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毅 《北京水务》2005,(5):43-45
北京市的防汛工作经多年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制定并落实了以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汛责任制;基本建成信息采集系统、防汛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防汛应用服务系统的防汛现代化设施,初步建成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中心,基本实现了防汛工作的信息化.这些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为保证首都防洪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防洪工作中,我们还缺少基于防汛应急事件的责任制、缺少基于防汛应急事件的指挥流程和指挥预案.因此,为保证防汛指挥体系的良好运行,实现防汛指挥的分级负责、责任明确、流程合理、指挥有效,需要研究防汛指挥运行体系的运行机制,规定运行规范,提高防汛指挥体系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结合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体会如下:一、河南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一)建设机遇1998年"三江"大水后,水利工作尤其是防汛工作得到重  相似文献   

3.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既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一期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总工期4年,二期工程将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采集系统,改善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水情、气象、防洪调度、抗旱、灾情评估、综合信息服务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防汛抗旱业务应用水平。日前,本刊编辑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海斌。万海斌副主任对我国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情况一一做了介绍。希望各地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团结协作、共同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4.
樊蓉 《陕西水利》2013,(5):35-36
对陕西省防汛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及时准确的信息是科学防洪调度的依据,建设防汛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对陕西防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台州市以"百乡和汛"工程为背景,有针对性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着手建立了《台州市乡镇防汛抗旱综合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以基层为单位的全民防汛联动,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建设在现代防汛工作中的作用。对台州市基层防汛信息化的现状、"百乡和汛"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台州市乡镇防汛抗旱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成效、弊端分析和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核心技术在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入手,详细阐述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架构,初步提出了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总体目标、建设任务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十三五"时期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7.
水文要素采集是指水文诸要素的观测记录过程,水文要素传输则是把采集到的水文数据,通过一定的渠道传输到水文管理及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为防汛抗旱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因条件限制,目前商丘市水文信息采集与传输现代化程度还比较落后。商丘水文现代化建设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上级水文主管部门加大对商丘市水文行业现代化建设的专项投资;二是商丘市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地方资金,帮助商丘水文部门进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祁县位于山西省太原盆地中部东侧的汾河东岸,全县有6座中小型水库,6条主要河流,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的一、二级支流.文章在分析祁县防汛现状与防汛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防汛信息化建设和常规化防汛手段建设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信息化+常规化"防汛建设,推进"防、撤、抢"防汛应急体系建设,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李开峰  戴飞 《治淮》2016,(4):7-8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我国重要的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国防汛抗旱新形势和新要求,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7月批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概算》,2014年5月工程开工建设,总工期4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平度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建设与管理,在服从青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规划,积极进行防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围绕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应用、防汛会商、防汛指挥等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对原有的水雨情遥测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积极推进防汛信息化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的防汛信息化水平,防汛信息系统在近几年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到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大大提升了防汛抗旱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及决策指挥的支撑能力。介绍了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与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典型案例,提出了及时跟踪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扎实建设综合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业务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及时修订完善或者新编技术标准等对未来防汛抗旱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上海市防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从网络硬件、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标准规范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市防汛信息化的建设现状;阐述了现在防汛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探索了上海市防汛信息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构想,并对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山西水利》2006,22(4):107-108
针对侯马市防汛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程道君 《海河水利》2012,(1):50-51,66
从信息化建设规划、基础工作、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对近年来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做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对延安市防汛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信息是防洪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汛情形势,科学制定防汛调度方案的依据,防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为有效应对防汛调度建立的永定河防汛通讯专网,既提高防汛信息快速获取、传输能力建设了网络链路,又加强了雨水情自动接收和处理,同时为增强工情信息监控能力,建立了水库和重要闸站的视频监控系统。梳理了"十一五"期间永定河信息化建设和在防汛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根据防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今后下一步发展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防汛信息是防汛指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计算机网络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防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莱芜市防汛信息化建设仍在起步阶段,与各区水利局及市属人中型水库的信息交换停留在电话、电台、邮寄等传统方式上,难以满足防汛抗旱信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永州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找出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从组织、投入、建设、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抓好防汛信息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流域广泛、村庄分散、人口分布零星、台风暴雨和山洪陡涨陡落等特点,丽水市防汛非工程措施实施突出“五化”,即防汛参与全民化、防汛体系网格化、防汛决策信息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和防汛储备社会化。介绍了丽水市水利防汛“五化”综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内容、系统优势、系统建设成效,为其他类似城市的防洪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