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线控制动系统是未来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方向.相比于传统制动系统,它具有制动响应速度快、制动性能高和制动系统结构简化等优点。介绍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两类线控制动系统.并对其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对比。然后从现有的机械结构形式、电机选用及系统拄制算法等方面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预测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制动系统在汽车的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电驱动元件为制动执行器,取代传统的液压或气压制动执行器,是一种全新的制动理念。介绍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对电子机械式制动执行器的结构及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客车气压制动系统制动距离过长的不足,找出制动延迟时间过长和后轮制动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提出一种优化方案。方案是基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对后轮制动部分进行优化,变气控气制动为电控气制动,具有改动较少、制动效果好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和客车气压制动的缺点,详细介绍优化设计和采用ADAMS仿真软件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制动系统缩短制动延迟时间,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性能,达到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执行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法并在Simulink下建立了仿真模型.EMB控制系统采用三闭环(压力环、转速环、电流环)结构串联而成,给出了其设计方法.并且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以很好地跟踪电流,同时可以很好地使电动机迅速达到目标转速,并且消除间隙的时间少,同时可输出较大的制动压力.验证了所设计EMB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车辆制动可靠性要求,在对制动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子机械制动夹钳。介绍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电子机械制动夹钳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动作响应时间短于250 ms,系统稳态误差为-0.3~0.3 kN,最大输出力为29.4 kN,具备磨损间隙自动补偿、输出力自动补偿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S)的电源特性对其制动防抱死性能的影响,阐述了EMBS制动防抱死工作原理,建立了带有EMBS的单轮车辆动力学模型,以脉宽调制变换器的占空比为控制量,设计了基于车轮滑移率的制动防抱死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对控制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该制动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制动器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设计,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选型与设计,最终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制动系统的设计合理性,为电子机械制动器的进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磊  苗峰  王帅  周宇航  骆凯  张敬斌 《机电工程》2022,39(5):648-654
针对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需求特性,对电子机械制动(EMB)夹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EMB夹钳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对夹钳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技术参数,提出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工作原理;然后,采用数学建模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制动夹钳的电机、传动机构的关键设计参数,采用联合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性能参数;最后,通过样机性能测试和环境适应性试验,对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响应时间小于300 ms,系统稳态误差为±0.5 kN,超调量小于1.4 kN,最大输出力达到28 kN,1 Hz正弦波跟随拟合度较好;具有输出力施加和缓解、停放制动、磨耗间隙自补偿及人工辅助缓解功能;各项功能和性能参数可满足车辆使用需求,具备工程化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所谓的线制动系统)性能先进,可兼有ABS、TCS、ESP、ACC等功能,没有制动液体,反应 快速,性能可靠,安全环保等特点使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拥有一个令人看好的前景。在国外,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研 究只是近些年刚刚开始,Bosch、Siemens、Teves公司已经研制出了自己的部分试验成果,而国内的研究仍属空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滑移率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在具有动力性能好、制动反应快、制动更加精确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传感器较多、控制复杂、故障风险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依据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控制的核心——电动机的控制,以及车辆制动时的重要控制目标之一——实现汽车最佳滑移率,提出基于滑移率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该策略不需要制动夹紧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在制动间隙消除阶段,通过检测电动机电流突变,判断电动机是否堵转。在制动间隙消除后,将得到的滑移率送入模糊控制器,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电动机电磁转矩,得到最佳滑移率,使地面与车轮之间的附着力维持在最大值附近。整个制动过程中不再考虑对制动器执行机构夹紧力的精确控制,将控制器、电动机、执行器组成一个闭环系统。在Simulink中搭建的仿真平台证明了基于滑移率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汽车零部件》2012,(5):26-26
在目前的汽车市场上,很多人喜欢通过制动卡钳的结构来判定一辆车的性能,在他们眼中,多活塞大尺寸制动卡钳就意味着蛮劲十足,只有这样,才能扼制住那股巨大的动能.但是,Brembo在本次北京车展上,亮出了自己研发的新装备——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EMB),让大家觉得这样的观念似乎要变变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车辆制动模拟试验中附着系数的准确模拟和实时可调,设计了一种汽车制动模拟试验台,通过控制磁粉离合器励磁电流,实时模拟不同路面附着系数;搭建了基于路面识别的单轮车辆制动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单一路面和跃变路面下的制动仿真;研制了车辆制动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单一路面下汽车制动模拟实验和跃变路面下附着系数跟踪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湿沥青路面上以120 km/h初速度制动时,相比于基于固定目标滑移率,基于路面识别的最佳滑移率下的制动距离缩短了3.1%,且在低附着路面下更为明显;单一路面下制动时车速和轮速的实验值与仿真值基本吻合;跃变路面下附着系数最大跟踪误差仅为6.2%,跟踪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To obtain a reasonable match of the main parameters of a hydraulic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energy recovery efficienc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estbed for a hydraulic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The proposed system is analysed and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Then,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s of a full vehicle are built, with joint simulation of the hydraulic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aulic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on braking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running conditions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viations i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dynamic models are very small. When the brake deceleration and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are 0.2, deviations are within 1.38 %.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braking deceleration and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the deviations in braking time and distance between the systems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When the braking deceleration and road adhesion coefficient are 0.7, the deviation reaches 30 %. Finally, with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braking distance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the nonlinear 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energy recovery efficiency of the nonlinear system reaches 76.3 %, and the braking distance is 22.8 m.  相似文献   

14.
基于ADAMS的汽车制动性能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ATIA数模的基础上,应用机械系统分析软件ADAMS,在A/CAR模块里建立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根据标准要求的实车试验方法设置了仿真条件,以不同的制动强度进行了直线制动和转弯制动仿真试验,对该车的制动性能进行了预测和评价,为该车的制动性能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遵循制动力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佳制动效果和模糊控制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使机械制动和再生制动可以很好地协同工作,实现前后轮制动力合理分配。设计了以制动强度和蓄电池荷电状态为输入变量,以期望再生制动力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器。利用仿真软件ADVISOR,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部件性能、制动能量回收、制动感觉三方面仿真分析。同时,为验证ADVISOR仿真结果的有效性,搭建了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在保证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使驾驶员获得满意的制动感觉,同时有效提高了汽车能量利用率,最终达到了最佳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玲  唐岚  吴晓花 《机械》2014,(4):18-21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在分析基于理想制动力曲线和基于ECE法规的电动汽车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根据制动强度和储能元件荷电状态的大小,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以实现制动能量的高效回收利用和良好的汽车制动稳定性。对该控制策略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2002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提高了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率,同时也能改善汽车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制动时间间隔的ABS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动强度大小是影响汽车制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制动过程的分析与仿真,提出了一种基于制动时间间隔为控制参数的ABS控制策略.制动过程中,通过改变制动力作用的时间间隔,使制动力的平均值变化.适应不同路面对制动强度的要求,达到防止车轮抱死,提高汽车制动时车辆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工程车辆双液转换型全动力制动系统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设计研制了既能保持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优点,又能降低整机制造成本的双液动力转换器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转换器在内的全动力液压制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掌握了主要系统参数对制动压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应用结果表明,双液动力转换型制动系统能够满足轮式工程车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