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因其独到的功能主义和社会意义学视角,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把语篇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从语篇与语境的互动关系中揭示语言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批评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运用都具有意识形态,语篇中的语言受发话者的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的制约和控制,因此,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批评性语篇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因其独到的功能主义和社会意义学视角,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把语篇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从语篇与语境的互动关系中揭示语言的性质和社会功能。批评语言学认为,任何语言运用都具有意识形态,语篇中的语言受发语者的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的制约和控制,因此,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批评性语篇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反映意识形态,另一方面语言及其使用又作用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本文所分析的新闻语篇中有不同方面的体现.通过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新闻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在经验功能方面,带有目的性的及物过程可以反映作者的意识形态.在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方面,有特殊...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话语体现权利和意识形态。《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有关南海冲突的11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显示西方新闻报道渗透着对新闻话语权的操控,主要体现在语篇、标题、词语分类和对话性。西方主流媒体对华新闻报道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在语言形式上进行有意识的选择,使语言表述功能最终服务于文本。在解读新闻时,读者必须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把握媒体的政治意图。为了颠覆西方主流媒体对华负面报道,可以采用变译、改译和删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批评视角看英语新闻语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揭示新闻语篇所蕴涵的语言意识,对语篇中的用词和及物性进行分析来探析语言意识,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期增强外语学习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从而提高批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批评性语篇,主要阐述其在语言学领域语篇研究中的贡献:批评性语篇分析对批评语言学的发展、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特征、批评性语篇分析遭遇的批评及其反批评。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是一种新视角的话语分析理论。Halliday(1985,1994)认为语言的纯理功能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及物性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对所选4篇语言类和4篇物化类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进行及物性分析,得出其及物性过程选择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以期提醒读者注意批评阅读意识的培养,更好地把握语言类学术论文和物化类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的及物性特点,并给读者撰写语言类和物化类论文的英文摘要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及理论来源和作为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批评性语篇分析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主要理论来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分析方法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任何语篇都是对其它语篇的吸收和转化。新闻语篇中的转述话语体现了语篇的互文性,转述话语常被新闻报道者用来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新闻等非文学文本。对新闻语篇中的转述话语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报道背后隐含的新闻报道者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0.
鉴于批评语篇分析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密切联系,此分析方法在应用语言学中的使用已生发出对于媒体信息理解的不同方式。在语言研究中,批评语篇分析将被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由具备不同背景的学者所使用的工具,其中也包括了媒体评判主义。最重要的是,在媒体文本的跨文化研究中,社会视角这一方面也是被考虑其中的。  相似文献   

11.
对外汉语听力理解中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背景,分别从语言本身、文化内涵、逻辑关系等方面切入,重在阐述词汇、篇章的语义分析在对外汉语听力理解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以期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探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境的理论对语篇翻译研究的启发意义。作者首先概述了语境理论的提出、发展和分类,揭示其与语篇翻译的相关性;然后对语境三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具体阐述了各层语境理论在语篇翻译中的功能,特别是其在对源语语义的确定和对译语表达形式的选择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的评价理论更关注语篇的意识形态,通过对《未选择的路》中情感、判定和鉴别三个层面的态度资源分析,揭探究作者弗罗斯特如何用这些资源向读者传达他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和谐校园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提出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