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相参技术是抑制地物杂波、气象杂波和提取运动目标的最有效技术。利用运动目标产生多卜勒频移效应的物理现象,雷达信号处理就能在频域轻易地将运动目标检测出来。根据固定目标回波在时域上为等幅脉冲序列的特点,采用相邻周期曰波信号相减处理输出为零,实现对固定目标回波进行抑制。采用试探法和实测法,寻找出慢动杂波(气象杂波)的多卜勒频移fdw,通过谱线搬移到杂波抑制滤波器的阻带之中,达到有效抑制慢动杂波的目的。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动校正慢动杂波抑制滤波器凹口的自适用MTI系统,能自适应地抑制云、雨、雪等气象杂波。对慢速、极慢速、原地旋转等杂波具有自适应信号处理功能。雷达杂波抑制技术研究对进一步提高现代雷达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风电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型建筑物,会影响航管监视雷达对飞机目标的准确探测。同时,由于风电场通常分布在某一大面积区域,风轮机之间具有多径传输特性,进而会影响航管监视雷达对飞机目标的定位和测速。因而,分析风电场杂波的微动特征有助于检测和识别风电场杂波信号,提高雷达探测目标的准确性。基于航管监视雷达风电场回波信号模型,利用奇异值分解技术分析了风电场回波信号的微动特征,并构造相应的特征量实现其微动特征的提取。同时,在飞机目标存在背景下,提取了风电场回波的微动特征,并将其与飞机目标的多普勒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用于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各种传感器中,相机和激光雷达的感知性能受天气影响较大,而车载毫米波雷达是一种低成本且几乎不受天气影响的全天候工作器件,对于运动的物体,可提取丰富的多普勒信息。随着雷达技术和开源标注数据集的发展,基于底层雷达数据的目标检测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为解决车载毫米波雷达数据的角度分辨率低导致的目标检测和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并提升毫米波雷达目标检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框距离约束的3D卷积毫米波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以实现多种动态目标的检测及分类。在本文方法中,通过设计3D ResNet的特征提取器来表征距离-角度-多普勒张量中的目标信息,解决现有的模型因忽略来自原始3D雷达信号的多普勒信息而表征不足的问题;其次,添加了绝对距离损失函数来训练模型,克服距离对目标呈现的影响,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此外,还提出了分距离单元区间重新设置先验框的方法,解决现有方法中先验框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所提出的模型在RADDet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以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的最先进的方法相比,本文模型在IoU阈值为0.1、0.3、0.5、0.7时均达到最优,其中IoU为0.1和0...  相似文献   

4.
高频地波雷达(HFSWRs)回波数据受Es层电离层杂波污染,严重影响雷达探测性能。为解决该问题,利用协方差矩阵重构结合特征分解法对杂波进行抑制。该方法通过划分一阶谱区,将排除一阶谱区信号的区域进行积分获得重构电离层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接着改进特征分解法处理重构协方差矩阵,对电离层杂波进行抑制。OSMAR-S雷达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单侧和双侧Es层电离层杂波处理后信噪比分别至少提升15.1和19.7 dB,海洋雷达理论探测距离至少提高15 km,该方法对电离层杂波可以有效的抑制,信噪比得到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合作雷达辐射源采用不可控的第三方辐射源导致杂波趋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了根据杂波协方差矩阵特点进行杂波动态化的方法,设计了对杂波动态化处理的非合作雷达辐射源目标检测系统。结果显示:所设置的辐射源与目标信息在杂波动态化处理后,可以通过非合作雷达辐射源目标检测系统提取到准确的辐射源、目标的位置、速度、角度信息。结果表明该动态化杂波不会轻易淹没功率较大的目标,该目标检测系统可以对目标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且位置速度误差均不超过1%,对目标跟踪、实际情况下的雷达信号处理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手势识别方法存在数据集过少、利用特征信息较少和神经网络部分提取信息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RAI图像的手势识别方法。首先使用TI公司的IWR1443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采集10类手势数据构建数据集,再通过对手部反射的雷达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获取固定帧数的RDI和RAI。为了充分提取手势特征并精确分类,在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上,引入了残差块和通道注意力块。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其他特征如RDI,RAI能更准确的表征手势,所提出的网络相比于CNN方法准确率提高了12.72%,相比于VGG16-Net和单参数VGG16-Net方法准确率提高了8.93%与10.41%,参数量降低了90.68%,时间复杂度降低了17.2%。  相似文献   

7.
《电世界》2021,(4)
正近日,中国电科38所发布了一款高性能77 GHz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两颗3发4收毫米波芯片及10路毫米波天线单封装集成,探测距离达38.5 m,刷新了当前全球毫米波封装天线最远探测距离的纪录。该款芯片,在24 mm×24 mm空间里实现了多路毫米波雷达收发前端的功能,提出一种新的信号产生方法,  相似文献   

8.
雷达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的极化形式有关。极化信息作为电磁波特有的一种属性,可用于目标分类和识别。基于圆形发射/线性接收的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是相干双极化和宽测绘带成像的结合。这些数据的极化信息可以描述成一个斯托克斯向量,并用于重建4种极化的协方差矩阵。在目标探测分析时,为了从简缩极化测量结果中重建四极化数据,对比研究了3种分别由Souyris、Nord、Michael等人提出的方法。针对海洋目标探测,探讨了这3种算法在重建海杂波方面的应用。并且,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四极化数据重建得到的信息可作为空间目标识别的一种特征。  相似文献   

