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讨论PCM系统与载波系统同缆传输时,PCM系统对载波通信的影响。根据电缆的串音特性,衰耗特性及PCM系统线路码的平均功率密度谱,分别推导出在单缆制和双缆制情况下PCM系统在载波信道上产生的串杂音功率计算公式。最后以载波十二路和六十路电缆中分别开PCM30路和120路为例,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输》2015,(3):40-41
2015年5月28日,中天科技担纲的863计划深海通用技术与产品研制(Ⅰ期)主题项目"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技术"课题验收由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办在青岛组织召开,验收专家组认为课题在特种水密材料、铠装层扭矩平衡设计、铠装钢丝预拉伸装置及工艺技术、多刚度测试装置等方面取得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一致同意通过课题验收。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是重要的深海通用技术和产品之一,是深海ROV、拖体等水  相似文献   

3.
深海光电复合缆是构成海底观测网的主干部分,用于连接海岸基站与海底接驳设备,实现它们之间的电能供给和通信数据传输。主要介绍了适用于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的深海光电复合缆的结构选择依据和性能设计。  相似文献   

4.
光通信用的多路半导体激光器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波分复用(WDM)在光通信中的应用需求,研制了一套多路半导体激光器(LD)监控系统作为通信系统光源。该系统采用USB 2.0高速传输模式,DSP与FPGA构建数字通信单元,以上位机作为监控平台,实现了高效调制多路激光器波长和功率,同步采集多路数据,实时监测各路激光器状态等功能。所研究的LD恒温及LD光功率恒值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1h内温度稳定性达±0.01℃,功率稳定性达0.5%。  相似文献   

5.
光学纤维     
本文集为光纤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专辑,收录的8篇论文主要涉及:捆束光纤在电源领域中的应用,红外激光器用新型环状链烯烃树脂内装银空心玻璃波导线路,采用铝空心光纤的激励子激光传输.光功率传输系统中的光电变换效率的照射光功率相关性,光纤切断角的测定,基于 OTDR 波形分析的多分支光线路测定技术,太阳能电池输入卡片式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传输特性分析,水净化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开发等。  相似文献   

6.
《通信世界》2012,(35):F0004-F0004
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系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一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22)控股子公司,是我国较早研制生产海底光缆、海底光电复合缆的专业公司。公司海底光缆、深海光缆率先通过国家鉴定,主持编订了国家通信行业标准《深海光缆》及《深海光缆接头盒》,并取得国际联盟UJ、UQJ认证,先后出口美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以及中东、欧洲等地区。公司主导承担了“深海ROV、拖体等设备用铠装缆技术”和“深海光电复合缆与湿插拔接口技术”两项“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开创了我国线缆行业先河。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半导体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固态合成功率放大器也开始大量的被应用到各种微波工程之中.目前国内多种固态合成功率放大器的产品皆以多路波导合成的方式获得大功率.在使用这些多路合成结构对大量功率器件进行功率合成时,一个或者多个器件的失效将对总体的输出功率造成多大的影响使成为了大家极其关心的性能指标.文章对固态功率合成器进...  相似文献   

8.
深海养殖环境参数的采集、传输与处理是实施精确深海网箱养殖管理的关键环节.此系统是基于ARM与GPRS的深海养殖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模块实现对深海区海水的温度值、PH值与含氧量进行自动采集,ARM模块实现数据处理;利用水下通信机与GPRS模块分别实现数据的水下与水上无线传输,水下通信机解决了信号水下传输的不足,保障了数据水下传输的准确性;同时系统具备了实时报警与短信提醒的功能.实时监控可以避免因人工方式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而造成的工业损失.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轨道交通系统将采用LTE-M系统, 并采用多根漏泄电缆(简称漏缆)组成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因此,需要研究漏缆设置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依据时域信道测量方法与MIMO信道相关理论, 在典型的类地铁隧道环境中, 测量并分析了1.8 GHz频段下基于双根漏缆覆盖的MIMO系统性能, 通过测量不同极化方式下的漏缆和接收天线以及不同漏缆间距下的信道信息,分析了信道相关性,发现当接收机天线垂直极化而双漏缆同采用水平极化时MIMO性能最优, 相关性大小并不太依赖于漏缆间距.这些结果可对今后LTE-M系统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用布缆系统标准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通用布缆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对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作了说明。总结了国内外通用布缆系统标准化体系的状况,重点描述了北美、欧洲以及国际通用布缆系统标准体系。回顾了国内通用布缆系统标准化的历程,重点分析了国内通用布缆标准化工作的特点和未来通用布缆标准化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的电力电缆接头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研制出一套新型的监测系统。该监测装置以ATmega16单片机和UTC1212无线透传模块为核心,对电缆接头温度数据采集和监测,利用GPRS网络来实现远程数据的传输。终端采用感应取能供电,利用超级电容的大容量储能和快速充放电特性,经储能超级电容和放电超级电容输出给监测系统供电。  相似文献   

