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侃  宋雅璇 《四川建材》2019,(5):230-232
大型工程项目具有构成复杂,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建设风险较高等特点,与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相比,IPD模式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特点能够实现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在建设各阶段的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减少建造成本,缩短建设工期。首先,本文总结归纳出IPD模式下大型工程项目风险因素集,其次运用OWA算法和灰色关联度建立风险分担模型,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IPD模式参与方的关系对IPD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引入关系质量的概念,从参与方供求关系出发,建立IPD模式参与方关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借鉴供应链稳定性思想,基于向量夹角余弦法构建了IPD模式参与方关系质量评价模型;进而提出判定标准,通过对IPD模式参与方关系质量水平的分析,实现了IPD模式参与方关系的评价。研究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对两两参与方、三方及IPD参与方关系系统的关系质量进行简单有效的定量化,还能找到影响关系质量的短板进行改进和提高,从而为IPD模式参与方关系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介绍协同工作对于各方成本控制的必要性,阐述IPD模式下的成本协同控制系统。然后以BIM-5D技术为支撑平台,提出在IPD模式下建立项目各参与方间协同工作的成本控制模型。最后以南京某在建住宅为例,说明具体的处理流程,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IPD 模式是一种以信任、协作与集成为思想基础的先进的项目交付模式,其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间存在敌对关系而导致的项目风险控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提出IPD 模式下的组织体系、操作系统及合同环境是实现有效风险控制的基础、保障与重要条件,厘清了IPD 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的原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IPD 模式风险控制系统中的组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证明IPD 模式下的组织体系在项目风险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工程项目参与方应增加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参与者间的信任程度,为工程项目实现高效风险控制提供牢固的组织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建设工程大型化的趋势促使行业更加集成化,传统项目交付模式已无法满足行业需求.IPD模式通过建立项目团队,倡导参与方协同合作,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在IPD团队中,如何激励各方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是急需研究的课题.因此,运用激励池与绩效目标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构建IPD团队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参与方积极性,提高各方收益;并求解激励模型,为IPD团队的激励方式提供借鉴,促进该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Partnering项目的参与方众多,对其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Partnering项目风险及伙伴成员风险管理能力对风险分配的影响,建立Partnering项目成员风险管理能力评价的层次分析结构,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各成员的风险管理能力,以此来确定伙伴协议中风险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并分析IPD模式特点,从工程变更、风险/激励、信息共享以及责任豁免四个方面,论述IPD模式下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并结合矩阵式项目的特点建立"IPD建设项目矩阵模型"和IPD激励池的运作机制,为在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应用IPD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集成项目交付(IPD)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基于IPD的核心原则,建立了装配式建筑IPD应用框架,该框架要求在设计阶段进行多参与方协同设计和协同深化设计,以消除后续生产、施工阶段潜在的预制部品部件重新生产、返工和设计变更风险;在施工阶段基于末位计划系统进行进度管理,提升进度计划的可靠性;全过程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协同工作的辅助工具。对实际工程项目及相关参与方的调研表明,该框架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成本不可控因素较多,为降低公路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风险发生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公路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风险进行研究评价十分必要。总结归纳已有学者的研究,建立公路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成本控制风险评价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以H县M公路项目为例对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风险进行评价。研究认为:该项目综合评价为中等风险,其中材料风险较大,被评价为高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综合管廊PPP项目成功实施,各参与方必须合理分担项目风险,基于此提出TOPSIS-UT理论的风险分担方法。首先采用德尔菲法识别管廊PPP项目风险,依据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合同为纽带将风险划分为缔约阶段与履约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风险因素;其次构建基于参与方满意度的风险分担指标体系,借助COWA算子完成指标赋权,消除专家主观偏好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将理想解法(TOPSIS)与效用理论(UT)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优势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分担模型,合理划分参与方承担风险的责任归属与共担风险间的最优分配比例;最后将模型应用到石家庄正定新区管廊PPP项目实际工程,表明模型具有合理性,并提出相应风险应对措施,为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方案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合同条件是保证(IP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阐述关系型合同区别于交易型合同的特点及优势,基于AIA、ConsensusDOCS 和定制型(以 IFOA 为例)三类典型合同文本,对过渡型、多方型和 SPE 型 3 种 IPD 合同的管理和决策制定、成本控制、成本补偿与激励、风险分配与控制和争议处理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 IPD 合同类型所蕴含的管理理念,以利于 IPD 参与方对合同的理解和选择,为 IPD 模式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BIM与IPD的协同管理能为合作项目带来更多利益,为了解决合作参与方的超额利益分配问题,分析了BIM技术与IPD协同管理概念,构建依据贡献度来计算参与方最佳利益分配的合作博弈模型,考虑各参与方资源投入和风险分担两大因素,得出修正后的Shapley分配值。