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下古生界潜山作为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目标,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相继发现了以桩西潜山、埕岛潜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目前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通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深化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发现,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突破。通过对断层性质、活动时间等与圈闭有效性的分析,认为北东走向、古近纪之后不活动、压扭性质的走滑断层具有一定的封堵性能,为负向构造型、斜坡型潜山勘探指明了方向。基于沟通油源断层走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超压环境下油气可以沿着断层进行横向输导,激活了没有直接油气来源的潜山块体的勘探局面。通过对烃源灶压力系统和断层纵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在超压环境、向上输导不利的条件下油气可以沿断层向下倒灌运移,使源下潜山勘探看到了希望。在新认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钻探,在埕北313、埕北古斜14、桩古65和车古27等潜山先后获得成功,新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打开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正断层较多,走滑断层研究较少。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局部构造的日益落实,一些构造现象用正断层无法解释。文章以新庄油田为例,根据构造的不协调性、不协调带两侧的拖曳牵引现象、时间切片及岩心证据等,首次在泌阳凹陷内部发现、论证了走滑断层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东部垦东-孤东潜山带走滑断层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东部垦东-孤东潜山带是胜利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对该区带内走滑断层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分析走滑活动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为此,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和相干切片分析,综合研究了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断层在剖面上与平面上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剖面上发育明显的负花状构造,而在平面上则伴生一系列雁行断层,这些断层与走滑断层呈45°斜交,形成"入"字型形态。通过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走滑成因分析,明确了该区走滑断层的形成机制:在始新世中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西斜向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加上印度洋板块北东向的推挤,中国东部处于北东-南西向的挤压之下,受南部青坨子和陈家庄凸起的限制,垦东-孤东潜山带发生逆时针旋转,由于各潜山距离旋转中心的距离不同,相邻块体之间扭动程度存在差异,潜山带的分界断层分段扭动而发生相对滑移,最终演化成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潜山为太古界花岗岩,新近系河流相碎屑岩直接覆盖在基底潜山之上。该区发育长约20 km的NE向右旋走滑断层,斜切整个凸起。潜山内发育的NE和NW向两组走滑断层走向夹角约100°,NE向主走滑断层持续活动至今;NW向断层延续较短,局部表现为沟道,新近纪停止活动。该区走滑断层整体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新近纪构造运动在主走滑断层附近诱发大量近EW向左旋张扭性小断层并对主走滑断层形成切割。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表明,该区断层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新近纪前基底断裂走滑阶段、新近纪早期盖层张性断裂弱雁列化阶段、新近纪晚期盖层张扭性断裂强雁列化阶段。凸起区走滑断层的多期活动不仅形成了断背斜圈闭,而且控制了走滑断层两盘古近系的沉积,对油气聚集和重新分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骅坳陷中部潜山具有含油层系多、勘探程度低的特点,利用新三维地震数据体,对中部潜山进行构造落实、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明确了该区潜山发育受控于印支—燕山期挤压构造及喜山期盆缘伸展断裂,存在背斜潜山、翘倾断块潜山和走滑隐伏潜山3种类型。背斜潜山主要发育在沿岸走滑带以东,勘探层系为奥陶系;翘倾断块潜山夹持于沿岸与孔西走滑带之间,勘探层系包括二叠系、中生界;走滑隐伏潜山发育在孔西走滑带两侧,勘探层系为二叠系及中生界。结合潜山供烃及内幕结构特点判断,认为中部潜山勘探主攻方向应集中在两大领域:其一是喜山期扭张运动中发育的翘倾断块潜山,紧邻歧口主生油气中心,双源供烃,油气源充沛,重点预探"新生古储型"南大港潜山,突破意义重大;其二是与潜山内幕存在的盲冲断层相关的走滑隐伏潜山,中、新生代经历了断裂改造,储层发育,着重探索"古生古储型"孔西走滑隐伏潜山油气藏,甩开勘探意义大。  相似文献   

6.