12.
SYV75—5和SYWV75—5是两种传输视频信号的同轴电缆,从理论上讲SYV75—5是用于监控系统的视频信号传输,SYWV75—5是用于有线电视的视频信号传输,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有的工程商却用SY—WV75—5的线缆做视频传输。两种线缆的价格之差影响到工程造价,因此两种线缆在实际工程中能否替换的问题是值得探究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测试,论证SYV75—5和SM5—5两种同轴电缆在视频传输线路中的性能优劣,由此得出两种线缆正确的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集中供电的设计和配置,克服有线电视供电系统的不稳定性,可以增加电缆供电的传输距离,使有线电视传输信号和供电系统合理地在网络中运用。  相似文献   

14.
在油井开采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井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用以控制采油过程。而稳定的井下数据传输系统则保证了井下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了脉冲编码方式,对井下数据传输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进行研究。系统的芯片使用PIC16F877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采用单芯电缆同时实现了井下系统的供电和数据的传输,编码方式采用脉冲编码,数据经解调后被上传到PC上。编码和解码电路比较简单,数据易于接收。  相似文献   

15.
电源供给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行的命脉,但传统供电模式存在大量弊端。剖析了当前有线电视电源供给系统存在和发生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供电模式和相应的供电器技术要求,可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供电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从而保障了系统优质传输,避免了大面积用户信号中断。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描述了一种基于FPGA实现的井上电路.该电路基于光缆传输机制,采用光模块完成光电转换,在FPGA内实现高速串行数据的数据恢复和曼彻斯特解码等处理,经视频模块处理后,完成对井下视频信息的恢复.其中,高速串行数据的数据恢复采用了过采样的处理方法.该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与井下电路配合使用,可实现井下视频信号的可靠采集.  相似文献   

17.
针对视频监控架设受环境和空间影响,视频数据线布线复杂与布线成本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视频监控服务器,采用嵌入式处理器S3C6410作为控制核心,INT6400和INT1400组成电力载波传输模块,传输视频信号。该服务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安装方便等优点,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电力系统中,通信光缆跟随输电线路同塔架设,线路部分运维主体是输电部门,通信部门通常只是主要运维进入变电站后从构架以下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供电企业往往要配合其他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公路、铁路、城市规划等部门进行线路迁改。当电力线路迁改后,如何进行光缆数据的整理;当电力光缆发生非计划性中断,如何进行中断点排查。基于电力通信部门的日常运维,探讨了对于光缆细至每根纤芯的运行维护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处理池州九华山机场ILS系统31号LOC双监控器数据同时漂移,并且CLR RF参数跌至最低门限之下引发告警的故障问题,分别排查了ILS的LOC发射机系统、天线系统、电缆传输线路和监控器系统以及外场环境。首先对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和信号波形进行了参数测量,排除了发射机故障的可能;其次,调换MCU端与发射机机柜端传输线路,对调换前后的数据对比,排除了电缆逻辑传输性能故障;最后,利用万用表测量监控器双监控板测试点电压值,发现其电压值均低于标准电压,从而判定是由于外场环境的原因,通过外场排查发现航向避雷电缆下垂,把避雷电缆拉锚拧紧之后,数据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有中继的海底光缆传输系统由端站的远程供电设备(PFE)对中继器等有源设备进行供电,而海底光缆网络的远程供电系统更加复杂,为此在介绍了传统海底光缆传输系统的远程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后,重点对海底光缆网络的两种远程供电方式——串联和并联供电方式做了分析,分别对其供电效率进行了计算,并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