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简述了远程显控系统的应用及现状,对远程显控系统与雷达本地监控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设计,实现了地面雷达站级的无人或少人值守.该系统对于提高雷达网工作效率和自我防护能力,改善工作条件,降低维护、保障费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代嵌入式技术可以实现性能优越、可靠性高的雷达显控终端设计,已成为雷达开发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根据嵌入式雷达显控终端的功能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了嵌入式雷达显控终端系统的软件方案,通过综合分析,采用高度模块化和易于移植的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实现雷达显控的智能终端,具有性能高、体积小的特点,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3.
根据机载雷达地杂波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综合的机载雷达地杂波建模方法。该方法产生的地杂波可以控制杂波的时域幅度起伏和功率谱,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与实际雷达地杂波相近的分布特性,从而可为机载雷达系统的测试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4.
李婷  赵正予  苏凡凡  陈罡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8(7):1052-1056,1086
介绍了武汉大学电离层实验室研制的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仪(WIOBSS)智能显控系统的设计,给出整个设计的流程图和相关的软硬件结构以及该系统的基本和扩展功能.其中显控系统是以地图为背景,采用地图上画图的方法,清晰显示雷达回波覆盖区域,对照地图,可以直观获取雷达威力范围.显控程序同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从绘制的电离图中提取群时延距离、回波幅度、目标位置和运动速度以及目标的其他特征参数,以直观、有效、准确的方式呈现给雷达的操控者.此显控系统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具有非常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  相似文献   

5.
艾青  夏新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11):1766-1768,1772
针对机载雷达舱瞬态温度场的分析与计算问题,引入壁面热流函数,简化了雷达舱外复杂的热边界条件,针对雷达舱内电子设备热物性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工程计算方法.分析了雷达舱内辐射-导热-对流耦合换热作用,建立了雷达舱动态热平衡方程,在结合雷达舱环控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求解舱内设备之间的辐射换热,采用热网络法求解雷达舱内的耦合换热,获得了雷达舱内的瞬态温度场,分析了不同初始状态及飞行工况对雷达舱瞬态温度场的影响,为机载雷达舱设计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反导预警雷达自带的搜索屏设计软件存在弹道仿真不够灵活、雷达参数设置不够全面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STK二次开发技术的反导预警雷达搜索屏设置软件设计.根据STK二次开发技术,首先给出了总体架构和功能模块设计,然后对软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现,最后给出了软件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解决了搜索屏设置中的复杂理论问题,降低了软件设计的复杂度;所开发的软件具有弹道仿真灵活准确、参数设置全面、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在天线单元离线状态下的雷达检测与维护,要求检测设备为雷达信号处理机提供模拟的天线方位角信号,为此提出了一种以步进电机驱动旋转变压器输出雷达天线方位角信号的技术方案.根据该方案设计的雷达天线方位角信号模拟器具有输入输出信号属性与雷达天线单元一致,控制方式(方向、速度、扫描范围)灵活,设备综合成本低等优点,并已应用于某型机载雷达ATE设备.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套防撞雷达的整机测试系统,上位机界面采用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软件编写,使用RS232串口控制雷达转台转动,CAN总线进行雷达数据通信,本文为防撞雷达的整机测试设计了一个方便快捷、功能齐全的测试系统,同时符合通用化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机载雷达信号方位截获方式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幅测向技术和相位干涉仪测向技术是两种最基本的测向技术,在雷达侦察测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这两种测向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根据F-16机载雷达信号参数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和仿真,为设计机载雷达侦察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达情报分析软件是新一代雷达显控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环境感知、探测分析和性能评估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雷达显控软件一般采用C/C++语言编写,虽然性能较高,但缺乏科学分析的算法库,不能满足雷达情报分析软件的开发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ython的雷达情报分析软件设计方法.Python是科学计算领域广泛使用且免费开源的一种脚本编程语言,能够实现绝大多数数据分析的功能.通过在C/C++程序中实现Python脚本的调用,雷达情报分析软件能够实现情报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从而为新一代雷达环境自适应、任务自适应、状态自动调节等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现有战术靶报靶系统存在的靶标重量较大,容易引起错报、漏报以及控制系统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战术靶测控系统.