朱明  袁波  梁则亮  杨迪生  唐雪颖 《石油学报》2021,42(9):1163-1173
准噶尔盆地周缘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期变形。晚古生代,天山—阿尔泰山—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隆升,形成盆-山构造雏型;晚二叠世—侏罗纪,盆地周缘发育走滑断层,如:西北缘的乌夏断层、克百断层、红车断层等走滑断层,东北缘的红岩断层、克拉美丽断层、白家海断层等走滑断层,南缘的高泉断层、艾卡断层、南安集海断层、后峡拉分盆地等走滑构造。无论是从构造变形的运动学机制分析还是考虑构造变形时间的一致性,晚二叠世—侏罗纪准噶尔盆地周缘均发育右旋走滑断层。新生代天山再次隆升,南缘发育逆冲断层,与中生代构造叠加,形成"二期构造、深浅叠置"的构造格局。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的新生代变形微弱,保留了中生代走滑构造,发育与走滑构造有关的油气藏。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呼探1井的勘探成果证实了走滑断层与逆冲构造叠加部位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厘定准噶尔盆地的断裂特征和变形机制对地震解释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辽河滩海地区东部现有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偏低,导致对主要的走滑断层——燕南断层、燕东断层的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内的勘探工作。在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构造演化分析,结合断层平面展布特征以及应力场机制,以滩海地区东部的燕南断层、燕东断层及东部凹陷内走滑断层3条主走滑断层和1条浅层走滑断层燕东东断层为研究对象,分析辽河滩海地区断层走滑作用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燕南断层、燕东断层、东部凹陷内走滑断层和燕东东断层,走滑作用发育的时间、强度以及所受区域应力场均不相同,燕南断层以及东部凹陷内的走滑作用主要发生在渐新世中、晚期,燕东断层走滑作用发生在渐新世早期,而燕东东断层则是新构造运动浅层挤压走滑的产物。走滑断层特征的重新认识对辽河滩海地区后续勘探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新庄油田走滑断层的发现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泌阳凹陷正断层较多,走滑断层研究较少。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局部构造的日益落实,一些构造现象用正断层无法解释。文章以新庄油田为例,根据构造的不协调性、不协调带两侧的拖曳牵引现象、时间切片及岩心证据等,首次在泌阳凹陷内部发现、论证了走滑断层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9.
百口泉油田走滑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在克拉玛依百口泉油田发现了一组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带,十余条走滑断层将北东向的克乌断层截为十数段,并依次错开。走滑断层在三维地震水平切片上有清晰显示,主要表现为:各波组同相轴的终端呈线状定向延伸;波组同相轴图像有牵引现象;同属一套同相轴波组图形被明显错开;同相轴的波形突然变化;一套波组突然同向弯曲等。走滑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显示不如水平切片明显,但也有一定特征:中生界波组突然中断消失,与石炭系基底杂乱反射对接在一起;波组有中断现象,一系列中断点呈高角度向深部延伸;波组呈现波状变动或表现为反射突然模糊等。走滑断层为张扭性质,是北东向逆断层的配套滞后产物。百口泉油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块恰与走滑断层发育带基本吻合,故百口泉走滑断裂带对油气富集成藏以建设性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前新生界潜山应力场复杂、正逆断层判识不准。通过探讨断裂演化的成因机制来判定断层的性质,研究不同性质断层的解释关键技术以准确描述断裂体系,归纳断裂发育样式以明确构造特征。研究表明,桩海地区先后经历了区域抬升—构造平稳—挤压—构造平稳—拉张—压扭—张扭等多期不同应力场作用,印支期、燕山晚期的2次挤压作用形成的逆冲构造奠定了潜山格局,喜马拉雅期的拉张走滑作用使潜山构造复杂化,形成逆断层为主、正断层为辅的断层解释方案。以叠前深度偏移资料为基础,应用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和倾角导数法解释逆冲断层,切片断面联合法解释走滑断层,相干、蚂蚁体、三维可视化等多属性体融合法解释拉张断层。明确桩海地区古生界发育北北东走向逆断层和东西走向拉张断层,主要发育逆冲、负反转、走滑3种断层样式,呈现出复杂的"垒、堑"相间排列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