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优缺点,为小儿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儿81例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n=40例)与气管插管组(B组,n=41例)。A组患儿采用喉罩下全身麻醉,B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儿入室后(T1)、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拔出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4)生命体征(HR、MAP)的变化及T2-T3时刻时呼吸指标(潮气量、气道峰压、漏气率及肺顺应性)的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喉罩和气管导管首次插入成功率,统计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与喉罩拔除时间明显低于B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3时间点两组患儿的MAP和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间点A组患儿的MAP和HR明显低于B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T2-T3时间点潮气量、气道峰压、肺顺应性、漏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首次插入成功率、喉痉挛和出血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呛咳和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患者;与气管插管相比,喉罩不仅可以保证患儿术中气道通畅,通气效果良好,而且能够更好的维持患儿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苏醒时间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减轻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择期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63例,3~6岁,ASA I级,随机分为两组,P组为丙泊酚联合七氟烷组(31例),C组为七氟烷组(32例)。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入室后(T0)、插管时(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拔管后10min(T5)、拔管后2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并采用PAED评分和Watcha评分评估两组患儿苏醒后的躁动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T0~T3时点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T6时点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患儿比P组HR高(163.0±6.4 vs 130.5±3.9;158.3±7.2 vs129.4±5.7;155.2±6.8 vs 125.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PAED评分和Watcha评分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并不会延长患儿麻醉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不同输注速度及给药方式对全麻诱导期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D4组,均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A组患者采用靶控输注,浓度为0.5ug/ml;B、C、D 3组患者采用微量输注泵恒速输注,速度分别为0.9mg.kg~(-1).min~(-1)、0.45mg.kg~(-1).min~(-1)、0.23mg.kg~(-1).min~(-1),总剂量为0.3mg/kg。观察4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气管插管后5min(T5)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生命体征(HR、SBP、DBP)的变化,并统计所有患者肌阵挛发生的情况、意识消失、麻醉苏醒期情况。结果:B组患者T2~T5的HR、SBP、DBP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2~T5时间点的HR、SBP、DBP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2~T5时间点的HR、SBP、DBP明显高于A、B、C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患者肌阵挛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两组肌阵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明显低于B、C、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以适当速度恒速输注依托咪酯均可保证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减少肌阵挛的发生,其中0.45mg.kg-1.min-1的输注速度与靶控输注方式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100例,根据麻醉插管使用喉镜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可视喉镜组,n=48例)和B组(普通喉镜组,n=52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评估其上呼吸道解剖情况(张口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麻醉前(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插管后10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浆皮质醇的浓度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导管置入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身高、张口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T1及T4~T5时间点MAP、HR及皮质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点B组患者MAP、HR及皮质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声门暴露时间、导管置入时间明显长于A组患者,P<0.05,且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插管后B组患者咽痛及组织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肥胖患者使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应激反应而且声门暴露情况良好、插管时间短、插管成功率高,插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癌症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n=42例)、B组(对照组,n=38例)。A组患者麻醉前以1ug/kg的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min,并以0.2u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min,B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d(T2)、术后2d(T3)、术后3d(T4)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并采用CAM-ICU法评估两组患者T2~T4时间点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药物总用量、术后苏醒情况、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间点两组患者S100β蛋白、NSE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间点A组的S100β蛋白、NSE表达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2~T3时间点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间点两组患者谵妄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少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老年癌症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和减轻脑损伤及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ASA I~Ⅲ级,年龄50~80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Dex组麻醉诱导结束后微量泵泵入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15min停药,C组同期泵入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自主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前5min(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躁动情况及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与C组比较Dex组自主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短,拔管前5min(T1)、拔管时(T2)和拔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更加平稳,躁动发生率以及OA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ex组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应激反应,起到良好术后镇静作用,从而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美玲 《现代仪器》2013,(5):12-14,20
