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MATLAB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一种多重密钥共享认证改进方案,指出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防止成员欺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方案,使其在共享多个密钥、子密钥可以重复使用、防止管理者欺骗及参与成员欺骗等方面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DLE协议的可认证群密钥协商协议——EAGKA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基于二叉树的可认证群密钥协商协议AGKA,指出了由于该协议中群体成员在协商过程中协商地位不平等而存在的安全缺陷,即一个地位高的成员可能通过使用不同的共享密钥欺骗同一个群中地位低的成员.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DLE协议认证的高安全性密钥协商协议——EAGKA协议,使成员间协商地位安全平等,可以很好克服AGKA协议中存在的问题.EAGKA协议适用于安全度较高的群密钥协商场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已有的共事认证加密方案不能有效抵制成员欺骗,不能动态调整验证成员的门限值,以及增加或删除验证者时,系统需重新给所有验证者分配新的密钥等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秘密共享和认证加密算法的具有动态调整验证者门限值的共享认证加密方案.该方案可高效检测验证者的欺诈行为;用户自己选择秘密份额,系统中心不需向用户传送任何秘密...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多秘密共享方案虽然可以防止可信中心欺骗,但往往计算量较大。针对此问题,基于离散对数求解的困难性,提出无可信中心的多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不存在可信中心,可以避免可信中心在分发秘密份额时的主动欺骗或无意欺骗。  相似文献   

5.
权重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秘密共享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秘密共享方案允许一个秘密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共享,但是只有合格的参与者子集才能恢复共享的秘密.秘密共享在密码学中的密钥管理上非常有用.基于不同身份,我们分析了权重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秘密共享,提出了权重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秘密共享方案.然后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权重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秘密共享的Ramp方案,证明该方案是不完全的,并给出例证.最后,我们提出权重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可以以高概率防止欺骗.  相似文献   

6.
可验证多重秘密共享方案普遍不能区分共享群组密钥的安全等级,即分享群组密钥的门限值相等,为此,提出了一种可验证的多策略秘密共享方案. 在该方案中,密钥分发者能根据分发群组密钥的安全等级选择不同的门限值;在群组密钥分发和重构过程中,能实现参与者对密钥分发者和重构者对参与者的验证,及时检测和识别密钥分发者对参与者以及参与者对密钥重构者的欺骗,从而提高重构群组密钥的成功率;参与者的子密钥能重复使用,可减少密钥分发者的计算负担,提高方案的效率. 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已有的群代理签名方案不具有强不可伪造性和无法抵抗代理者自身合谋欺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矩阵的抗合谋欺骗的群代理签名方案,在依赖于CDH问题的困难性以及双线性映射的基础上,运用密钥矩阵的秩的特性对传统的秘密共享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对其正确性、安全性和效率进行了分析。该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容侵性,具有强不可伪造性、强不可否认性、抗合谋欺骗等性质,是一种具有前向安全性的群代理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8.
减少为Ad hoc空间网络中新成员分发子密钥的处理时延,防止组内成员的攻击及将组内成员的子密钥泄漏给新成员。针对Ad hoc空间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的新型Ad hoc空间网络密钥管理方案DPSKC。设计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并行子密钥计算技术和保密因子的分组传输技术,前者减少了为新成员分发子密钥的处理时延,后者可以防止组内成员的攻击以及将组内成员的子密钥泄漏给新成员。新方案在子密钥分发时延、安全性、计算和存储开销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有的秘密共享新个体加入协议存在着原群个体的欺骗行为不能被检测、原群个体必须排队等待为新个体分配子密钥、广播次数多以及广播数据量大等缺陷,本文利用随机数隐藏原群个体的子密钥和随机数预处理思想,提出一个新的秘密共享新个体加入协议。该协议能保证原群个体的子密钥保持不变,原群个体可以并行地为新个体分配子密钥而无需等待;广播消息的有效性可以得到验证,群个体的欺骗行为能被检测,同时新个体能验证其子密钥的正确性;只需要t+1次广播和广播2 t+1个数据,与已有的秘密共享新个体加入协议相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现有的多秘密恢复方案存在的缺陷,基于环Zn上的圆锥曲线公钥密码体制,设计了一种新的多秘密恢复方案.该方案的安全性基于有限群上计算离散对数的困难性和单向函数求逆的难题,运用该方案的成员可以共享多个密钥,可以增加共享成员而不必改变他们的任何信息,根据秘密的不同等级动态地调整秘密恢复时的门限值.分析表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动态性,可以高效地检测秘密管理者与分享者的欺作行为,对成员进行身份认证,并且验证子密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门限多秘密分享方案不能有效地解决秘密成员的动态增加或删除问题,在基于离散对数与单向Hash函数求逆难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广义接入结构的高效的多秘密分享方案。该方案可以高效地检测秘密管理者与分享者的欺诈行为;秘密管理者每增加一个新的共享秘密,只需要公开两个参数;子秘密恢复时,采用了并行算法;可高效、动态地增加新成员或删除旧成员,无需重新计算其他成员的秘密份额。  相似文献   

