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超前识别工作面内隐伏构造、断层和地质异常区域,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基础前提。槽波勘探技术作为煤矿物探的重要探测方法之一,具有传播距离远、能量强和探测精度高等优势,能对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异常区域进行有效识别。但鉴于其理论依据尚未充分,且不同地质区域探测响应特征尚不明晰,因此在工程现场应用仍需完善。利用槽波勘探技术,研究岱庄煤矿11607工作面内底板折射地震波的响应特征,识别其内部地质异常区域。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波CT技术是目前探测煤矿工作面断层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生成的吸收系数等值线图和色谱图上圈定探测异常区,并分析异常区特征,结合矿区地质构造完成对工作面的断层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3.
以某矿1310工作面为例,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探测断层和陷落柱等隐蔽地质构造初步圈定了疑似断层和陷落柱异常区域;为了进一步确定地质构造异常真实性及富水性,采用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法,根据视电阻率值的异常来判定地质构造异常体的富水性。通过井上下立体综合探测技术基本查明了异常区的位置、分布范围和富水情况,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氡气测量在矿区隐伏断层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密度电法联合氡气测量对攀枝花白马铁矿Ⅰ#排土场及废石胶带输送工程拟建场址区内的隐伏断层进行探测,通过连接多条测线的异常来确定断层的走向及破碎带范围,综合利用两种物探方法的异常特征来推测断层的倾向和倾角。通过钻孔验证表明,高密度电法联合氡气测量的综合物探方法能对隐伏断层进行有效探测,同时这种组合方式也体现出了综合物探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丹 《中州煤炭》2022,(3):93-100
为了研究瞬变电磁法探测断层构造的有效性,以典型的K型、H型层状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不同断距断层构造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断距条件下瞬变电磁的响应特征.发现当断层构造存在时,瞬变电磁晚期视电阻率断面表现为连续渐变电性变化规律:在上升盘区域,中间层层厚变大,异常幅值增强;在断层带附近,表现为层厚变薄,电阻率异常幅值减弱;在下...  相似文献   

6.
针对沙坪煤矿13103工作面复杂地质构造及奥灰水下带压开采的危险情况,分析了无线电坑道透视、瞬变电磁、音频电透等方法的工作原理并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探测,结合钻孔探查,研究并分析了工作面底板的富水性。研究表明:无线电坑道透视法探测得到的5处异常区域均与工作面掘巷已探明断层、向斜构造相重合;音频电透法与瞬变电磁法均探测出工作面底板富水异常区。结合钻孔探查,分析了异常区具体水文特征。探测结果为制订工作面回采计划提供了有效的地质资料支持,并为相关工作面水文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戚广龙 《煤炭技术》2004,23(2):97-98
论述了用地震反射波法探测煤矿采区小断层 ,必须从野外工作方法做起 ;同时叙述了在资料解释对比时 ,断层在时间剖面上表现的各种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矿井施工中水害是一种常见灾害,若治理不当极易引发工作面突水或透水事故,不仅会对工作面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瞬变电磁法具有效率高、反应灵敏、分辨能力强等优点,故采用该方法对某煤矿工作面水害进了行超前探测。根据异常区域所在断层的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较强富水异常区域,经钻探验证,该区域存在大量出水现象,可见采用瞬变电磁法对工作面水害进行超前探测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测出煤峪口矿81022工作面断层构造情况,采用综合探测技术进行探测。使用槽波地震探测技术,根据巷道揭露以及井下资料的综合分析,探测81022工作面断层构造,将探测结果与电磁波坑道透视探测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定向钻探验证。结果表明:工作面内有不分叉的岩墙,一个岩墙的左边是一条落差为0.8 m的断层。综合探测技术可有效探测各种地质断层构造及异常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矿井瞬变电磁原理,分析了固定平移法、转换角度法、综合法等矿井瞬变电磁探测工作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通过实例研究了断层裂隙水、充水陷落柱、采空区积水、导水裂缝带等矿井瞬变电磁探测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对各个含水异常体的反应较为明显,且呈现出不同的异常特征。通过矿区井下含水构造实地探测和井下巷道超前探测跟踪试验,研究了瞬变电磁探测的准确率,统计得出矿井瞬变电磁整体探测成功率约为86.2%,是井下比较实用的探测水害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攀枝花白马钒钛磁铁矿区的区域航空磁测成果以及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对已探明成矿区域进行验证分析,总结航磁异常特征、地面磁测异常特征与矿产信息的匹配关系,并对未探明地区进行找矿远景评价,从而归纳出白马矿区与控矿因素有关的磁异常特征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域钒钛磁铁矿磁异常强度高,区域磁异常特征明显,磁法勘探在该矿区的岩体划分、构造单元及构造位置的划分、直接找矿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为解决该区域深部找矿疑难问题、建立地球物理找矿模型提供了磁异常特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早期的小煤窑不规范开采,露天煤矿内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采空区,残煤自燃造成的采空区高温易引起爆破器材自爆等危害。准确确定采空区位置及属性、采空区内火区位置,对规避露天矿安全风险十分重要。通过分析煤层着火机理和特征,提出利用磁法探测火区的物探方法。利用傅氏变换的褶积转换原理对火区的磁异常进行解释。用加拿大GSM-19T型质子磁力仪对安家岭露天煤矿首采区3 km 2的重点区域进行了火区探测,分析了首采区19个磁异常点,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疑似火区,与实际相符,钻孔验证了磁法探测火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庐枞构造火山洼地是重要铁铜系列成矿潜力地区,张家矿区位于其北缘。为了验证测区内航磁异常,研究重、磁异常与深部地岩体的相关性,详细圈定异常范围,确定找矿靶区,划分找矿前景,确定本次首选高精度重、磁测量技术方法。通过对异常的分析获得成果有:1)在张家地区共圈定重力异常3个,磁异常6个;2)研究发现重、磁异常与矿产关系密切:重、磁同高,重低磁高部位均为矿致异常;重磁同低对找矿不利;3)预测了1个重要的找矿远景区。测区范围内的重、磁异常特征研究方法与解译结果,为本地区开展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可志 《地矿测绘》2001,17(3):43-45
GPS应用于各种测量已司空见惯,但用于水道扫雷,在国内还属首例,通过浯安水道、厦门港区中银开发区后石地区等扫雷作业区的实践证明,GPS配合磁探系统可探出磁异常点,并分离出疑存水雷区.  相似文献   