9.
网上传真     
1 科技信息( 1)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在人群中探测出武器携带者的新技术。该技术包括一种类似雷达的装置 ,此装置依靠低水平电磁波探测人群。衣服对电磁波来说是透明的 ,藏匿在衣服下的东西则是不透明的 ,枪、刀和塑料炸药等藏匿品的辐射信号将被反射到接收装置。辐射信号通过一组光学仪器被“浓缩”到一排附有毫米波天线的硅晶片上 ,每个8厘米长的硅晶片上能集成 12 0个毫米波天线。最后 ,一个电子装置将硅晶片上的电磁辐射信息转化为图像 ,图像再被投影到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 2 )英特尔在微处理器功耗方面实现突破 英特尔公司推出了…  相似文献   

10.
环境感知毫米波雷达是自动驾驶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感器之一。 随着安装毫米波雷达的汽车数量快速增加,雷达间相互 干扰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汽车的道路行驶安全。 毫米波雷达的干扰类型分为同频干扰和异频干扰两种,针对毫米波雷达同 频、异频干扰对雷达虚警和漏警的影响问题,本文提出了环境感知毫米波雷达的抗干扰算法。 采用随机跳频和随机初始时间的 抗干扰算法,降低信号碰撞概率,抑制同频干扰;通过希尔伯特变换提取包络截取干扰信号区域并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干 扰缓解,抑制异频干扰对毫米波雷达检测结果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抑制干扰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雷达的虚警和漏警 率,以达到理想的抗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1.
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是海面雷达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杂波中弱目标的检测,传统方法是基于海杂波统计特性,但是统计特性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海杂波的内在动力学特性,因此检测效果很不理想。本文根据海杂波的混沌特性,对其进行了相构空间重构,并将粒子群算法算法(PSO)应用到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核函数参数的优化学习中,利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采用IPIX雷达在Dartmouth地区海域实测带有目标的海杂波数据对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混沌海杂波背景下PSO-RBF小目标检测法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相比于一般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改进算法不仅收敛速度快,且误差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雾衰减对雷达探测距离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面和低空目标探测时,雷达电波传播过程中会受到雾体衰减和散射噪声的影响.分析平流雾和辐射雾对电磁波的衰减及雾体散射带来天线辐射噪声温度增加等特性,构建雾衰减影响下的雷达探测距离模型.仿真分析典型频率火控雷达在不同俯仰角、能见度和媒介属性条件下的雷达探测性能,结果表明较高频率雷达受雾的影响较大,雾区内含水量越多对雷达影...  相似文献   

13.
导航雷达慢速小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导航雷达在检测强海杂波环境下慢速小目标的困难问题,利用扫描间海杂波非相关特性,提出采取提高天线转速的措施和扫描间信号平滑处理技术,从而抑制或削弱海杂波,增强目标信号强度,改善检测性能。实验表明,本方法显著提高了导航雷达在海杂波环境下检测慢速小目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海杂波通常会制约雷达对目标的检测,它的精确仿真关乎到雷达性能预估的准确性.首先介绍了海杂波的幅度统计模型,然后对它的时间相关性与空间相关性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球不变随机过程法(SIRP)仿真时空相干相关K分布杂波的方法.最后仿真生成海杂波数据,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获到的杂波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与K分布模型匹配得很好.同时时间与空间相关性得到了满足,与杂波的复合散射机理也贴合,证实该仿真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舰载、地基等高分辨率雷达的修理或研制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测距、测速标校以检验该雷达系统性能指标。设计了一种超宽带相参雷达目标模拟器,在X波段上实现1.3GHz带宽,并以我国某海基超宽带、高分辨率雷达为适用对象,通过空馈方式接收海基雷达发射的调频步进频信号,对其进行相应的距离、速度、幅度调制后重构发射信号,再由天线辐射给海基雷达,从而模拟空中目标的各种运功状态,完成对高分辨率雷达参数校验及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a novel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 (CFAR) approach for detecting weak targets in sea clutter spectrum based on chaos synchronization is proposed. The weak target signal is detected when th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identical chaotic systems is realized, even if the target spectrum lies inside the clutter spectrum. The threshold for the proposed CFAR detection is derived theoretically. The proposed chaos‐synchronization‐based CFAR technique is shown to be able to enhance the detectability of the target when the signal‐to‐clutter ratio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are low. Numerical experiments based on real radar sea clutter data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haos‐synchronization‐based CFAR detection method. The performance is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standard autoregressive estimation‐based and the cell‐averaging CFAR detector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强噪声背景下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中舰船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剪切波(Shearlet)变换舰船检测方法。首先利用Shearlet变换分解原图像;然后根据Shearlet高频系数在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质,将多方向多尺度的Shearlet系数进行融合,实现了噪声抑制和舰船目标增强;最后采用阈值方法分割出舰船目标。实测SAR图像数据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在强噪声背景下,相对于传统恒虚警率方法和基于小波加强的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检测概率和较低的虚警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与电网紧密结合的气象信息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现有软硬件资源基础上,通过采集气象雷达、电力专用自动气象站以及地方气象台网的实时气象信息和预报信息,建立电网事故预警模型,实现对暴雨、台风、冰雪、大雾等及其可能对电网造成的灾害进行定时、定点、定量化的短时临近预报和全方位、多层次的预警,并实现对电网的风电出力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MIMO雷达目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MO雷达是一种新体制雷达,相对于传统雷达在目标检测及参数估计性能都有很大提高。本文针对MIMO雷达的发射信号特点及天线阵元布置特点,分析了雷达目标和杂波的散射特点。目标回波的各向异性比杂波更强。因此可以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对目标和杂波分别建模,实现目标和杂波的分离。在检测过程中,首先用样本模型对HMM进行训练,得出它的参数。然后用训练好的HMMs分别对待检测信号进行归类,分别计算它属于杂波和目标的概率,计算概率比值,大于门限判断有目标。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方法的检测性能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本方法在检测时候的计算量很小,有利于信号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