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国承 《煤炭技术》2007,26(3):78-79
根据硐室的服务年限及围岩岩性,分析了硐室的受力情况,依据组合拱理论计算出支护参数。在井下大硐室采用“锚网带、喷+锚索”联合支护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云川  李敏 《煤矿机械》2004,(3):115-116
根据硐室的服务年限及围岩岩性 ,分析了硐室的受力情况 ,依据组合拱理论计算出支护参数。在井下大硐室采用“锚网带、喷 +锚索”联合支护结构 ,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型硐室布置在煤柱高应力带内,采用锚、网、索预应力耦合+U36型棚联合支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高应力带内大型硐室的支护。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矿井深部硐室维修的质量,避免重复维修,施工中采用锚索、36U型钢棚与注浆联合支护,为维修巷道找到了一个新方法.该联合支护维修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延长该矿深部大硐室的服务年限,锚索、36U型钢棚与注浆联合加固后,支护巷道的受力状况和维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从根本上解决了硐室的重复维修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断面注浆硐室围岩稳定性控制难题,采用FLAC3D软件对硐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硐室围岩变形控制的关键部位为硐室顶底板的边角部位和硐壁中部。硐室开挖采用"溜井出渣、分层开挖、及时支护"的思路,尽量减小开挖扰动对围岩的破坏。硐顶与硐壁支护方法为"锚网索喷"联合支护,临时"初喷"支护及时封闭围岩,二次"锚网索喷"支护充分调动了围岩的自承载能力。硐底部分采用锚索和钢筋混凝土衬砌支护,避免硐底边角部位产生剪切破坏。监测结果表明支护结构能够较好地满足了硐室长期稳定性和防渗要求。  相似文献   

6.
《煤矿安全》2016,(2):220-223
红庆梁煤矿机头转载硐室为弱胶结软岩大硐室,机头转载硐室与煤仓、驱动硐室连接,硐室结构复杂,断面跨度大,支护困难。采用FLAC3D对机头转载硐室支护后硐室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得出:机头转载硐室与煤仓、驱动硐室连接区域的顶板围岩位移量较大,需要加强顶板支护强度;两帮塑性区厚度较大,而且两帮锚杆受力较为明显;煤仓过软弱煤层段和煤仓接口处砌碹法向应力较大;对硐室群围岩大变形区域和支护结构薄弱点设置矿压监测点,监测机头转载硐室群的稳定性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中关铁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大断面凿岩硐室的掘进及支护安全,针对硐室断面大、地应力高、围岩破碎等特点,研究并采用"硐室联络道+导硐+扩刷+条形矿柱"一次掘进和"锚网喷+长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凿岩硐室联络道及导硐施工过程采用临时支护,导硐全长贯通施工后组织后退扩刷,条形矿柱旁采用光面爆破确保成型质量,结合围岩松动圈理论并参考国内外同类矿山大断面硐室掘支的施工经验,确定锚索支护参数,锚网喷支护完成后组织锚索预控顶联合支护。实践表明:该技术施工安全性高,凿岩硐室成型及稳定性好,可为类似地质条件矿山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金方  牛建军 《煤》2007,16(12):47-47,56
针对巷道向深部延伸,大断面硐室变性破坏日益严重问题,在-450m水平泵房、变电所大断面硐室进行锚网喷、锚索、网壳联合支护,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鑫源 《中州煤炭》2021,(11):283-289
针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硐室围岩变形严重、围岩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硐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围岩变形机理,对硐室围岩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模拟了相邻硐室和巷道开挖对硐室围岩的扰动影响,对硐室围岩进行了松动圈窥视探测,确定了硐室支护方案。结果表明,新的支护方案提高了硐室的安全稳定性,硐室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魏树群 《河北煤炭》2001,(1):42-42,53
箕斗装载硐室采用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 ,改变了传统的装载硐室钢筋混凝土支护模式 ,是井下大断面硐室支护改革的创新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不同岩层、不同硐室结构,开发了相应的大型硐室施工新工艺,分别在高应力不良岩层大型硐室、稳定岩层大型硐室、高大型硐室、长大型硐室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针对高应力不良岩层大型硐室,创新采用"323"让抗结合支护技术,分层、分区开挖,超前支护、临时支护、永久支护、壁后注浆相结合,可解决硐室施工易片帮冒顶、超挖严重及施工效率低等技术难题;针对稳定岩层大型硐室,采用中深孔爆破一次成型技术,可实现快速施工;针对破碎岩层高大型硐室施工安全性差等问题,创新采用无轨盘旋斜坡道、上下导硐、天井溜渣、先拱后墙、分层开挖的施工工艺,可解决硐室施工围岩易失稳等技术难题;针对长大型硐室,创新采用先行斜坡道导硐、分部分层刷扩、由上而下施工的施工工序,可解决硐室施工工艺复杂、工期长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某矿井大型设备换装硐室施工断面大,掘进过程中支护效果成为保证硐室使用效果的关键,提出了换装硐室掘进支护设计方案。