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王家顺  邹红霞  高永明 《微机发展》2012,(3):157-160,165
针对空间机器人,采用气浮台方式作为地面试验平台。空间机器人气浮式地面试验平台复杂度高、仿真性能要求严格,涉及众多仿真软硬件和多个分系统,如何实现各分系统、多个仿真软件及不同通信协议的集成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详细分析了空间机器人气浮式地面试验平台中的集成需求,重点研究了通信协议集成,使用虚拟仪器软件框架(VISA)和数据整合等方式实现TCP/IP、CAN、RS232等不同的通信协议之间的集成。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集成技术的运用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完全能够实现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集成,为下一步空间机器人气浮式地面试验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CAD/PDM系统间数据双向集成技术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CAD/PDM系统间点对点集成存在的维护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中间集成平台为基础的CAD/PDM系统间数据双向集成解决方案。方案包括:CAD/PDM系统间数据双向集成业务流程建模、CAD/PDM系统中的BOM和关联图文档数据表现形式、基于中间集成平台的CAD/PDM数据集成模式、嵌入式适配器、XML数据交换协议、消息机制,以及具有消息机制的SolidWorks/Mit-PDM嵌入式适配器软件开发。以某夹具产品的设计数据交换为例,验证了所提出方式的正确性。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柔性和扩展性,能实现异构CAD/PDM系统间的双向数据交换集成。  相似文献   

3.
多种数据集成接口适配组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璟玥 《工矿自动化》2012,38(8):124-127
分析了目前常见的几种数据集成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建立多种数据集成接口适配组件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中间件方式实现采集适配器,通过统一适配器实现对多种异构数据源的集成与处理及对系统集成平台的统一发布功能,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减少了业务流程执行时间,为系统平台数据集成与应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4.
基于DeviceNet总线的从设备通信适配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DeviceNet总线的泵/阀控制器从设备通信适配器是用于智能泵/阀控制器与De-viceNet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设备,用于在智能泵/阀控制器和DeviceNet网络主设备之间交换I/O数据和其它设定数据.本DeviceNet总线从设备通信适配器是独立的智能化设备,由微处理器(W78E58)、双口RAM(IDT7005)、SJA1000CAN控制器、82C251 CAN收发器、状态指示发光管、微型开关、电源线路以及其它外围电子线路所组成.设计目的是使通信接口符合DeviceNet的协议规范.  相似文献   

5.
针对企业级信息系统通信层数据交换量大,数据帧编码协议不统一,难于利用和管理的问题,设计通用数据交换中间件解决方案,将系统的数据通信层独立封装,利用DLL、ACE(自适配通信环境)、XML等技术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交换服务.设计了基于XML的数据帧结构、TCP粘包处理算法、数据流压缩、节点故障检测技术等.适配器便于数据共享与集成利用,并提供节点故障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集成适配器集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罡  黄涛  刘绍华  叶丹 《计算机科学》2006,33(3):229-233
集成适配器是构建分布应用集成的重要组件之一,能够完成应用程序间的连接、介入及转换等功能,屏蔽了应用集成复杂性.尽管集成适配器在分布应用集成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目前缺少对集成适配器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已有的适配器,给出集成适配器的基本特征并从多个视角归纳总结了集成适配器的类型,进一步分析了集成适配器的集成模式.通过对集成适配器集成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不同集成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并决定其适用范围,支持适配器的快速实现.最后,以资源适配器为例说明集成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户级通信协议BCL-3对IP协议支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志辉  马捷  陈国良  高帆 《软件学报》2003,14(9):1629-1634
为了充分利用高性能网络,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用户级通信协议.这些用户级通信协议可以获得底层硬件提供的高带宽、低延迟.然而由于它们提供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接口,用户级通信协议往往只能支持科学计算,而不能支持传统的基于Socket接口、采用核心级通信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通过增加一个IP协议支持模块,BCL-3用户级通信协议在支持科学计算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支持现有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应用程序.而且在分析TCP/IP协议软件开销的基础上,IP协议支持模块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一些优化技术,使运行在BCL-3上的TCP/IP协议可以取得很高的网络性能.改进的BCL-3已经运行在曙光3000L超级服务器上.在曙光3000L上,运行于BCL-3之上的TCP/IP协议取得了最大带宽938Mbps,最小单向延迟48.1μs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林霞  蔡声镇  吴允平  卢宇  关健  吴燕  陈锦凯 《计算机工程》2011,37(5):282-284,287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关键字的多协议数据流转换方法,分析基于特征关键字的数据帧格式描述方法,通过将通信协议数据帧格式的描述与数据流的解析转换代码相分离,实现与协议无关的数据流解析和转换。该方法用稳定的程序处理不稳定的数据流,避免不同通信协议之间的数据流转换均要编写专用解析转换程序的缺陷,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也是大多数网络应用的核心协议.介绍了TCP/IP协议栈的概念及基本工作原理,详细描述了TCP/IP协议栈的裁剪、设计和实现方案,并以单片机C8051 F340和网络控制芯片CP2200为硬件平台,设计和实现了一个面向远程工业公职领域的精简TCP/IP协议栈,包括UDP、ARP、IP及TCP等协议模块.经过精简后的协议栈代码量小,结构合理,易于移植和扩充.  相似文献   

