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唐山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唐山市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重建基本原理及重建模式两方面对该地区近年来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成果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重建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有:适应自然原则、人类调控与生物共生相协调原则、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演替理论、保护和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原则,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性与稳定性相统一原则、优化功能原则,以及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原则。唐山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重建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景观重建模式、矸石充填建筑重建模式和塌陷区生态恢复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2.
井工开采煤矿沉陷区景观生态再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将开采沉陷学、生态工程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为一体,从矿区景观生态再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煤炭井工开采引起景观演变的特征,提出采煤沉陷区景观生态再造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途径;为沉陷区建立景观生态园林工程、农业和养殖景观生态工程、采煤沉陷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杨智敏 《煤炭技术》2013,(11):17-18
主要对大南湖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参考了景观生态学和环境保护学的相关理论,从景观规划和改造的角度,针对提高土地生产力、恢复矿区生态平衡给出了可行性的意见。以此配合我国新颁布的关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部署,同时,文中研究对塌陷区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徐州市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探讨了矿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在确定研究区主要用地类型的基础上,建立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和单一类型用地的综合分值,然后分别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作出评价,并通过ArcGIS93技术平台,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终得到综合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运用该评价方法能较为清晰地反映项目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度的空间分布,为优化矿区农田景观格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治理方法,分析了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特征、复垦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环境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复垦技术对矿区进行恢复治理;结合矿区的复垦效果,研究探索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模式。塌陷区治理对采煤沉陷区的修复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煤矿塌陷区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塌陷区土地资源的破坏规律。以徐州市贾汪区的采煤沉陷地为研究对象,对沉陷地的图斑形状和规模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同标准田块相比,沉陷地的斑块指标平均值接近优质农田,但变化幅度较大。图斑面积变化较大,面积小于500亩的图斑较多,占总地块数的65%,占总面积的27%。并以贾汪区商湖复垦项目为对象,分析了复垦前后的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复垦工程实施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地处平原地区的吕家坨矿采煤塌陷区为例,通过分析该区煤炭开采前、采煤塌陷后、塌陷治理后的景观格局,研究了煤炭开采破坏及治理引起的采煤塌陷区景观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煤炭并工开采前,该区以耕地为主,景观优势度较高;开采沉陷导致耕地破坏,农业景观格局由单一的耕地逐渐变得复杂无序;土地复垦治理后,景观格局向复杂有序的方向发展,农业生态系统再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景观生态学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区土地整治的主要途径是生态重建,生态重建必须在景观层次上规划和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矿山开采极易造成矿区地质环境恶化。文章结合荆各庄矿的实例,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这种治理技术应用恢复生态学、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技术,通过对现有景观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并引进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可提高区域景观生态的稳定性,从而使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大柳塔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了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指出截止2005年7月,大柳塔煤矿区累积形成采空区面积42.69km2,地表塌陷影响面积48.23~54.64km2,长臂式综采技术导致地表塌陷形成的地貌与原始波状地貌不易区分,地面塌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较轻;对地表水水域面积、地下水水位影响最为显著,成为采煤塌陷区最大环境负效应。但由于各种原因采煤塌陷区没有出现土地沙漠化加剧的景观。妥善安置塌陷区较为稀少村民、确保重要水源地不被破坏和塌陷区土地沙漠化不恶化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开采煤炭资源,实现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平果铝土矿采空区的工程复垦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平果铝土矿采空区的工程复垦工作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面积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复杂等特性。