工程实践表明,硐室采用锚杆(索)全断面加强支护,锚杆能够保证硐室浅部范围内围岩的完整性,与锚索共同作用能够保证硐室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某矿Ⅱ61下运输下山架空乘人硐室为深部大断面硐室,围岩破碎强度低,大断面硐室由于跨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必须合理支护设计与施工.经过对砌喧支护、锚网索喷联合支护对比,决定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施工,现场进行工业性实验,结果表明了硐室在锚梁网索喷联合支护下,硐室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岱庄煤矿23采区中部泵房是该采区疏排水的重要硐室,其宽度在6 m以上,属于典型的大跨度硐室,支护技术要求较高。以该矿23采区中部泵房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重点研究动压影响下底板大跨度硐室支护技术,分析动压影响下硐室围岩活动规律,提出了动压影响下底板大跨度硐室支护技术方案,即在原一次锚网支护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锚网索加固支护,底板用锚网索支护,提高了浅部围岩的承载能力,有效改善了硐室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大型箕斗装载硐室发生变形及破坏,门克庆煤矿对其支护方案展开设计,通过对某矿井箕斗装载硐室变形破坏原因的分析,对门克庆箕斗装载硐室装载工艺以及硐室支护方案的研究,提出了硐室底板采用反底拱,端墙采用圆弧拱、平台兼有支撑侧墙作用的设计理念;将硐室在高度方向上分成了3个空间结构,以避免断面上中下交界处产生应力集中的危害,并有效抵抗弯矩和围岩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及实践校验,该硐室支护断面形式、结构受力、支护方式较合理,有效控制了变形,整体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深井大硐室支护问题,平煤一矿根据支护经验,对深井大硐室采用锚网喷、锚注、单根预应力锚索、注浆、成束注浆锚索、底锚索等联合支护工艺,有效控制硐室顶底板及两帮的位移变形,减少了硐室的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杨灵 《工程建设》2023,(2):36-42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开采逐渐向深地延伸,如何控制硐室大变形,确保支护结构的有效性成为深部软岩硐室支护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广西某复杂地质条件地下锰矿大断面硐室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监测硐室大变形破坏及支护失效,运用FLAC3D精细化模拟了硐室围岩破坏变形的演化规律,讨论了地层侧压力、岩体软化系数、不同支护形式3个因素对硐室围岩变形、塑性区范围等的影响规律,基于此,论证了锚网喷支护对深部硐室支护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锚网喷+锚注联合迭加支护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围岩控制方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网喷+锚注联合迭加支护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深部硐室大变形,能保持硐室的长期稳定与安全。  相似文献   

18.
郝明月 《中州煤炭》2018,(8):191-195
针对陈四楼煤矿九采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围岩经常大面积严重破坏且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不断增大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硐室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锚杆锚索协同支护控制技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锚杆锚索支护后硐室围岩的水平应力场、垂直应力场及破坏场分布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硐室围岩支护效果良好,硐室能保持长期稳定。对类似条件下大断面硐室支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场支护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硐室支护结构。采用一次支护动态设计,充分考虑支护材料在热害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和施工巷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影响,给出其硐室结构支护设计方案,为其他井下车场和硐室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井采深不断加大,巷道逐渐向深部延伸,地应力越来越大,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问题将日益严重,传统的硐室巷道支护手段已不适用.在鹤壁中泰矿业三水平泵房及变电所大断面硐室施工采用锚网喷、锚索和网壳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了硐室的变形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这种联合支护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巷道支护强度,为类似条件硐室支护设计、施工工艺改进提供了先进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