提出了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靶标控制以及自动报靶的软、硬件设计思路和具体处理方法.靶标的控制采用低功耗的MSP430芯片为核心的遥控器,数据的交互传输采用ZigBee通信方式.最后在靶场用54式手枪和QBZ95式自动步枪对测控系统进行实弹射击试验,测得弹着点坐标位置误差在5 mm以内,满足现代战术靶训练要求,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在Windows 2000下雷达显控终端软件的设计,本软件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航迹显示具有缩放功能,且操作方便、灵活。详细介绍了图形缩放的原理及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客观反映雷达站模拟训练系统的训练效果,提高雷达兵部队模拟训练水平,是实现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的要求。针对雷达站模拟训练考核评估问题,依据雷达站专业人员类别和模拟训练科目的区别,提出了基于模糊评价法的雷达站模拟训练考核评估方法。以某雷达站为评估对象,对该方法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这为雷达站模拟训练考核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雷达站模拟训练考核评估软件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RTX的三轴仿真转台实时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际应用为背景,针对三轴仿真转台控制系统实时性,稳定性需求,研究了基于RTX的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依据RTX实时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转台控制系统要求,采用“Windows+RTX”综合软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转台控制系统实时软件.实验证明,基于RTX的三轴仿真转台实时控制软件达到了系统的设计指标,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某型飞机吊放声纳液压绞车缆绳收放智能控制的准确性、快速性和稳定性,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基于积分分离式数字PID增量控制算法的航空吊放声纳液压绞车控制系统。该系统以ADuC812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芯片和EPM7128S 100复合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核心,采用Keil C语言实现相关软件设计。通过单片机控制电路、旋转编码器方向识别电路、计数电路、拨码盘读数电路、键盘控制电路、液晶显示电路以及数字PID控制算法等软件程序,实现绞车缆绳收放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空管雷达优化训练水平和军事训练效益,加快部队战斗力的发展,针对空管雷达优化模拟训练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空管雷达优化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以具有一定战术背景的雷达阵地环境为仿真对象,实时产生优化训练所需的雷达回波信号,并可对优化训练结果进行评估分析,解决了优化调整预处理、模拟信号注入、雷达电磁环境反演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能很好地应用于雷达优化调整的操作训练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检测汽车制动片剪切性能的剪切试验机技术要求,采用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制动片剪切强度试验机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研究。通过对其电气系统的组成分析,依据剪切强度试验机的机械结构,采用恒速率加载法,形成加载控制算法,给出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的计算,结合剪切强度试验机的工作过程选择所匹配的电子元器件。应用位置控制方式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完成各种阀的控制、剪切力的测量及数据的采集和显示,最后进行控制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雷达装备教学质量,以“面向任务、基于能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牵引,基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提出了由“一个核心”、“两个空间”、“两条主线”组成的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教学一体化框架;分析了框架中需求与目标空间的顶层设计、需求分析与教学总结,任务与解析空间的理论教学、实装操作观测教学、实装检调维修综合运用教学、检验考核.该一体化框架对于指导雷达装备教员准确把握教学进程、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具有一定价值,为其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大型电子装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测试聚合物熔体拉伸性能,实现聚合物加工工业优质和高产的目标,设计了拉伸流变仪测控系统,详细阐述了此系统的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及系统软硬件结构.运用虚拟仪器的设计方法,利用可视化图形编程环境,实现了多功能虚拟仪器软面板.该系统硬件配置简单、软件设计灵活、图形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完成了用于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导航控制软件的开发与系统测试的半实物仿真系统。该半实物仿真系统由实时仿真计算机和真实的导航控制计算机构成,实时仿真计算机完成AUV空间运动的实时积分解算,并利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串行通讯端口模拟AUV导航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和操舵机构的工作,为导航控制计算机提供全真的软硬件工作环境,使开发人员在此基础上能够完成导航控制软件全部功能的开发,并进行全面、有效的系统级软件测试,具有非常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尤其在实航试验中,可以立即在现场对修改后的导航控制软件进行测试,极大地降低了由软件修改带来的试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