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旱警水位(流量)的确定对确定江河水库干旱预警等级、启动抗旱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是做好抗旱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阐述了陕西省干旱情况及旱警水位(流量)确定方法。通过对旱警指标选择、分析计算指标及合理性检验等方面难点处理,综合确定主要江河水库旱警水位(流量),并举例说明在实际抗旱应用中发挥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塘水库灌区自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遭遇特大干旱,水库管理处积极应对,制定应急供水方案,加强灌区节水型现代农业建设,采取灵活调度措施,取得良好的抗旱效益与社会效益。灾后反思,对如何做到有效节约水资源,提升水库的抗旱能力,主要有三点经验: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控制洪水”为“洪水管理”的治水理念;二是实行了“动态汛限水位”的水库新的防洪调度模式;三是要加快建设节水型现代农业新灌区,扩大灌区灌溉面积,提高灌区灌溉保灌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库旱限水位确定方法的探讨,分析确定了水库旱限水位.该指标是确定水库干旱预警等级的重要指标,是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级别的重要依据.为水库控制运用、科学主动抗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极端干旱天气频发。文章通过分析户县涝惠渠灌区基本概况,对灌区设施和抗旱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设施改造、加强管理、提高节水等措施,以提高灌区抗旱应急能力,确保在抗旱关键时刻灌区设施能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需水迅猛增加和水体污染等影响,我省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充分认识我省干旱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与抗旱应急保障能力,通过开展城市应急水源建设、灌区节水改造、生态补水、抗旱应急体系建设等工作,提高我省综合抗旱减灾能力,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宿州市城市干旱等级和预警指标进行了探讨,结合宿州市实际情况确定了具体预警指标,为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对城市抗旱减灾作出科学决策,适时有效地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昭平台水库站以上流域的暴雨成因、径流产生、径流形成过程、洪峰演进机理以及实际作业预报等进行计算分析,制作预报方案,对实际作业预报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介绍和说明了昭平台水库站洪水预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防汛抗旱提供参照、依据。同时通过对昭平台水库站的详细分析和介绍,让读者更加了解本站预报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及在水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水库的科学调度在防汛抗旱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这"干渴"的一年中缓解了当地的水危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乌苏市抗旱工程进行了分析,完善了灌区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提高了水库下游灌区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及灌区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价在关中灌区干旱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干旱评价是干旱预报及抗旱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总结分析影响干旱发生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应用到干旱指标评价研究中。首先通过建立评价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实现对各种程度干旱等级评判,然后综合考虑了各个评价因子对干旱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得到干旱的综合评价指标。最后利用1997年资料对关中四个灌区的旱情进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在关中灌区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孙文伟 《吉林水利》2014,(11):39-41
石门水库是营口地区唯一大(2)型水库,担负营口市、大石桥市、盖州市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生态用水。水库旱限水位指标是确定水库干旱预警等级的重要指标,是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级别的重要依据。根据石门水库建站以来的资料,分析水库来水量、用水量(含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的变化,针对水库供水能力,探讨、分析石门水库在保证用水需求的情况下,最低旱限水位指标,对水库控制运用、科学主动抗旱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工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主要灌区灌溉需水与干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7,(11):5-10
为定量研究灌区灌溉需水与气象干旱的关系、合理组织抗旱水源,以黄河流域1956—2010年水文、气象、地下水以及作物参数等资料为基础,选取RDI干旱评估指标系统评估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5个主要灌区的历史干旱情况,采用作物水量平衡方程计算了灌区灌溉需水量;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主要灌区气象干旱与灌溉需水的关联程度,并建立了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RDI干旱评估指标可用于黄河流域灌区的气象干旱评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随着降水量增加(作物可利用的有效降水量增加),灌区灌溉需水量与RDI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系数不断增大;主要灌区灌溉需水量对RDI变化的响应程度不一,干旱程度每增加一个等级(RDI指数减小0.5),上游青铜峡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溉需水量平均增加约1.04亿m~3,中游汾河灌区、渭河灌区需水量增加约2.19亿m~3,下游引黄灌区需水量增加约6.22亿m~3。  相似文献   

12.