15.
黟县胡家门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区内锡多金属矿位于“江南古陆”北东段北缘。对区内锡多金属矿区进行了高精度磁法测量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测量数据反演计算结果表明:①区内异常分为北、中、南(M-1#、M-2#,M-3#)等3个区,北区以低缓磁异常分布为特征,强度均在50 nT以下,中区以强度高(多大于100 nT)、异常相连分布为特征,南区以中等强度异常分散分布为特征,根据异常分布形态、强度及地质特征,推测存在2条隐伏断层和2个隐伏岩体。②区内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密切相关,区内北部Sn含量明显高于南部,Sn含量高值分布区域与花岗岩类岩体(M-1#异常区)基本一致,区内共圈定了7处锡异常,锡矿找矿潜力巨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认为区内岩石越破碎,含量矿性越好,W、Mo、Sn含量从岩体内部向接触带有逐渐升高的现象,区内地处江南过渡带“菱形”格局的北东交汇部位,成矿条件有利,寻找到类似祁门东源的斑岩型钨钼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已有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当前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缩小找矿靶区,结合该区的物性特征,布设少量的磁、重、电综合剖面是一种快速评价找矿前景的有效方法。河南省社旗县青台-唐河县源潭航磁异常查证通过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扫面工作,确定了12个局部异常区,缩小了找矿坝区,结合该区物性特征,选择了磁、重、电联合剖面综合测量,引用了工作区内李店地区SDC-05高磁异常钻孔(ZK101、ZK201)资料及岩芯标本磁参数,通过磁、重、电联合剖面的正反演,快速确定了该异常为含磁铁矿化辉长岩体引起,初步确定了磁性体的规模及埋深状态,得出了岩体无明显磁铁矿分异富集特征,不足以形成工业矿体,暂不实施钻探验证,节约了勘探施工资金。  相似文献   

17.
为探测济源克井矿区深部铁矿资源,在分析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高精度磁测、EH4电磁测量等地球物理方法,圈定3个主要磁异常。综合分析认为,异常带为铁矿(化)体引起,局部富集成矿,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并进一步通过钻孔进行验证,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深部铁矿探测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简易磁测表明目标勘查区矿石具有明显磁异常。为了在区内有效地指导探矿工作,使用HC-95a手持式氦(He4)光泵磁力仪,结合差分GPS定位,开展了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测区共进行19条测线,测点1 179个,测线总长23 200 m,圈定出3个长800~1 800 m的高磁异常带。其中1号异常位于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处,地表发现2处矿化露头,可以确定为矿化异常;2,3号异常规模较大,地表无矿化出露,尚需开展进一步工作判断引起磁性异常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梧  戴塔根  成涵 《金属矿山》2015,44(3):123-127
在对罗富东桥锑矿区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并对异常特征进行了解译评价,结果表明:①地表地球化学扫面显示矿区内发育有Sb、Zn、Cu、As、Pb、Hg异常,其中Ⅱ号综合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极其有利,围岩蚀变普遍发育,发现多条矿(化)脉,异常范围宽、强度大,Sb异常形态呈EW向似环状分布,极大值为252× 10-6,平均值为37×10-6;②Sb、Zn、Pb、Sn、Cu、Ag等成矿元素浓集中心较吻合,As、Hg等元素异常较强,异常中心与成矿元素异常中心较吻合;③M2磁异常呈散点状、串珠状分布,构成近东西向的串状异常,且与发现的矿化线索一致;④更龙坡矿区视极化率平均值为2.746%,显示有硫化物的存在。综合上述矿区地质、化探、物探信息,对区内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圈定了更龙坡找矿靶区,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克里克朗铜(金)矿床位于芒特—艾萨构造窗内旺加及匡比—马布的交汇部位,地处世界著名的铜—铅—锌—银—金成矿带上。矿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的Soldier Cap群及Mary Kathleen群,多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使得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位于矿区中部的F4~F11控制着矿(化)体的产出。矿(化)体多赋存于花岗岩断裂带及构造破碎带中,断裂为含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同时萃取早期岩体中的成矿元素在上部断裂带内富化成矿,形成构造热液型铜(金)矿床。通过对矿区内进行物探试验,发现磁法找矿效果良好,确定位于矿区中—东部的M-01及M-03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断裂构造、磁异常及围岩蚀变地段是有利的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认识区内具有相似成矿背景矿段的找矿思路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