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浅析影响溶剂型色浆研磨效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华 《上海涂料》2008,46(5):33-36
考虑树脂、色粉、分散剂、溶剂的选择准则和颜基比的计算对溶剂型色浆配方进行设计,并在一定的研磨工艺基础上,通过对达到合格细度时所需研磨时间的比较,来评价色浆的研磨效率,简单分析了研磨设备的选择对色浆研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研磨工艺、研磨树脂、分散剂对高色浓度色浆的影响,研究了色浆细度对高清柔版水性油墨的影响,制备了高清柔版水性油墨.结果表明:采用先粗磨后细磨的串联研磨工艺,以JONCRRYL HPD 196为研磨树脂和FX 7500W作为分散剂,可以制备出色浓度达38%~45%、粘度为15~25s/蔡恩4#、细度达600~80...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46#机械油和煤油对440c不锈钢表面进行磁力研磨。通过正交试验对研磨加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从表面粗糙度、基体质量损耗、三维表面形貌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上述2种研磨液对不锈钢表面光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机械油为研磨液时的光整效果更好,磁力研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轴转速2 500 r/min,加工间隙1.8 mm,进给速率60 mm/min,磨料填充量2.0 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磨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由0.381μm降至0.032μm,大量毛刺和划痕得以去除,镜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分散研磨是涂料和油墨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相较于球磨机、辊磨机等设备,砂磨机属于湿法超微粉碎研磨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研磨质量好、成本较少等特点。砂磨机在油墨分散研磨中效果影响参数的研究及应用成为热点。文章研究砂磨机在溶剂和水基油墨分散研磨中的应用。主要测试同一类型砂磨机不同搅轴转速、不同研磨介质(比重、直径等)、不同冷却水温度、不同研磨方式(道次研磨和循环研磨)等对研磨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砂磨机的研磨效果。实验发现:使用M5型纳米砂磨机以道次研磨的方式,研磨转子线速度为18m/s,时间设置为5h,研磨介质为碳化钨,冷却水温为10℃时,是溶剂和水基油墨分散研磨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孟庆红 《中国涂料》2008,23(6):62-63
讨论了分散剂在阴极电泳涂料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对研磨时间、贮存稳定性及色浆黏度等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剂用量为0.4%~0.5%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择稳定性优异的环氧乳液,探讨了涂料各组分及颜基比(P/B)对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对两种制备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的工艺进行对比,选择无树脂研磨色浆工艺制漆,可得到一款性能优异、稳定性良好的水性环氧防腐涂料。  相似文献   

7.
YAG晶体是一种典型硬脆材料,莫氏硬度达8.5,常温下不溶于任何酸碱,加工难度较大。针对YAG晶体研磨加工,本工作提出一种分步研磨工艺。基于游离磨料研磨的方法,在研磨过程中逐级减小碳化硼(B4C)磨料粒径,选用磨料W40、磨料W28、磨料W14、磨料W7分步骤研磨,4种磨料的粒度范围依次为:40~28μm、28~20μm、14~10μm、7~5μm。通过研磨参数试验研究了每个步骤中研磨压力、研磨盘和摆轴转速、研磨液中B4C质量分数等参数对研磨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研磨参数;通过截面显微法测量出YAG晶体研磨后亚表面损伤的深度,确定后续抛光去除量,并探究了亚表面损伤深度h SSD与研磨后表面粗糙度Ra的关系。研究表明:当研磨压力为44.54 kPa、研磨盘和摆轴转速为60 r/min、研磨液中B4C质量分数为15%时,每个研磨步骤均取得最好研磨效果:磨料W40、磨料W28、磨料W14、磨料W7研磨的材料去除率分别为83.12、57.32、27.54、9.53μm/min,研磨后表面...  相似文献   

8.
以超重力旋转填充床(RPB)为反应装置,研究了O_3/UV工艺处理罗丹明B染料废水的效果。考察了旋转填充床转速、液体流量、催化剂P25质量浓度、臭氧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转填充床转速、液体循环量、催化剂P25质量浓度以及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罗丹明B废水的处理效果增加;当温度为25℃、液体体积为2 L、RPB转速为1 000 r/min、废水pH为4、气体体积流量为150 L/h、液体循环量为30 L/h、臭氧质量浓度为35 mg/L、催化剂P25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罗丹明B废水经处理20 min后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100%和40%。  相似文献   

9.
陈瑜  张冰 《涂料工业》2021,51(11):14-19
氧化铁红涂料在研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色相变化,掌握氧化铁红的研磨稳定性规律对高效生产至关重要。实验研究了氧化铁红不同色相、产品级别和原材料反应工艺与研磨稳定性的关系,首先通过色差和粒径分布来表征产品差异,随后分析氧化铁红在涂料体系中色相随研磨时间延长的变化来表征研磨稳定性。结果表明:氧化铁红随着粒径增大,色相逐渐偏蓝,而其研磨稳定性逐渐降低, Δb*变化逐渐增大;精细级别的产品的研磨稳定性强于普通级别的产品;以苯胺法工艺合成的氧化铁为原材料而拼混得到的产品的研磨稳定性明显高于彭尼曼法工艺。研磨稳定性的研究对于生产氧化铁红涂料或者色浆过程中对色相的把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影响和提高研磨效率的因素,主要探讨了砂磨机和球磨机的研磨效率和不同研磨方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着重研究了篮式砂磨机和球磨机这两种研磨方式在涂料耐磨性方面的差别,以及篮式砂磨机砂子填充量对研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粗颗粒氧化锌为原料,通过砂磨机湿法粉磨的方法制备超细氧化锌。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SEM)对研磨前后的氧化锌粉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pH、固含量、研磨时间对研磨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研磨条件:转速为3 000 r/min,固含量为15%(质量分数),pH为11,聚乙二醇20000加入量为0.5%(质量分数),研磨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备d50约为6 μm、d90为10 μm的超细活性氧化锌粉体。  相似文献   

