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对多激光通信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天线结构的激光通信网络技术,光学天线是一种能够实现对多个目标同时进行捕获、跟踪,并实现一对多通信的关键结构。为了保证组网技术的可靠性,设计了测试光学天线跟踪性能的一整套系统。系统中包含两套目标模拟器结构,以激光信号为目标源提供给光学天线,从而测试光学天线的跟踪性能。根据测试效果及实验数据可判定此测试方法能够达到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智能手套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阅读器天线在WLAN频段数据分发问题,设计了一种工作于UHF RFID和WLAN双频段的小型化可穿戴天线。采用非对称共面技术缩小天线接地面积,通过折叠天线辐射体实现双频工作,同时可进一步缩小天线面积。将天线附着于不同材质的手套及不同穿戴者身上测试天线的鲁棒性,对辐射方向图与比吸收率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天线的辐射特性与安全性。结果表明:天线在900 MHz和2.40 GHz处实测工作频段分别为0.69~1.03 GHz、1.29~3.00 GHz,可实现UHF RFID与WLAN频段通信。改变手套材质和测试者体型时,天线仿真与实测回波损耗相接近,具有较宽带宽。该天线设计简单、性能稳定,且辐射方向稳定,对人体危害较小,在智能手套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微机在天线近场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在所设计的接口电路的支持下,微机能对被测天线的近场进行多种方式的数据采集,并通过严格的数据处理,获得天线的各种特性,从而使天线近场测试技术得以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电磁测量系统的正弦天线。应用微带指数渐变巴伦结构对天线进行馈电,采用圆锥形平台反射腔实现天线的单向辐射,使用3 dB电桥实现天线的双圆极化性能,利用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进行仿真及优化。使用Ansoft HFSS软件和矢量网络分析仪E5071C分别对天线模型和实物进行仿真及测试,仿真结果显示,正弦天线在1.0~2.6 GHz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小于2,法向增益7.8~8.2 dBic,相比于平面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和平面等角螺旋天线,实现了双圆极化性能。实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线在1.0~2.6 GHz内电压驻波比小于2,利用微波暗室进行方向图测试,法向增益7.4~8.0 dBic,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合。设计的天线能够应用于电磁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域分解法对任意形状任意位置的多个线天线系统进行了分析,并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编制了一套通用程序用于计算任意线天线的互耦、阵方向图等天线特性。在给定线天线系统基本参数情况下,添加一定程序便可给出最优天线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该文设计了一款工作于2GHz频段的小型贴片天线单元,该单元采用开槽和附加寄生贴片等技术,使其在工作频段内获得了良好的驻波比及回波损耗,可用于TD-SCDMA系统的移动终端。另外,给出了由该天线单元组成的二元阵列结构,并对不同阵列结构端口间的互耦进行了详细的测试。结果表明,天线阵列两端口间的隔离度较高,所设计的天线阵列非常适用于多入多出系统的移动终端。  相似文献   

7.
相控阵天线暗室测试是相控阵天线研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为解决多波束相控阵天线近场测试耗时长效率低的现状以及测试系统普适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多波束多波位相控阵自动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采用可扩展接口设计和功能模块化设计以便于系统升级和适配.根据该测试系统的组成,给出了校准测试、近场扫描测试的流程以及测试时序优化和软件设计思路.利用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对测试系统进行了测试性能分析,与单步测试相比,方向图扫描精度与单步测试基本一致,测试效率提升显著,对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暗室测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在简述移动基站天线角度测量方法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天线角度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软件系统实现方法及工作特点,并给出系统原理和软件管理结构图。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的天线角度监测系统移动基站的天线角度测量精度高,人为因素影响小,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无线体域网中实现可穿戴设备与基站间的体外通信,设计了一种工作在WLAN(2.40~2.48 GHz)频段的高鲁棒性可穿戴天线。采用微带贴片结构,实现了天线体外模式辐射;采用完整铜箔作为天线的地面,提高了天线的鲁棒性;采用耦合馈电与槽缝曲流技术,增加了天线的阻抗带宽。进一步制作了天线实物,测试并比较了天线在自由空间内、加载人体后和改变外部环境后不同阶段的反射系数与辐射增益结果,以及加载人体后的链路余量与人体比吸收率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自由空间内和加载人体后,天线阻抗带宽均可以覆盖WLAN频段,且天线具有体外模式的辐射方向图。在外部环境变化时,天线均谐振在了WLAN频段内,最大辐射增益变化仅有3.04%,证明了天线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在不伤害人体的情况下实现了无线体域网中可穿戴设备与基站间的高鲁棒性体外通信。  相似文献   

10.
