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保护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它的永续发展就是在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实现街区繁荣、环境舒适与社区和谐的目标.笔者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及实践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在编制和实施中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城市进行大规模更新和改造,使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更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林市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讨论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实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存,对提升桂林文化旅游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该文以城市微更新为基础,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市盛泽银行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系统阐述盛泽银行街历史街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合适的后期改造措施。最后得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活力再生策略:提升人居环境、保护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这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应遵循的原则,以沈阳市工人村地区保护为例,阐述了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的方法,提出实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加剧孤岛式城市历史街区的出现,以大连原连锁商店街为例,通过梳理街区历史演变过程和街区在城市视角下的空间结构组成,分析街区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归纳总结孤岛式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历史街区发展进程和发展方向,为其保护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区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街区空间的保护和更新的角度,探讨湘潭窑湾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文章以沈阳市204街区为例,在分析街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共生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保护和重塑历史街区,实现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陈沐歌 《福建建材》2023,(10):43-46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是对城市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也是延续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以永泰县登高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现状进行详实的调研,针对其历史记忆渐失、文脉断续、公共空间失活等问题,在结合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体格局保护、历史记忆重塑、街巷网络织补、公共空间赋活4个方面提出了街区保护与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4):132-135
通过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对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要想挖掘传统文化及建筑空间的内涵,就必须在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与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提升现代居住生活品质,为城市增添活力,从而使历史街区在传统回归中具有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李博韬 《福建建筑》2012,(12):11-13,4
针对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的困境,本文探索了消费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的可能性。以消费视角分析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跳出了传统的以物质环境为改造主体的局限性,主张从分析城市历史街区综合价值入手,以旅游业、商业、住宅建设为媒介,依托城市参与城市及区域竞争,充分实现历史街区自身价值,进而实现历史街区的振兴。  相似文献   

11.
王亚莎  邢双军 《华中建筑》2008,26(12):136-138
宁波老外滩是宁波最为著名的近代历史街区,老外滩地块的更新改造对宁波城市建设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城市文脉与历史风貌的保存和高成本商业运作的回报双重压力下,针对这样一个特殊的近代历史街区的更新和改造,城市设计不仅采取了保护和复原的方式,还运用了植入和拼贴的手法,一系列的矛盾与对立最终造就了一个多元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2.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其城市商贸空间跟随城市的发展,一直处于更新演变之中,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其鲜明的特点。但在近些年,广州的老城区呈现出更新动力不足的趋势,老城设施陈旧、人口流失、房屋失修、房屋空置率提高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找寻突破口,该文借助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分析法,回溯城市物质形态的历史过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理论,以状元坊这一著名商业街为例,分析广州历史城区商贸空间在不同时期其演变的特点及动因,并从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三大影响因素,指出广州城市更新动力来源及特点,分析导致衰败的原因,发掘未来能够推动历史城区更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杨俊宴 《城市规划》2019,43(4):63-69,92
空间问题是城乡规划学科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在规划实践快速增加和学科外延快速拓展的同时,对空间本体的研究,尤其是对空间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国际典型城市街坊的空间形态比较研究,从空间的特征属性入手,阐述影响城市街坊空间形态的内在机制,依托自上而下的空间逻辑提出空间削切设计法,兼顾了土地经济性和空间功能美学需求,进而建构城市街坊空间设计的具体步骤:守边、退角、掏中、划场、定高、分裙,将其推进到可操作的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案例详细解析空间削切法在城市设计中的理性特征和应变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刘泉 《国际城市规划》2020,(1):79-87,95
TOD地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布局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小尺度街廓的方格网模式和环形放射模式,均能从TOD概念诞生以前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发展历史中梳理出演变脉络。1990年代,卡尔索普提出的美国式TOD理念在规划中延续了上述两种基本的布局模式;此外,新加坡发展出了基于大街廓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布局模式。这三种模式对我国的TOD规划实践均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布局形式和街廓尺度为重点,结合国外案例及国内实践,对TOD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的形态演变进行解读,将三种模式整理为六种主要的布局形态,并总结布局模式的规划设计重点。首先,坚持采用小尺度街廓模式进行TOD规划设计;其次,重视方格网模式的基础作用;再次,突出TOD地区的空间可识别性,在中心地区和重要站点地区,采用环形放射布局依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项;最后,大街廓模式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因而需要重视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创新城市规划理念不断出现,传统市政规划方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规划要求。本文以"小尺度街区"、"零退线"和"高强度地下空间开发"3个创新城市规划理念为标靶,从适应新理念和提高规划建设实施成效的角度,提出7个将传统市政规划进一步精细化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重庆悦来生态城模式——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遍运用的"超大街区"的规划方式不但影响步行环境和城市品质,而且易造成交通堵塞的问题,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结合"五个重庆"的发展战略以及场地复杂的地形条件,形成了充分体现公共交通优先、行人步行优先、结合轨道站点开发、人性化尺度空间以及城市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规划模式。介绍了以"小街区"和"城市格网"为基础的这一规划设计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黄大田 《规划师》2011,27(4):90-93
在城市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于成片开发的街区项目,如何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来确保其最终的建设成果形成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一直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焦点之一.纽约巴特利公园城开创性地探索利用详细城市设计导则来规范引导街区的规划设计及其建设,其成果曾被誉为"评判未来城市设计的标尺",给其后的街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Techniques for modelling urban microclimates and urban block surfaces temperatures are desired by urban planners and architects for strategic urban designs at the early design stag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implifi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urban simulations (UMsim) including urban surfaces temperatures and microclimates. The nodal network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y integrating coupled thermal and airflow model. Direct solar radiation, diffuse radiation, reflected radiation, long-wave radiation, heat convection in air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exterior walls and ground within the complex have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The relevant equations have been solv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under the Matlab platform. Comparisons have been conducted between the data produced from the simulation and that from an urban experimental study carried out in a real architectural complex on the campu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ina in July 2005 and January 2006. The results show a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data. The UMsim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microclimates, in particular the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urban blocks,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urban surfaces properties on urban microclimates. The UMsim will be able to produce robust data and images of urban environments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寻求大而专的城市建设中忽略了的城市人本尺度,找出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病"的诱因。并且通过深刻理会张永和在《小城市》一文中对于城市问题的诊断,明确"开放街区"在我国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认知转变,找回离人们越来越远的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