目的研究喉罩应用于院前急救时建立紧急气道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100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或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MA组,n=50)和气管导管组(TT组,n=50)。两组分别置入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其它抢救措施均按常规进行。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气管内插管的次数、所耗费时间、存活人数以及操作直至转运回医院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LMA组建立有效气道时间明显较TT组短(P<0.05),LM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TT组(P<0.05),喉罩组院前急救存活率明显高于TT组(P<0.05),LMA组发生牙齿损伤的患者明显少于TT组(P<0.05),发生返流误吸、胃胀气与T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相比,喉罩置入具有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院前急救中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紧急气道救援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顺式阿曲库铵不同输入方式对肌松深度的影响。方法:拟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42)和B组(n=44)。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药物进行诱导插管并采用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当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T1恢复到10%时A组采用微量输注泵持续泵注顺式阿曲库铵0.2mg.kg~(-1).h~(-1),B组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05mg/kg,两组均维持T1≤10%。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时间、顺式阿曲库铵单位时间使用量,统计停药后两组患者T4/T1比值恢复至0.7(T1)和0.9(T2)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3)、持续抬头5s时间(T4),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术中1h(t2)、术中2h(t3)、关腹时(t4)肌肉松弛的满意程度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气道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3)和持续抬头5s时间(T4)以及两组患者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单位时间的用量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4/T1比值恢复至0.7(T1)和0.9(T2)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t1-t3时间点肌松满意程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虽然使用量较大、停药后肌松恢复时间长,但术中肌松满意程度高且术后肌松残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选择不同穿刺间隙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A组(n=44例)和B组(n=46例),其中A组选择L3~4间隙为穿刺点,B组选择L2~3为穿刺点,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0min(T2)、麻醉后15min(T3)、麻醉后20min(T4)记录两组产妇生命体征(MAP、HR)的变化,并于T1~T4时间点记录两组产妇麻醉感觉阻滞平面的变化。结果:T0~T4时间点两组产妇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时间点两组MAP无统计学差异,T1~T4时间点A组MAP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T1~T4时间点的麻醉感觉阻滞平面明显低于B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麻醉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产妇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晕)的发生明显低于B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3~4及L2~3间隙均可以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满足手术要求,但L3~4间隙比L2~3麻醉平面上升平稳,安全性高,对产妇生命体征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拟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2例,ASA I~III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A组患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0分钟泵注完毕后按0.3μg/kg/h恒速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输注;B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静脉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统计两组患者麻醉维持药物丙泊酚的总用量,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10min(T4)、30min(T5)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躁动、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1时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间点A组MAP、HR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丙泊酚的使用量、苏醒期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低于B组,且A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不仅能够减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维持期镇静药物的用量而且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佐辛和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的效果。方法:选择行下腹部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地佐辛组,n=101)和B组(右美托咪定组,n=99)。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采用微量泵静脉泵注地佐辛0.2ug.kg-1,B组患者则在相同时刻静脉泵注0.5ug.kg~(-1)的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情况、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10min(T3)、拔管后半小时(T4)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h(T5)、6h(T6)、12h(T7)、24h(T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术后24h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期情况及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A组患者HR、MAP明显高于B组,T1~T4时间点A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组;T5~T6时刻A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术后24h A组患者吗啡使用例数及使用量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有效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且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但其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弱于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丙泊酚组,n=41例)和B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n=42例)。A组患者采用丙泊酚1.5~2mg/kg行麻醉诱导,4~8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B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0.5ug/kg(10分钟)+丙泊酚1~1.5mg/kg进行麻醉诱导,3~5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统计2组给药前(T1)、给药后5min(T2)、给药后10min(T3)、给药后20min(T4)、给药后30min(T5)生命体征(HR、MAP、RR、SPO_2)及T1~T5时间点血清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含量的变化及2组丙泊酚总使用量、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丙泊酚总使用量明显高于B组,T2~T5时间点HR明显高于B组患者,T2~T3时间点MAP明显低于B组患者,T4-T5时间点E、NE、COR明显高于B组,围术期体动、呛咳、低氧血症、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手术不仅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可以减少围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患者在依托咪酯深麻醉下拔管时循环变化及拔管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清醒拔管组(A组)和依托咪酯深麻醉下拔管组(B组),每组3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毕分别在清醒和依托咪酯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于入室(T1)、术毕(T2)、吸痰(T3)、拔管(T4)、拔管后5min(T5)、10min(T6)时间点MBP、HR、Sp O2变化及拔管后并发症。