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目标识别的概念、原理、分类和衡量标准,指出了目标识别的内容与重要性,分析了末制导雷达目标识别的发展概况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目标识别能力的途径,并介绍了几种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目标精测识别、编队模式识别、多传感器融合和极化技术识别等新技术,为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主动雷达末制导反舰导弹多目标选择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海战对反舰导弹多目标选择能力的需求,介绍了主动末制导雷达反舰导弹选择目标的常用方法,并且对这几种选择目标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目前的主动末制导雷达反舰导弹常用的选择目标方法已难适应现代海战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主动末制导雷达反舰导弹多目标选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反舰艇隐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杰 《飞航导弹》2001,(2):32-36
以台湾海军的康定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介绍了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等措施来终止末制导雷达对舰艇的截获的有关研究成果最后指出,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有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末制导雷达目标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末制导雷达搜索捕捉目标过程的基础上,简化了各目标选择模式的捕捉机理,建立了末制导雷达目标选择模式的目标选择算法,解决了各目标选择模式的目标选择能力计算问题.举例仿真显示,在相同雷达参数和战术条件下,不同的末制导雷达目标选择模式捕捉编队预选目标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5.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选择性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蒙特卡洛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末制导雷达选择性对导弹作战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仿真与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编队间隔为(2~4)km时对目标的捕捉概率,末制导雷达具有选择性普遍高于末制导雷达无选择性.在作战双方大量使用各种干扰(如冲淡干扰距离一般为(1~3)km)的现代战争条件下,末制导雷达具有选择性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科学地确定末制导雷达选择区大小提供了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6.
搜捕方式是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核心技术,直接决定导弹能否有效捕获目标,从而对后续跟踪、命中目标产生影响。为实时评估末制导雷达的捕获能力,根据"扩展搜索图"体制的搜捕机理,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过程仿真的末制导雷达动态搜捕过程模型。通过仿真着重分析了影响末制导雷达捕获能力的诸多因素,给出了现在点和前置点两种射击方式下缩短末制导雷达电磁暴露时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参数的设计,采用蒙特卡洛法估算了每种设计状态下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全程位置捕获概率及一次捕获概率,同时对所有统计试验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其统计参数值的估计误差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从而检验了末制导雷达搜捕参数设计的正确性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描述末制导雷达搜索过程,在分析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末制导雷达搜索波门及其随时间运动的数学模型,仿真得到了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的准确形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确的目标捕捉概率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能计算末制导雷达开机后目标捕捉概率的时间分布和导弹有效落点分布,可为较准确地设定反舰导弹自毁距离(时间)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现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末制导雷达检测接口标准化思想,并设计了一种能够覆盖我海军所有现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而且可扩展的末制导雷达标准检测接口。  相似文献   

10.
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两种捕捉方式的综合改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培志  纪永清 《飞航导弹》2004,(2):46-48,50
通过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两种目标捕捉方式的优劣比较,提出了对两种末制导雷达捕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与综合改进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在目标信息的探测越来越艰难的今天,说明了空舰导弹纯方位的发射方式将会成为未来海战场上常用的作战方式.针对空舰导弹纯方位发射方式,建立了纯方位攻击中的目标指示区域、导弹航路搜索区域、最优的末制导开机点和目标指示区域搜索覆盖率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满足一定目标指示区域搜索覆盖率的条件下,求解目标指示精度要求的解析方法,为空舰导弹是否具备纯方位攻击使用条件的判断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可为目标指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对目标的搜索与跟踪能力及电子防御能力,现代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经常采用主动和被动复合制导的工作模式。文章结合末制导雷达的总体要求,设计雷达被动工作模式的信号处理方式及其实现方法,并讨论了工程实现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反舰导弹攻击水面舰艇选择进入方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研究了水面舰艇运动时的综合散布误差,探讨了反舰导弹的目标捕捉概率。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反舰导弹末段进入方向与目标捕捉概率的关系,可为作战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动态搜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制导雷达搜索模型的建立是反舰导弹捕捉概率计算过程中重点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索过程特点的基础上,将末制导雷达的搜索过程细化为扫描波束的运动过程,分为随着导弹一起的平移运动和扫描波束自身的转动,建立了末制导雷达动态搜索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捕鲸叉导弹的末制导雷达搜索过程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箔条假目标干扰极化识别与抑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箔条干扰是影响雷达命中精度的重要因素,但常规抗箔条假目标干扰方法不适用于对海跟踪雷达使用。鉴于箔条假目标干扰和舰船目标有明显不同的去极化特性,对箔条假目标干扰的极化识别与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定义极化比为干扰鉴别量,分析并优化设计了箔条假目标干扰极化识别与抑制方案,为研究高性能的对海跟踪雷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舰载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仿真过程中, 末制导雷达搜索功能的仿真是研究重点.在分析了舰载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索特点的基础上, 针对在每一个仿真步长内雷达搜索分为不存在回扫、存在回扫但未覆盖、存在回扫并覆盖的三种情况, 分别建立了搜索的数学模型, 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末制导雷达变搜索扇面角攻击近岸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了反舰导弹沿平行海岸方向可以对近岸目标进行攻击,论述了导弹末制导雷达采用不对称的变搜索扇面角工作方式可以使导弹攻击距岸较近的海上目标,并对目标有较高的捕捉概率,提高了雷达制导体制反舰导弹攻击近岸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雷达指令修正惯性中制导加主动寻的末制导体制下的防空导弹中末制导交班过程的评估问题,建立了防空导弹弹道交班模型和导引头交班模型,将导引方法引入弹道交班模型,确定了误差传递关系,根据导弹和目标的散布规律,给出了中末制导交班成功概率计算的解析方法,并运用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通过仿真计算,对影响导弹中末制导交班成功概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保证导弹飞行速度的情况下,提高了导弹过载承受能力,改善了平台导航误差、跟踪雷达探测误差、导弹姿态误差、导弹惯导误差等的处理精度,可有效提高防空导弹中末制导交班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远程反舰导弹的有效射击距离问题,分析了目标指示数据老化时间对导弹有效射击距离的影响,结合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理论模型,建立了在不同捕捉概率的条件下目标指示数据老化时间与有效射击距离的仿真模型,得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