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苏帕河区域构造的特点,结合历史上地震分布的特征,对该地区区域构造与地震的关系及区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苏帕河流域水电工程区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工程,初期工程大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根据区域地震活动资料以及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近场区构造背景研究和工程场地断层活动性研究等3个层次出发,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工程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上,后期大坝加高工程可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相似文献   

3.
“构造稳定性”一词,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其涵义应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基本地震烈度、水库诱发地震和坝基构造稳定性等三个问题。前者的研究以及基本地震烈度的确定,主要是地震地质部门的任务,其鉴定意见具有法律的效力。后两者的研究与评价,则主要是工程地质勘察部门的任务。即在调查研究区域地震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水库的附加作用和影响,以评价库、坝区构造稳定性问题。本文仅就坝基构造稳定性评价问题,略谈笔者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区域稳定性问题,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自5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观测、研究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性资料。本文着重从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性质和地震活动特征等方面分析评价该工程的区域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苏帕河区域构造的特点,结合历史上地震分布的特征,对该地区区域构造与地震的关系及区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苏帕河流域水电工程区的安全可靠性提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6.
小湾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主体构造、新构过运动、深部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小湾电站工程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并对与工程区域构造稳定住评价有直接关系的澜沧江断裂和南汀河断裂进行了分段研究.提出了现今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和判定了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从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中分析了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和震中迁移规律,以及对区内进行了地震危险区区划;并对工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提出看法.结合水库诱发地震对工程的影响,对小湾水电站的区域构造稳定作出较全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根据漾弓江下游河段区域构造特点,结合历史地震分析,对该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对梯级电站开发的安全可靠提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评价了浑河闸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危害性;并对闸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与闸室下游两侧导墙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为该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数据依据,并为同类工程项目建设起到了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特大型桥梁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应堂 《人民长江》2002,33(7):13-15
重大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工程前期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越来越多地为工程建设所重视。大桥工程地质勘察以往对此涉及较少,也无明确的统一规定,以长江上所建特大桥为例,对此项工程作了些探索性的研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区域构造环境及构造变形,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新构造活动,断裂活动,地震活动等,为大桥建设宏观决策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和地震基本烈度、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选择,极大地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和造价,过去一般只作区域地质构造现象和历史演化的定性分析,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工程的要求,当前的趋势是在深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加强活断层研究、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性分析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采用洪华生的概率模型,可以给出不同危险水平的场地地震设计烈度和地震动参数。该文还论述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的3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柳树、小观音坝址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岩体质量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曦  刘昌 《西北水电》2004,(3):12-17
黑山峡河段开发方式的争论已近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无结果。就地质方面而言,两坝址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岩体质量是核心问题。依据前期大量的勘探、试验资料,并以国家有关规范为标准,对两坝址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岩体质量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小观音坝址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岩体质量优良,为一适宜兴建高混凝土拱坝的优良坝址。大柳树坝址位于中卫~同心断裂带带内,区内曾遭受了Ⅸ~Ⅹ度的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破坏,坝轴线距全新世活断层仅1.5km,坝址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差。坝址区岩体松动破碎,质量差。从施工可能遇到的难题和运行期的稳定考虑,在大柳树建高坝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正在设计勘测中的糯扎渡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文中论述了电站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厘定了构造形式,分析了新构造运动特点、类型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从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中找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和耿马——澜沧、思茅——普洱两地震区的强震迁移规律、提出了地震危险区划分原则,划出两个地震危险区,并根据区内历史强、大地震和两地震危险区对坝区的影响程度,确定工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对电站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太行山中段的经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长治—获鹿大断裂纵贯全区,因而区域稳定性是重点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从活动断裂的研究方法:遥感地质解译、地质调查、地震地质分析、地球物理、年龄测定等几个方面浅析了该工程区域断层的活动性,并对工程区的F_1、F_7、F_8三条断层进行了工程评价。目前对活动断层的研究方法较多,根据张河湾地区的地质条件情况,采用了以遥感地质解译为主,辅以地质、地震调查和地球物理、同位素年龄测定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工程区主要断裂构造的规模、性质和活动性,论证了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评价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虎跳峡水电站上江坝址若干关键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上江坝址是虎跳峡高坝替代方案的比选坝址,是虎跳峡河段重点研究的开发方案之一。该坝址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河床覆盖层深厚,两岸坝肩发育特大型滑坡,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对大量野外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表明:工程区域虽然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较频繁,但坝址避开了区域主干断裂和活动断层,位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块,适宜建坝;在深厚的河床覆盖层上建高土石坝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沉降变形和防渗处理,需采用尖端的筑坝技术;左右坝肩分布的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对大坝存在的影响主要为沉降变形、渗漏、高边坡稳定性等,筑坝技术难度较大。研究结果为上江坝址筑坝技术研究和该河段水电开发方案坝址选择提供了依据,对类似水电工程地质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安桥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中游河段上。电站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坝后式厂房及右岸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最大坝高160 m,总库容9.13亿m^3,总装机容量2400 MW。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复杂,在新构造上处于滇西北活动构造区范围内,新构造运动、断裂活动和现代地壳形变等均较强烈。但在坝段20 km范围内无发生5级以上地震记录,坝址区不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发震构造,故区域构造稳定性相对较好。局部库段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对水工枢纽建筑物不致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金坪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上游河段,工程所处地地震地质背景复杂,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结合工程建设周期长、自然环境较恶劣和投资规模较大等实际情况,为合理转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意外风险,项目业主决定投保工程一切险。文章介绍了黄金坪水电站工程建筑一切险的理赔实践,可供投保工程险的的建设单位理赔工作参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对西部高震区某水电站工程所在场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根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地震构造研究成果,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按照构造类比、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划分了潜在震源区,应用概率方法计算出了场地不同概率水平的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其结果作为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论,是抗震设计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某灌区位于某市西北部,黄河南岸,渠首提灌站位于黄河南岸邙山脚下,水源为黄河水,渠道建于20世纪60年代,为中型灌区。文章根据对工程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有几条断裂、新构造分区以及地震活动及地震基本烈度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总体评价项目区区域构造稳定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论证金沙江虎跳峡河段高坝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该河段与其他地区已建高坝河段地质构造环境的比较分析,认为下峡口、上峡口、龙蟠坝址区域稳定性差,工程抗震技术难度最大;石鼓、红岩坝址区域稳定性较差,工程抗震技术难度略小;上江、塔城、其宗坝址区域稳定性好,工程抗震技术难度最小。对于虎跳峡高坝建设方案中的下峡口、上峡口及龙蟠坝址,高坝建设存在较大的地震安全风险,需要大力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