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张辉  张伟 《工程机械》2015,(2):47-51,8
在挖掘机的焊接结构件中,常用到减应力焊缝的设计。不等边腰高式减应力焊缝多应用在主要受力区或受交变应力区,而端部引出式减应力焊缝则应用在非主要受力区。焊接缺陷、未消除应力是造成减应力焊缝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且减应力焊缝的开裂主要出现在焊趾、端头根部、焊缝表面以及端头尖点等位置。通过对减应力焊缝早期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减应力焊缝焊接质量的控制方法。生产实践证明,所采用的控制方法可有效防止减应力焊缝早期失效和开裂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东海大桥主通航孔结合梁焊缝裂纹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大桥主通航孔结合梁在厂内进行钢结构制作时,单元之间的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在进行施焊时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通过大量试验来对焊缝开裂原因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改变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参数解决了裂缝现象。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泵车臂架对接焊缝开裂故障,应用GX51型金相显微镜对焊缝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应用402MVD型维氏硬度计检测焊缝处的硬度分布情况,应用ANSYS软件仿真分析焊缝处的受力情况,发现存在气孔、未融合、应力集中等焊接缺陷以及受力过大是该处焊缝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以改进焊接工艺,增加焊后热处理等方式来提升焊接质量,并对焊缝位置进行优化来降低其所承受的应力,从而消除臂架对接焊缝开裂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王永  张涛 《工程机械》2010,41(5):9-11
公司生产的某型号装载机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前车架与动臂铰接孔的贴板焊缝频繁出现开裂问题。在以往车架有限元结构分析中,没有专门针对焊缝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无法获知此处焊缝的受力情况。针对此焊缝的开裂问题,对前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必要的修正,经过计算分析找到了焊缝开裂原因。通过对贴板及焊接结构进行改进,成功解决了焊缝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船舶修造过程中,船体结构的焊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序,但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外板焊缝开裂的情况,给船体结构的修造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船舶的正常使用。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来对船体结构修造过程中,存在的船体外板焊缝开裂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其开裂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船体结构焊缝的焊接质量,保证船舶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U肋与桥面板焊缝易产生疲劳开裂问题,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焊缝尺寸对T型接头角焊缝疲劳特性的影响,指出双面焊接条件下U肋焊缝的尺寸要求,建议设计焊缝熔深不低于U肋板厚的75%,焊脚尺寸不小于4 mm。此外,提出了基于聚弧深熔气保焊的U肋双面焊接新工艺,可大幅提高焊接工效,降低焊接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CM2000型铣刨机立柱焊缝开裂原因进行分析,为确保铣刨机安全可靠使用,通过控制铣刨机立柱焊接工艺和方法,严格执行工艺规定和质量验收条例,加大焊接免镀铬区域尺寸,探索预先开坡口等措施应用,彻底消除立柱焊缝开裂现象,为类似故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3 焊缝开裂原因与控制 焊缝开裂是门窗质量中比较隐蔽、最易被人忽略的问题之一,一旦发生又往往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信誉,有可能给用户造成意外伤害或损失的质量故障,作为生产企业更应该高度警觉和重视。3.1 门窗焊缝开裂主要原因:3.1.1 焊缝本身存在隐裂现象。主要是两焊接截  相似文献   

9.
钢框架梁柱节点焊缝损伤性能研究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个钢框架全焊接梁柱节点局部试件进行单向拉伸和拉压循环试验,记录了试件的破坏模态和应力 应变曲线,分析了材料强度、加载方式、板件厚度、宽度等参数对节点局部焊缝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焊缝开裂对节点损伤的影响。试验表明,循环加载会显著削弱焊接试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导致焊缝的开裂和破坏;焊缝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受压的塑性发展会削弱焊缝延性;焊缝开裂和板件屈曲是节点损伤的两大主要因素,焊缝中裂纹发展导致节点承载力下降和刚度损伤;板件屈服后的局部屈曲对节点的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个钢框架全焊接梁柱节点局部试件进行单向拉伸和拉压循环试验,记录了试件的破坏模态和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材料强度、加载方式、板件厚度、宽度等参数对节点局部焊缝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焊缝开裂对节点损伤的影响。试验表明,循环加载会显著削弱焊接试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导致焊缝的开裂和破坏;焊缝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受压的塑性发展会削弱焊缝延性;焊缝开裂和板件屈曲是节点损伤的两大主要因素,焊缝中裂纹发展导致节点承载力下降和刚度损伤;板件屈服后的局部屈曲对节点的损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