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核电厂接地变压器二次侧接地电阻对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和暂态过电压的影响。首先介绍了核电站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和主要设备参数,然后通过计算将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二次侧接地电阻由1.6Ω变更为2.6Ω,可将接地故障电流限制到合理范围内,满足机组暂态过电压要求,从而保证了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西安电网中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330 kV自耦变压器和110 kV变压器都经过小电抗接地的优化方式。仿真计算表明,经过适当的小电抗接地后,330 kV自耦变110 kV侧母线上的单相短路电流明显减小,其他110 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显著减小,保证了中性点绝缘不受威胁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大型水轮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讨论了大型水轮发电机中性点经两种不同方式接地时存在的若干问题。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主要分析了限制故障电流在安全接地电流范围内时补偿系数的选取范围 ,在满足安全接地电流的条件下 ,高压侧发生接地故障时产生的传递电压可能使基波零序电压型定子接地保护误动 ,不对称系数和安全接地电流影响正常时的中性点位移电压。对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高阻接地方式 ,主要论述了其在限制过电压方面的优点 ,但存在增大故障电流和降低接地保护灵敏度的不足 ,分析了两个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高阻接地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4.
包头供电局鹿钢变电站2台主变压器采用1台主变压器220 kV侧及110 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另1台中性点经间隙接地运行的方式,系统故障、接地变压器跳闸后系统失去接地,产生了高零序过电压.提出了将2台主变压器220 kV侧及110 kV侧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解决办法.实施后,解决了系统发生故障、接地主变压器跳闸后,110 kV系统无接地点及系统过电压问题,降低了变压器承受的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网改造的不断加快 ,城镇电缆线路的不断加长 ,如皋变电所 10kV系统电容电流经过实测已达到15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中《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程规定 :6~ 35kV主要由电缆线路构成的送、配电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时 ,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如皋变电所作为城镇公用变电所 ,宜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1 如皋变电所 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改变由于如皋变电所主变压器 10kV侧接线为△接线 ,10kV侧无中性点 ,我局采用了专用接地变压器 ,产品型号是DKS - 6 0 0 / 10。它采用曲…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左岸电站水轮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和发电机100%范围定了一点接地保护相关联。对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选型计算表明,其参数选择必须与发电机定子一点接地保护相配合。在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气强度有较高的安全系数的情况下,接地电阻值的选取应主要服从与定子一点接地保护的配合及限制接地故障电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220 kV变电站系统大多采用一台主变中性点直接接地,另一台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对于不接地运行的变压器,中性点往往通过棒—棒保护间隙并联避雷器对其进行保护。以往的中性点过电压分析都是从高压侧入手,当雷电波沿高压侧线路侵入变电站时,对高压侧中性点过电压的影响。但实际上,雷电波也有可能会沿中压侧线路侵入变电站,在变压器的高压侧和中压侧中性点同时产生过电压。因此,有必要对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情况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220kV微机主变保护中,由于变压器中性点是否接地要根据电网运行方式确定,现在主变保护中都同时配有零序过流保护和间隙过流保护。零序过流保护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时由外部接地短路引起过电流时动作;间隙过流保护是为了防止发生接地短路时,中性点接地的变压器跳开,中性点不接地变压器(低压侧有电源)仍带接地故障继续运行而装设的过电流保护。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时,这2种保护只能有1种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发电厂、变电站的同期接线中,为了满足 Y/△变压器同期和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点接地的要求,一般都采用二次转角和隔离变压器。本文介绍一种不用此类变压器的简化接线如下。一、取消隔离变压器当距离保护要求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点接地,而同期回路又要求 B 相接地时,一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 1 0 k 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系统模型和节点电压方程 ,分析了该系统电缆线路对地电容参数不对称所引起的流过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高压侧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对低压侧的影响及变电所接地网接地不良所产生的接地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压升高 ,并通过仿真算例证实了参数不对称和接地不良可能导致接地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误动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系统模型和节点电压方程,根据该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线路对地电容参数不对称所引起的流过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压侧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对低压侧的影响情况,分析了变电所接地网接地不良所产生的接地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压升高的情况,并通过仿真算例证实了参数不对称和接地不良可能导致接地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误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大型发电机中性点配电变压器电阻接地选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型发电机越来越多地采用中性点经配电变压器电阻接地的接地方式,并装设通过中性点接地变压器注入低频信号的外加电源式100%定子接地保护.通过分析计算注入信号与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认为接地变压器负载电阻二次值不宜太小,应当合理选择接地变压器电压变比,适当提高接地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从而可适当增大注入电压信号,并增大保护装置检测的低频电压、低频电流分量,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及MOA的参数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叔昌 《江西电力》2005,29(2):15-18
论述了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不接地的变压器中性点上产生过电压的几种故障模式,归纳了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的选择原则。并按此原则对绝缘等级满足现行标准的110kV、220kV变压器中性点的保护间隙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4.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特殊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系统模型和节点电压方程 ,根据该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线路对地电容参数不对称所引起的流过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压侧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对低压侧的影响情况 ,分析了变电所接地网接地不良所产生的接地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压升高的情况 ,并通过仿真算例证实了参数不对称和接地不良可能导致接地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误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500 kV变电所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220 kV侧母线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但不能限制直流偏磁对变压器和电力系统的影响.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可限制直流偏磁对交流系统的影响,但对限制220 kV侧母线单相接地短路电流的作用不大.文中对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自耦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惠国 《电工技术》2011,(8):7-8,11
介绍零序和间隙零序保护在不同类型变压器中的应用,指出110kV降压变压器高压侧中性点只有在投、退变压器时才需短暂接地,以防操作过电压对降压变压器110kV高压侧中性点绝缘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海阳核电一期工程电气系统的接地方式和接地变压器的技术特点,分析了主变压器低压侧与GCB之间设置接地变压器的原因,介绍了接地变压器容量的计算过程,最后简要介绍了接地变压器的布置方案和运行方式,为后续核电厂接地变压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1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110 kV变压器中性点绝缘及接地方式,对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110 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的配置及整定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网架结构不断加强。由于成本相对较低,500 kV变电站大都采用自耦变压器,且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然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下,部分500 kV变电站220kV侧单相短路电流过高,甚至高于三相短路电流,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威胁。文章主要研究500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由直接接地改为串接小电抗器接地后220kV侧单相短路电流水平。构建了双电源模型对电力系统进行等效,阐述了500 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抗限制220 kV侧单相短路电流的原理。并研究了不同站点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对不同短路位置短路电流的影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抗值选在10~25Ω之间时,限流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一起高压线路出口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导致相邻线路接地距离误动的事故,其中非故障线路对侧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EMTP仿真给出了在此种情况下发生误动的原因和误动时候该线路的电气特征.针对误动线路的电气特征,给出了防止接地距离在此情况下可能误动的两个对策,并分析了两个对策的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