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术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各种储层建模的技术和方法,可分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大类,其中随机建模技术是储层建模技术突出的发展方向。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在国内的应用,必将对我国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中综合论述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建模步骤和主要建模方法,探讨了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以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描述是现代地质研究的先进技术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即,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依据,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5RG研究组在长期科技攻关中所形成的随机建模系列技术,即:随机建模的数据准备和统计分析技术;相建模技术;模型结果分析及优选技术以及新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随机建模在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储层描述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特点,利用井点内外信息随机性概念,通盘处理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岩心数据,合理整合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中的不确定性。结合地震解释、测井数据、岩心分析、生产动态等已知信息进行建模,优选出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生产状态的非均质砾岩储层地质模型,分析了有利沉积微相带主槽控制的油气储层特征及其规模和范围,为该区砾岩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吐哈油气》2007,12(2):168-168
历经十多年科技攻关,用于定量描述地下油气储层分布特征的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日前在湖北荆州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5.
南风 《小型油气藏》2007,12(4):20-20
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的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建立沉积相在储层内部的空间分布,进而建立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在储层内部的空间分布。利用油气储层随机建模的结果,可提供三维定量地质模型,使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和认识更准确,从而制定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采取有效的生产措施,达到提高油气采收率和油气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储层随机建模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以河流-三角洲相砂体沉积为主的储层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间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值。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寻求比较符合地质规律的地质统计模型和方法,来表征各种沉积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这种已知的规律,对井间未知地区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作出预测估值,并对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  相似文献   

7.
对储层建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建模技术主要解决储层表征中诸如建立储层物性非均质模型、储层内部非渗透性隔夹层模型及储层空间连续性模型等问题,为油藏早期评价及制定开发方案服务。储层建模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种。确定性建模所应用的储层预测方法主要有储层沉积学方法和克里格方法;随机模型分为离散型模型和连续型模型,随机模拟方法可分为基于目标的方法和基于象元的方法。为此,对上述储层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了建立尽量符合地质实际情况的储层模型,提出了3条建模原则: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等时建模原则,相控储层建模原则。  相似文献   

8.
应用露头知识库进行油田井间储层预测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井间储层预测是地质精细建模的主要难点之一,即使在密井网区井间预测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相同沉积类型的露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井间储层变化的地质信息。滦平扇三角洲露头和丘陵油田三间房下油组具有相同的沉积类型,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建立了露头和油田的储层地质知识库,确定了油田与露头储层类型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综合露头小尺度和油田密井网大尺度的砂体分布变异信息,合成变差函数反映不同规模尺度的砂体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将露头检验选定的序贯指示建模方法应用于油田储层建模,储层预测符合率较高。应用该种方法将露头知识库用于油田地质建模有助于提高井间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储层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地震储层学是在地质和地震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震信息,结合地质、测井、钻井、测试、采油、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层的岩性特征、外观形态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所含流体特征等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实现储层建模的一门交叉前缘学科。地震储层学适用于油气勘探到开发的各个阶段。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地震学等是地震储层学的指导理论,地震、测井和地质的有机结合是根本方法。测井分析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地震储层学的五大关键技术。地震储层学的最大优势在于把由井点建立的各种储层特征参数,在地震分辨率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到三维空间,进而实现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时频电磁法(TFEM)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反演中模型精度对反演精度影响很大,充分利用已知资料精确建模可有效降低反演的非唯一性、提高反演精度。基于准北探区实际资料,对研究区电测井数据进行高斯分布统计分析,获得各地层的电阻率均值、离差等特征数据,据此提出对研究区上、下构造层及不同地层进行分层电性建模的方法;通过火成岩储层岩石频散测试分析,获得探区不同油气饱和度火成岩的频散特性,同时依据该地区时频电磁油气检测结果与钻井含油气信息建立油气电磁属性识别模板。示例展示了通过分层建模和反演获得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剖面,以及剖面的分析、解释结果,指出了含油气有利目标。文中的建模方法和油气目标解释思路可为类似地区的油气储层评价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