旱限水位(流量)指江河湖库水位持续偏低,流量持续偏少,影响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用水安全,应采取抗旱措施的水位(流量),也是确定江河湖库干旱预警等级的重要指标,是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级别的重要依据。以周公宅—皎口水库为例,对上下游联合调度水库的旱限水位确定及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6,(10):88-92
针对黄河水资源短缺、干旱频发、旱灾损失大等重大问题,以应对干旱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为切入点,开展大型灌区旱情实时监测、应对干旱的径流洪水预报、大型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以及干旱风险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干旱评估与演变特征识别、灌区干旱实时监测、洪水/径流预报、多年调节水库旱限水位最优控制、水库多分期汛限水位优化、梯级水库群协同优化调度、干旱应对与风险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大型灌区旱情实时监测、径流/洪水预报以及黄河梯级水库群调度等技术平台,集成黄河流域旱灾监测与预警、抗旱水源调度等综合技术体系框架,实现黄河流域干旱的有序应对,显著提升应对干旱的黄河水资源调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极端干旱频发,严重影响水库大坝运用和安全。为此,针对极端干旱、持续低水位下水库运行的综合调度方法开展研究,提出包括基于历史汛期洪水资料的库容曲线估算、基于实测资料的工程安全性态评判、基于数值分析的工程安全性态预测的综合决策方法,并以河南省2014年特大干旱中昭平台水库的应急决策为例,估算了可用库容,评判和预测了工程的安全性态,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防灾减灾措施。研究可为持续低水位工况下水库综合调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旱限水位是确定江河湖库干旱预警等级的重要指标,也是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级别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荣成市7座小型水库所在区域的降水规律、不同用水户需水量的综合分析,结合水库取水设施高程等因素,分析确定各水库的旱限水位,既可指导各水库抗旱供水工作,也可以准确掌握相关区域小型水利工程水情,以便指导区域抗旱工作。各水库安装的雨水情监测设施可同时满足旱情监测及水库防洪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宝鸡市发生了自1991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暴露出了全市抗旱水源不足、灌区面积萎缩、田间配套设施老化、农灌水利用率不高、农村供水保障率偏低、抗旱应急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水源工程建设、节水意识强化、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对宝鸡抗旱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冈乡发生严重干旱时,如何改善坝址下游农田灌溉条件和解决9650人乡镇居民饮水问题。结合水库开发建设任务和灌区农作物耕作现状,对区内水资源供水能力和特征水位进行了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塘澄水库坝址天然来水量能够满足下游灌溉用水需求,同时可以作为抗旱应急可靠供水水源。按照正常蓄水位148.70m,设计洪水位151.70m调度运行,工程经济性较高、防洪运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漳河水库灌区干旱灾害成因与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漳河水库灌区1960~2005年的实际资料为依据,分析灌区水资源演变趋势,发现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单年或连续2年、3年、4年的枯水期,干旱灾害频率为两年一遇;探讨在2005现状年和2010水平年的情况下,灌区若遭遇1976~1979年和1984~1986年连续枯水年时,其综合缺水情况和各用水部门缺水率,2010水平年将比现状年缺水更为严重,为此对干旱灾害成因进行分析,为做好水库灌区抗旱工作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条件改变,我国区域干旱问题日益突出,水库在抗旱减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旱限水位的提出与应用对有效发挥大中型水库在抗旱中的调控作用、缓解流域旱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旱限水位研究现状,本文以史河灌区梅山水库为例,首先考虑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力发电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构建基于模糊集对分析法的水库灌区水资源系统运行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等级最优为目标,以分期分级旱限水位、灌溉限供措施(基于水库来水特征和作物生长特性)为优化变量,运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系统优化求解,最后对比有无旱限水位下水库水资源系统综合运行效果,并分析了不同控制方式下水库供水变化和灌区作物因旱减产风险。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法相较于以水库供水经济效益为目标旱限水位确定方法,多项年均指标都有较大改善,其中梅山水库经济效益提高了46万元,充反调节水库水量增加了555万m3,而水库弃水量减少了566万m3;史河灌区塘坝供水量增加了253万m3,而作物减产率下降了3.32%,同时作物因旱减产风险降低了3.15%。可见,运用系统综合评估决策方法有利于改善水库灌区系统综合运行效果,提高系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库灌区经济效益;优化的旱限水位控制和与作物生长特性相适应的优化供水策略相对于经验性控制能有效减少灌区中稻因旱减产率,为保障旱限水位的顺利实施和干旱时期农业灌溉抗旱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广东省干旱情况和旱限水位(流量)的确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指标选择、报警条件、合理性分析等方法手段解决问题,为确定江河湖库干旱预警等级、启动抗旱应急管理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