天线扫描架作为微波暗室测试工作中的关键设备,主要用来支撑和改变天线扫描架探头的位置,以便于天线扫描架探头快速准确地对准被测设备,其可靠性、稳定性、精度将影响测试工作的成败。本文根据天线扫描架的设计要求,首先介绍了天线扫描架的总体设计方案、结构组成和终端软件界面的设计,随后提出了一种新型变速箱,可实现一个伺服电机通过该变速箱实现升降和俯仰两路运动,对该变速箱的传动原理进行了设计,对天线升降原理和天线俯仰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天线扫描架控制系统的设计,绘制了控制系统框图和控制模型图。最后对样机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Web考试系统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中需要使用且要经常对它做川归测试的特点,利用Quick Test Professional 10.0对《计算机应用基础》Web考试系统进行自动化功能测试是非常适宜的。按照软件测试的牛命周期,制订完整的测试计划。在Web考试系统界面基本稳定后,根据测试计划,编写测试脚本。住整个测试项目的过程中使用一套完整的测试框架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安全是民航运输的永恒主题。对终端区空域系统的运行进行安全评估,可以掌握其安全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安全评估的基础和前提,论文根据我国当前终端区空域系统运行特点,结合空管系统、航空公司系统、机场系统,对影响系统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建立了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及区间估计理论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剔除了对系统影响较小的弱权重指标。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系统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发现安全隐患,并制订相应措施,从而提高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进行变压器差动保护的闭环测试方法.介绍了仿真系统的建模、操作系统的建模、硬件的连接原理及试验检测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闭环检测试验方法能正确检测继电保护装置的变压器差动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线测试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电子器件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中。给出了一种基于模拟特征分析的在线测试系统设计实现方法。该测试系统以NI数据采集卡为核心,结合外围的信号采集电路和上层软件设计,可有效检测电路故障。与传统的模拟特征分析测试系统实现方案相比,具有实现简单、工作稳定,测试参数可配置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一种车轮速度传感器在线检测系统,重点阐述检测台的测控系统设计。测控系统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实现了对在线检测过程的自动监控和数据自动采集处理、显示。测试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精度高,可对汽车车桥的轮速传感器进行快速检测和评价,从而为该类产品的质量保证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密封阀工作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循环流化床回路压力平衡理论,分析了循环回路和流动密封阀的运行机理,并从整个系统、流动密封阀的结构(孔口面积、充气方式)、锅炉运行(运行温度、风煤量、排渣、循环物料特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流动密封阀的工作特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它可为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流动密封阀的正确调节和运行提供参考,以保证CFB锅炉及其循环回路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堵塞、结焦等异常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线测试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电子器件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中。给出了一种基于模拟特征分析的在线测试系统设计实现方法。该测试系统以NI数据采集卡为核心,结合外围的信号采集电路和上层软件设计,可有效检测电路故障。与传统的模拟特征分析测试系统实现方案相比,具有实现简单、工作稳定,测试参数可配置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软件测试贯穿于整个软件开发周期,在软件测试中引入自动化的概念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本文通过一些开源的软件来构建系统的Web应用的自动化测试方案.测试自动化管理系统用来控制整个测试过程和项目的进展,功能方面的自动化测试主要采用关键字驱动的Web系统测试框架Watij来实现,而性能测试的自动化则利用分布式的测试工具Tsung.自动化测试不能完全取代人工测试,只有在保证软件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自动化测试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风能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的相辅特性以及蓄电池的储能特性,构建了一套多电源供电的直流微网系统发电模型.通过对此系统的能量流动及运行特性的分析,提出了此系统的能量管理方案.分别绘制出了直流微网各组成部分的模块方框图以及仿真模型.针对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得出了其控制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SVPWM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实现了微网在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模式下的稳定运行和自动平滑切换.最后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分布式电源、蓄电池、负载以及电网在不同的工况下此能源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实现了此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低成本软件测试自动平台的实现方法,描述自动测试架构和测试管理系统的作用与实现,对一般应用系统的黑盒测试和回归测试的自动化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平台在开放源码项目DejaGnu的基础上依照国内一些企业的需求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大量成熟的B/S应用技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要求测试者创建可重用的测试用例并与开发人员保持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