12.
一个可验证的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in-Wu方案容易受恶意参与者攻击的缺点,基于大整数分解和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可验证(t,n)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秘密分发者和参与者之间各种可能的欺骗.在该方案中,秘密分发者可以动态的增加共享的秘密;各参与者的秘密份额可以重复使用,每个参与者仅需保护一个秘密份额就可以共享多个秘密.与现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在预防各种欺骗时所需的指数运算量更小,而且,每共享一个秘密仅需公布3个公共值.分析表明该方案比现有方案更具吸引力,是一个安全有效的秘密共享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多秘密共享体制不能预防参与者和秘密分发者之间的相互欺骗攻击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可验证的门限多秘密共享体制.该体制的安全性是基于Shamir的秘密共享体制和ECIES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以及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求解困难性.参与者的秘密份额由每个参与者自己选取,其秘密份额信息可以通过公开信道发送给秘密分发者;每个参与者的秘密份额可以用于多次秘密共享过程而无须进行更新;能够预防参与者和秘密分发者之间的相互欺骗攻击.  相似文献   

14.
防欺诈的动态(t,n)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中,存在着参与者的秘密份额由秘密分发者生成,以及增加或删除成员时,系统需重新给所有参与者分配秘密份额等安全缺陷。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基于离散对数难题和拉格朗日插值公式,提出了一个可动态调整门限值的(t,n)多秘密分享方案。提出的方案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参与者的秘密份额由自己选取,且秘密分发者不知道任何参与者的秘密份额;2)秘密分发者与参与者之间不需建立安全信道;3)对于不同的共享秘密,秘密分发者可根据秘密的重要性,动态地调整恢复该秘密的门限值;4)可高效地增加或删除成员,无需更改其它成员的秘密份额。此外,方案还能有效地检测和识别成员的欺骗行为,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依赖分发者选取多项式系数、构造多项式并将多项式的函数值作为秘密份额的秘密共享方案中,半诚实的分发者可通过修改多项式系数泄漏关于秘密的信息,破坏秘密共享方案的安全性.为了解决半诚实分发者造成的秘密泄漏问题,提出了一种抗泄漏的可验证多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采用所有参与者共同构造多项式系数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半诚实分发者可能泄漏秘密信息的问题.与其他方案相比,新方案实现了抗半诚实分发者泄漏.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新方案在计算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多秘密情形下的权重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秘密共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秘密共享方案中,我们一般只考虑到参与者保存一个秘密份额,同时参与者的权重相同.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需要权重不同的n个参与者来共享多个秘密.对于多秘密,还要考虑不同秘密对应不同门限值的情形.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将对于多个秘密的情形,构造出多秘密权重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秘密共享方案,且每个秘密对应的门限值不尽相同,并给出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参与者有权重的动态多重秘密广义门限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提出了一个特殊权限下的参与者有权重的动态多重秘密广义门限共享方案,该方案通过一次秘密共享就可以实现对任意多个秘密的共享.方案中每个参与者的子秘密可以多次使用,共享秘密更新时,无需更新参与者的子秘密,同时,可以灵活地增加或者删除某个参与者.  相似文献   

18.
针对前期研究中可区分秘密分享者角色的防欺诈秘密共享方案不能抵抗秘密分发者欺诈的缺点,提出一个改进的可区分共享者角色的可验证的多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不仅能抵抗共享者的欺骗,也能抵抗秘密分发者的欺诈;各共享者的秘密份额可以重复使用,每个共享者仅需维护一个秘密份额即可共享多个秘密;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数字签名,是一个可验证的多秘密共享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