10.
"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技术"讲座 第2讲 以太网与TCP/I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 引言以太网是IEEE 80 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ISO/OSI)的 7层结构 ,以太网标准只定义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A PARNET在制定了TCP/IP高层通信协议 ,并把以太网作为其数据链路和物理层的协议之后 ,以太网便和TCP/IP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了。以后 ,由于国际互连网采用了以太网和TCP/IP协议 ,人们甚至把如超文本连接HTTP等TCP/IP协议组放在一起 ,俗称为以太网技术 ;TCP/IP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  相似文献   

11.
段曙凯  魏士皓  范玲 《测控技术》2022,41(10):89-93
针对民机测试中测试设备的通信协议繁杂、难以进行统一管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通用接口控制文档(ICD)设计方法。利用ICD的通用性特点将其设计成工程层级、设备层级和消息层级3个层级,分别描述各类总线协议的工程测试中的设备通信活动、设备通信过程和通信消息帧。通过加载通用ICD,可实现不同总线协议的被测数据与测试设备进行集中交互,并在某型的民用飞机中的总装功能试验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多协议测试设备的通信,有效解决了测试设备通信协议种类繁多、统一管理难的问题,促进了民机集成测试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网关是用于提供协议转换,解决异构系统之间通信问题的设备。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现有协议格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通用的协议转换模板,并对常州防议进行描述和转换,部分实现协议转换的通用性,开在HIT-GPTA平台上进行了验证,解决HIT-GPTA甲台与大多数异构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智能家庭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中间通用适配层的接口访问机制,分离上层应用和底层硬件,将点对点的接口访问方式转化为总线式接口访问机制,并提供无缝集成底层网络和通信协议的接口.这种通用的接口访问机制将从根本上改变智能家庭控制系统的体系架构,使得核心控制单元能够非常灵活地满足用户应用需求和适配各种底层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实时监控系统是综合信息系统集成的难点之一。因为它们由不同厂家开发。通信协议不同 ,连接的传感器种类不同、异构性突出。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到通信协议模拟量数据的解析中 ,讨论了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 universal routing protocols, that is, protocols that can be used for any communication pattern in any network, under a stochastic model of continuous message generation.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two universal protocols, a store-and-forward and a wormhole routing protocol, and characterize their performance by the following three parameters: the maximum message generation rate for which the protocol is stable, the expected delay of a message from generation to service, and the time the protocol needs to recover from worst-case scenarios. Both protocols yield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ver all previously known continuous routing protocols. In addition, we present adaptations of our protocols to continuous routing in node-symmetric networks, butterflies, and meshes. Received October 1996, and in final form April 1997.  相似文献   

16.
17.
Constructing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rom component service specifications, each of which specifies a subfunction of the target protocol, enables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 large and complex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ncerning this construction, related techniques have been already proposed: integration of component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into a single protocol spec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ervice specifications to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needs special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equires that a large and complex service specifi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as input to produce the target protocol.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which at first integrates component service specifications into a single service specification, and then transforms the service specification into the target protocol by a protocol synthesis technique.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of view is that component integration is performed at the service specification level rather than the protocol specification level. Additionally, we define a class of ‘well-formed’ service specification which ensures correctness of the target protocol. As a result, the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can be efficiently executed in small state space without special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inally, we have show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by constructing a part of the real-life OSI protocol FTAM.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模块N-1012和EDA9083的通信协议、异协议模块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电路和程序。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重型钢构件生产中的数据孤岛,实现生产数据共享、集中监控。通过对现场设备通讯方式的研究,融合了OPC Server、TCP/IP网络技术及Modbus协议。以PLC为核心的控制器来完成现场数据采集、设备控制、通信协议转换,采用SQL、ACCESS数据库和OPC Server技术完成数据存储及提供数据服务,LabVIEW开发的上位机监控软件组成的三层网络构架。设计、开发的重型钢构件制作监控系统,实现了不同通信标准、不同通信协议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提高集成控制系统的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对于控制系统集成和开发自动化生产车间监控系统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