结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工作实践,从设计、施工、土壤改良等方面对平果铝土矿的工程复垦技术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一套从“采准-回采-尾矿处理-采空区工程复垦-采空区生态快速重建”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模式,给出了石芽底板采空区的工程复垦施工和粘土底板采空区的工程复垦施工方法;对平果铝土矿独特的地质特征及由此造成的采空区复垦取土困难和土壤改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煤矸石回填复垦工程对复垦区景观生态的影响,运用GIS,RS和景观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00年Landsat ETM和2014年Landsat OLI8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实地调查解译分类,分析了阳泉市一矿煤矸石回填复垦区景观变化状况,并对景观生态综合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回填复垦区景观斑块变化状况中,未利用地和植被地类斑块面积分别减少了64和66 hm2,建筑用地和煤矸石地类斑块分别增加了107和22 hm2。各类型斑块面积变化程度高说明回填复垦工程使区域景观受到了干扰,景观类型斑块和生态稳定性发生变化。整个复垦区内景观破碎程度逐渐降低,景观格局呈现连续化、均衡对等化和向高连通性变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区生态影响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为0.362 6,景观生态在研究时期内保持稳定。各景观斑块类型的景观生态稳定指数均远远大于各景观斑块类型的干扰传播条件指数,而区域景观总生态稳定指数为1.69%,说明经过长期的回填复垦,复垦区内景观格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生态修复己经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背景下,对比中美两国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编制方式和内容差异,完善和优化我国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北方草原区与美国怀俄明州为例,系统对比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水文恢复标准的差异,揭示了我国相关标准的完善方向。结果与结论:①我国地貌重塑柔性表达不足,可更充分体现注重恢复采前地貌和景观协调并相应调整参数范围等;②土壤重构质量控制,可考虑根据矿种和复垦方向丰富土壤质量选择性指标;③我国植被重建质量控制局限于可测指标的定量数值,宜完善植被种类和重建时限标准,设定采前参照区并使用数理统计核验复垦质量;④根据采前信息增加水环境恢复的相关控制标准;⑤推动当前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研究成果有助于变“末端控制”思维为全过程管理,变后端刚性指标阈值控制为参照采前基准信息,变注重生产能力为恢复生态功能,提升复垦质量管理全程化、科学化、精准化和普适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技术的大型露天矿区复垦地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如田  白中科  李华  叶宝莹 《煤炭学报》2007,32(11):1157-1161
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3S技术,把复垦后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特征划分的斑块与排土场建设时期的斑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斑块个数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反映了复垦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随着复垦时间的增加,斑块数目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复垦时间较长的二铺排土场、南排土场、西排土场的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稳定性指数除二铺排土场和南排土场有所降低外,其它排土场的变化不显著,景观优势度指数的高低与平均斑块面积的大小显著相关.破碎化程度的增高也表明了复垦地的植被演替与恢复过程的多样性在不断增加.结合研究区调查情况分析表明,排土场复垦地景观的变化是非均匀沉降、地表覆土厚度与下垫层类型、植被配置与演替以及管理措施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斑块数目、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优势度等景观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复垦地景观结构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2013,38(Z1):180-186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 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 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矿山关闭是矿山生命周期的结束,是新的历史生命的开始,做好新生命的铺垫,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唐山市开滦矿区荆各庄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闭矿规划设计,分析了矿区闭矿及景观环境变化规律,以及闭矿景观恢复规划、闭矿景观恢复设计方法与要求。并对矿区景观重建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荆各庄矿主要景观重建技术。实践表明关闭矿山的景观重建规划设计是矿区景观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于坤 《中国矿业》2012,21(Z1):117-120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是应用生态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到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以及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技术。铀矿山与其他矿山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具有放射性,为治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对于在役和闭矿后的铀矿山如何进行生态环境治理,从土地复垦的角度,探讨铀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中土地复垦方案等问题,以期形成铀矿山生态环境的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理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系统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我国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在景观生态层面上考虑较少,给项目区的景观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项目区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景观生态理论,探讨构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系统的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兖州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磊  付梅臣 《煤炭学报》2004,29(3):303-307
通过对兖州矿区农田在采矿前后、复垦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煤矿开采沉陷与农田景观过程的关系以及规划设计、施工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揭示了复垦农田景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方法与重建标准.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农田景观格局与其适应,演变是农田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矿条件是影响矿区农田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积水、坡地、裂缝是开采后农田景观主要格局;生产力保持稳定和提高、景观格局与环境保持协调、降低农田基质恢复期等是复垦农田景观重建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