并通过算例分析各参与方的利益分配,结果表明业主、设计方、施工方、BIM咨询方均产生合作带来的超额收益,其中业主和施工方收益分配额较高,而设计方和BIM咨询方的收益增长率较高,在理性行为假设上显示了合作的可能性和分配的合理性。完善的协同管理框架加上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励项目参与方,促进BIM技术与IPD模式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主要有 3 种类型:过渡型 IPD 模式、多方合同型 IPD 模式和单一实体型(SPE)IPD 模式。目前适用于 SPE 型 IPD 模式的合同范本是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布的 AIA C195 系列合同。通过文献阅读和翻译,归纳出SPE 型 IPD 模式主要参与方的合同结构;对 C195 系列合同下的两层次组织结构——治理委员会和项目管理团队进行分析,并介绍了 C195 系列合同决策方式的 3 个特点。将项目全周期划分为 8 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集成项目交付服务范围进行阐述。旨在完善国内 IPD 模式合同文本的理论研究,为行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邵宇  刘菁 《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117-122
制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风险分担问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存在权力不平等、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使得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中庞杂的风险无法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担。依托长春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针对私营部门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引入风险承担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合作机制及风险属性等影响因素,运用熵权-ANP 模型计算风险分担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Shapley 值,进而得到风险分担的最优比例。改进后的风险分担机制克服了以往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担方法不科学、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研究瓶颈,可为地下综合管廊PPP 项目风险分担提供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相比其他阶段更富于变化,更需要动态预控方法。在造价动态预控流程中,数据整理分析是基础,测算是关键,偏差分析与优化调整是途径。以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测算为目标,应用灰色模型对具体项目进行工程造价实时测算,并将实际造价预测值与计划值相对比,分析偏差及产生偏差的原因,针对不同因素导致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变化归纳出重点调整措施,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TOT 项目相较于传统政府投资项目,具有提质增效且盘活存量资产的优点。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影响TOT 项目第一阶段转让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政策法规支持、定价合理、风险分配、运营保证和项目可持续性。搜集典型案例,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验证关键成功因素对TOT 项目第一阶段转让的组合影响,研究表明:当政策法规支持、定价合理和项目可持续性并存时或政策法规支持、定价合理、运营保证并存但风险分配有限合理,都有助于TOT 项目的成功转让。最后提出完善法规制度环境、加强国有资产评估、构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和评估项目效益的对策,提高TOT 项目第一阶段转让的成功率,推进TOT 模式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收益分配是总分包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实现合作共赢的关键。在充分考虑各方的努力水平、风险分担、贡献系数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激励约束机制及满意度另一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收益分配模型。运用多目标优化理论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求解得到项目净收益和整体满意度的最优解集。通过算例分阶段对项目各方进行评价,以激励各方持续努力地工作,结论表明在净收益增大的同时,整体的满意度值将会表现出减小趋势,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合作团队可根据项目净收益和整体满意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案,继而促进总分包商的成功合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行发包模式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对比,分析质量标准和费用的联动控制方式变化,即由“先确定施工图,再形成合同价格”的顺序性控制变化为“质量标准和费用联动审核”的同步性控制,并从政策、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当前联动控制的现状和挑战。为解决房屋建筑类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联动控制挑战,提出对项目结构进行系统分解,并在分解基础上形成质量费用要求的相互匹配,形成联动控制对象及要求,并提出质量费用联动控制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业主管理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准确的工程项目成本估算是分析工程价值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高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针对成本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高度非线性特征以及工程实践中小样本数据的情况,构建了基于ABC-LS-SVM 的成本估算模型。该模型以LS-SVM 算法为核心,采用人工蜂群算法调谐模型核心参数取值。实例表明:与其他估算模型相比,该模型实现了估算精度和建模效率的双重提高。在此基础上,依据成本估算值和测试集误差MAPE 划定成本控制区间,建立成本控制模型,判断项目成本的状态和管理水平,保证项目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为实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集成交付( IPD)中合作组织间合作创新动力因素及如何协调的问题,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合作动力的影响因素,基于 IPD 模式特殊的协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构建了施工承包方及设计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与方跨组织管理能力、管理效率、收益池分配比例、违约奖惩对合作概率的影响。据此,从主动力、源动力及助动力 3 个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合作动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