结果 :(1)A组在T3、T4、T5时MBP、HR明显高于B组,拔管时呛咳多于B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均有数例躁动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托咪酯深麻醉能够较有效抑制老年开胸患者双腔气管导管拔出时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但应注意避免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效果以及对外周血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择期在全麻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1例,年龄60~75岁,ASA I~III级,随机分为2组,A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45例),B组为静吸复合麻醉组(46例)。A组麻醉维持期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以及围术期血压最高值、最低值以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采集2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h的外周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变化,并记录2组患者苏醒期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满意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围术期各时点B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稍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患者苏醒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24h外周血炎症因子IL-6、TNF-α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均能够安全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但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更好地抑制围术期炎症,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128例,随机分为两组,顺式阿曲库铵组(A组,n=64例),罗库溴铵组(B组,n=64例)。A组诱导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2mg/kg,术中追加剂量为0.05mg/kg;B组给予罗库溴铵0.3mg/kg,术中追加剂量为0.15mg/kg。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肉松弛状态变化(临床肌松起效时间、插管时的肌松程度、肌松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指数),记录支气管镜置入条件评分、肌松药追加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支气管置入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B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儿均未追加肌松药,两组患儿肌松药恢复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顺式阿曲库铵的患儿肌松药起效和作用时间均显著长于使用罗库溴铵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显著低于B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铵起效快,顺式阿曲库铵能为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提供更好的喉镜置入条件,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用于此类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优于罗库溴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老年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和对照组(B),各30例,行二氧化碳气腹时调整A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在正常范围(35~45mm Hg),B组患者不调整呼吸参数,分析2组患者气腹前5min(T1)、气腹后5min(T2)、10min(T3)、30min(T4),放气后5min(T5)、10min(T6)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A组P_(ET)CO_2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结果:A组通过监测P_(ET)CO_2调整呼吸参数的变化,2组患者T1时点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6时间点A组患者PaCO_2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全麻患者使用P_(ET)CO_2监测不仅能够减少CO_2蓄积而且能够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肾囊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七氟烷组)37例和B组(丙泊酚组)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抽取静脉血检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原浓度(FIB)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炎症因子(IL-6、TNF-α、IL-8)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FIB及体温与术前相比无差异,组间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术后表达均高于术前水平,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均不影响后腹腔镜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但丙泊酚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更适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气管插管全麻病人苏醒期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75例择期进行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0mg地佐辛,对照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及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拔管后1h、拔管后2h、拔管后4h患者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疼痛评分(V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能显著减轻气管插管全麻病人苏醒期疼痛,降低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在不同靶浓度丙泊酚下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拔管并发症情况,寻找拔管期的合理丙泊酚靶浓度。方法:择期食管癌患者8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毕A组丙泊酚结束靶控输注;B组、C组、D组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1.0、1.5、2.0μg·mL~(-1),持续输注至拔管即刻。分别观察4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T1)、吸痰时(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min(T4)、10min(T5)的MAP、HR、SpO_2变化及拔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在T2、T3、T4时间点B组、C组和D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A组;在T3时间点,C组与D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B组、C组和D组苏醒时间均较A组长,且D组患者发生舌后坠例数较多。结论:丙泊酚靶浓度1.5μg·m L-1时拔出双腔支气管导管可有效消除患者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氟马西尼对老年骨科患者S100B蛋白表达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拟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ASA I-III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氟马西尼组(A组,n=30例)和对照组(B组,n=32例)。麻醉结束后,A组患者给予氟马西尼0.5mg(生理盐水稀释到5m L)静脉注射,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5m 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统计两组患者麻醉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于术前1d(T1)、术后6h(T2)、术后1d(T3)、术后3d(T4)、术后5d(T5)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S100B的浓度,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患者各时间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手术时间以及围术期的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1d且A组T2-T5时间点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血清中S100B的浓度均高于T1时点的水平且T2-T3时点A组S100B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全麻骨科患者术后静注氟马西尼不仅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MMSE评分,降低血清中S100B蛋白的表达,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