12.
郝慧灵 《硅酸盐通报》2020,39(12):3985-3990
为了探究陶瓷轴承外圈内圆(简称外圆)磨削力以及磨削力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机制,通过磨削实验首先获得了不同磨削参数对外圆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其次得出了旋转磨削力与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去除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砂轮速度减小,进给量和工件转速增加,陶瓷外圆磨削法向与切向磨削力均增加,且法向磨削力是切向磨削力的3倍左右;当磨削力增大,磨削表面由塑性去除向脆性去除转变,表面粗糙度值增大,表面质量变差。在陶瓷轴承外圆磨削时可适当选用较高的砂轮速度、较小的进给量和工件转速以保证表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3.
Currently, the lack of prope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at takes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into account is still considered as the bottleneck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s of glass-ceramic. This work proposed a multi-step high-speed grinding technology for Zerodur glass-ceramics machining. Not only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feed speed and grinding depth on the machining behaviors of glass-ceramics were performed, but als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machining behaviors was conducted. The effects of grinding parameter on machining behavior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feed speed were greater. Based on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theory of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a strategy for optimizing suitable grinding parameters was proposed and the optimal process combination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A comparison of various existing grinding processes and the multi-step high-speed grinding technology was given in the end and verified the unique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针对热固性聚氨酯三维网状交联结构,提出了基于机械物理法的回收工艺流程。采用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回收过程中的高速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转速和时间对降解效果影响最大。最后,通过回收实验研究了材料物理性质及化学结构的变化。红外分析表明,当设备转速为1500 r/min,粉碎时间超过40 min时,热固性聚氨酯中的氨基甲酸酯基团在C-O键处会发生断裂,交联结构受到破坏,材料发生降解,进而重新获得热塑性特性,并可以通过热压成型的方法制造出新的热固性聚氨酯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高浓度料浆制备技术,在实验室高浓度料浆制备的基础上,采用两级磨矿工艺,进行了料浆粒度分布和磨矿单位能耗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级磨矿时间19 min时,粒径<45μm的煤粒质量分数约为95%,能耗16.0 kWh/t;第二级磨矿时间35 min时,粒径<20μm的煤粒质量分数约为95%,能耗36.0 kWh/t。两级磨矿均可得到符合要求的粒度分布,研磨过程中得到的相关参数可为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设计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速转盘法的剩余污泥可溶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速转盘法是作者等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剩余污泥可溶化处理的物理方法,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剩余污泥减量化、资源化的前处理工艺。实验采用自制的高速转盘对污泥进行可溶化处理,并对实验过程中污泥的可溶化机制、实验装置的结构及运转参数与污泥可溶化之间的关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速转盘所产生的流体剪切力是导致污泥可溶化的主要原因,同时,转盘与定盘之间的研磨作用和水解酶的酶促反应也对污泥可溶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流体剪切力仅存在于距转盘微小距离的空间内对污泥微生物细胞进行破碎,而且足够大的转盘转速与足够高的污泥MLSS浓度才能产生高效的导致污泥可溶化的流体剪切力。在转盘转速为5000 r·min-1,污泥MLSS浓度高于18000 mg·L-1,处理45 min时,污泥的可溶化率(DOC/TOC)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含炭量的粉煤灰是一种不可被直接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为降低高炭粉煤灰的烧失量,对高炭粉煤灰进行脱炭试验研究。本文通过磨矿试验确定高炭粉煤灰原灰最佳磨矿时间为1.25 min;通过浮选药剂制度试验确定磨细高炭粉煤灰最佳浮选药剂制度为仲辛醇用量为4 kg/t,煤油用量为12 kg/t;通过浮选工艺试验,确定磨细高炭粉煤灰最佳浮选工艺为叶轮机转速2 000 r/min、刮泡时间8 min、矿浆浓度120 g/L和单位面积充气量0.30 m3/(m2·min)。通过上述试验,最终可得到烧失量为0.63%,产率为60.64%的脱炭粉煤灰,烧失量可达到Ⅰ级灰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直径回转反应炉密封面的设计及研磨工艺,对以往和改进后的研磨主进行了对比,改进后的研磨方法减少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计研究了涡流分级机环形区气流的切向速度分布。测量了蜗壳进口风速18 m/s时,从330 r/min到1800 r/min之间6个不同转笼转速条件下的环形区气流切向速度。结果表明:当转笼转速小于1 200 r/min时,转笼转速的变化对环形区气流平均切向速度的数值影响很小;转笼高速旋转,环形区气流切向速度数值大小与转速有关。用系数F表示转笼附近环形区气流切向速度波动程度与转笼转速之间的关系,当转笼低速旋转时F大,极小值点出现在转笼旋转速度与当地气流速度一致时,随着转速的增加,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