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蒸汽冷凝后的热水回收工况十分复杂,一般离心式、往复式泵均难以适应这种特殊工况。磁力换向机构是新型冷凝液回收泵(ZL200410016693.X)的关键设备,具备优良的汽蚀性能和流量自调特性,能够可靠、高效地回收冷凝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诱导轮离心泵汽蚀的计算方法及试验数据,证明文中介绍的计算公式是可行的,可以用于设计高抗汽蚀性能高转速诱导轮离心泵,特别是热电站和原子能电站的冷凝泵。  相似文献   

3.
水泵汽蚀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孙寿 《水泵技术》1995,(3):39-48
概要综述水泵汽蚀研究的现状,内容涉及:汽蚀的基础研究、泵汽蚀性能的研究、诱导轮和超汽蚀泵、泵汽蚀的防治研究、泵汽蚀尺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新设计高汽蚀性能、高效率的首级叶轮和诱导轮的水力模型,创新结构设计了300LDTN-200型立式多级筒袋冷凝泵的吸入装置、轴向力平衡装置和轴封装置的结构,必需汽蚀余量减少至0.91米,提高了泵的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并缩短了泵的筒袋高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该泵具有轴向力平衡调控直观方便、机械密封可靠有效、推力轴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杂质泵汽蚀机理及现象,简述了汽蚀的研究进展,从流体介质、泵的设计参数、泵的材质以及安装高程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杂质泵汽蚀的主要因素。并就泥泵汽蚀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业生产中常用设备——泵的汽蚀现象,简述了泵发生汽蚀的危害,用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方程从理诧上分析了泵汽蚀的产生原因,结合设计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得出了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的方法,从而使泵达到正常妄全运行,提高了泵的效率,也起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射流泵汽蚀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射流泵的汽蚀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射流泵汽蚀的机理、危害、性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汽蚀是一个复合过程,射流泵的汽蚀流量比是液气和液汽混合液的速度达到音速时对应的极限流量比。汽蚀产生频率不是很高的噪声。一般不对射流泵产生空蚀破坏。  相似文献   

8.
旋流泵内部流动及吸入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萝卜水流流动和气水混输观察试验,研究旋流泵流动原理,探讨旋流泵涡室流动模型。通过对液下旋流泵进口直径D0对性能影响的对比试验,确定D0/D2的最佳比值。对旋流泵汽蚀余量曲线及汽蚀对泵扬程的影响与同比转数离心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旋流泵汽蚀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立式自吸泵为研究对象,针对自吸泵的高抗汽蚀性能要求,通过数值模拟、样机试验验证的方法,探究叶轮进口参数对叶轮抗汽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增大叶轮进口直径能有效提高立式泵抗汽蚀性能;增大叶轮前盖板半径有利于立式泵抗汽蚀性能;叶片进口宽度直接影响立式泵抗汽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所用设计方法可为立式自吸泵的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韩忠宝  杨丽华 《水泵技术》1999,(1):41-43,40
一台引进离心油泵在改变输送介质后,产生原装置所提供的装置汽蚀余量值NPSHA低于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值NPSHR这样的情况,致使泵发生汽蚀,不能正常运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对提高泵汽蚀性能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给出改造后的诱导轮和首级叶轮的设计和计算结果,同时给出了泵改造后的试验结果和运行结果及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泵的汽蚀特性进行了分析,理论阐述了泵汽蚀产生的机理,定义了泵的汽蚀余量,并进一步建立泵的模型,设置计算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泵的汽蚀特性,揭示汽蚀特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为工程项目泵站系统设计应用及避免汽蚀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低比转速离心泵叶轮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低比转速离心泵效率普遍不高,主要因素是泵的损失过大,在减小泵的损失时,容易使汽蚀余量增大,扬程曲线产生驼峰,为提高泵效率,减少汽蚀余量,消除扬程曲线驼峰,本文论述了以中低比转速泵的能量损失最小,汽蚀余量最小及消除扬程曲线驼峰为多目标函数,以叶轮主要参数为设计变量的泵叶轮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优化,获得了满足一定扬程和流量的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3.
泵汽蚀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泵汽蚀的发生机理、破坏机理及汽蚀诊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提高泵抗汽蚀性能的措施。分析了泵汽蚀性能预测的主要方法:数值模拟法和神经网络法,比较了两者各自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泵汽蚀性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某炼油厂用卧式凝结水泵运行期间发生诱导轮汽蚀,经故障排查分析,汽蚀的根本原因是泵入口处凝结水的压力无法满足泵必需汽蚀余量NPSH,的要求。综合考虑后,通过改为立式结构凝泵、增加倒灌高度(即增加装置汽蚀余量NPSHa)的方法,彻底解决了泵的汽蚀问题。项目改造完成后,凝结水泵运行期间再未发生汽蚀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运用射流泵在煤矿井下输送促凝剂溶液的优势。利用射流泵的汽蚀特性设计了射流定量吸入装置。通过计算,确定了射流泵的性能参数与具体尺寸。进行了射流泵汽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小波分析在泵的汽蚀初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水泵技术》2003,(4):42-44,23
针对泵在汽蚀的初生阶段的声信号为非平稳信号.采用频谱分析不能有效地发现汽蚀初生的症结,本文探索采用小波分析方法,通过对声信号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从而很好地检测出泵汽蚀的初生。  相似文献   

17.
管路结构及离心泵内部流场直接影响泵的汽蚀性能,为了进一步明确汽蚀现象和防治措施,以某电厂开式泵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求解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泵前管路对泵汽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泵前管路系统结构对泵汽蚀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且进行回流调节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汽蚀;离心泵在流量过大过小时均存在较大的低速区,后方高速流体撞击低速区带来较大的压损,易引起汽蚀。  相似文献   

18.
液态喷射泵吸上高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天 《流体机械》1996,24(10):46-49
对作者曾提出的液态喷射泵汽蚀流量比q_k的质疑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从理论上阐述了泵吸入压力对扬程比h的影响,说明q_k并不是汽蚀发生的工况,并通过一些试验及实例予以证明。由此得出结论:液态喷射果是一种不会产生汽蚀的泵。最后,还分析了吸上性能对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手段,对GB/T13006-91“泵汽蚀余量”图线整理和分析,通过大量计算,提出每种型式泵的11条汽蚀余量图线只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的方法。比较了汽蚀余量的计算值和标准图线值,计算值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叶片泵汽蚀破坏的情况以及预测方法,提出汽蚀破坏速度和泵用材料失重量的表达式,列举了算例,为进一步研究叶片泵汽蚀破坏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