫星闪电成像仪TRMM LIS与我国国家雷电监测网资料,提出一种结合星地同步闪电观测数据的闪电活动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两种资料中时空特性较为相近的探测单元进行匹配处理,通过聚类算法得到闪电信息;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我国西南地区2008~2014年的闪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获得观测区域的闪电信息,且从气候与地形因素等方面可对分析结果给予解释;下一步结合静止卫星闪电探测资料,可从数据匹配误差上获得改进,同时可将多源闪电观测资料结合的方法扩展到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能够完成帧-帧背景去除算法的闪电识别系统,用于实时识别闪电事件并编码.该系统将闪电成像仪拍摄到的高速图像数据分成8个区域,用8个相同的子系统分别完成各个区域的闪电探测;在每个子系统中利用7片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以流水读写的方式完成7帧背景评估,并利用该方法实现7帧数据的帧-帧背景去除算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完成2.88 Gbps高速数据流的接收,背景信号评估和去除,并且可实时识别闪电事件.这些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气象卫星闪电识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阳江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使用初期,雷达系统设备出现雷击事故偏多,导致电源多级避雷器、通信系统、雷达设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雷达因故停机,为了确保业务正常开展,提高雷达连续运行的可靠性,市局防雷中心于2007—05对雷达站的防雷系统进行全面整改,本文对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L波段雷达站的供电系统和防雷技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波段雷达对供电和设备防雷性能有较高要求,容易受到雷击和干扰。本文根据雷达站建设的实际环境条件,阐述了如何设计L波段高空探测雷达的供电线路和雷电防护技术,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FY-3极轨气象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功能最全、应用最广的民用卫星。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FY-3地面系统是FY-3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南中国区域的FY-3卫星云图。广州雷暴较频发,针对广州站FY-3设备的分布特点而精心设计的防雷方案,经过近4年的运行证明:该防雷方案设计合理、适用、安全、可靠,能有效地避免和防御雷电对设备的侵袭,为整个FY-3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信基站对周围雷击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江苏省闪电定位仪资料及2012-07-03雷击事故当日卫星和实况资料等,结合规范中相关计算公式综合分析了常州武进某通信基站旁边办公房设备遭雷击损坏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X波段雷达图像同频干扰的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波段雷达图像中,数据是按线存储的,同频干扰在图像上表现为射线状噪声或斑点噪声.为去除雷达图像中的同频干扰噪声,根据同频干扰在雷达回波图像中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拉普拉斯边缘检测算子的噪声检测算法.首先利用基于拉普拉斯边缘检测算子改进的检测方法,将雷达图像分为灰度值渐变区域和突变区域;接下来通过设定阈值检测到同频干扰的位置;最后利用临近非噪声点线性插值噪声点.利用本文方法对32幅随机的雷达图像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能有效滤除同频干扰.与传统的滤波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不仅能很好地检测到同频干扰噪声,还能更有效地去除噪声,尽可能地保留原来海浪的回波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