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指出了目前虹吸雨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确定虹吸雨水系统压力流工作状态流量的方法,即采用假定流量设计系统,根据系统确定流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排水系统提标需求的日趋普遍,同一雨水系统采用不同雨水标准的情况日益增多。为此,针对分别计算法、节点流量法、邓氏计算法、高标计算法等4类计算方法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对不同设计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及排水效果比较,为采用不同雨水标准的雨水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发现同一雨水系统采用不同雨水标准,在高标区、低标区地面标高基本持平时:不宜采用分别计算法进行计算;可采用邓氏计算法进行设计计算,但应对其K值进行修正,K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设计重现期、末端出流能力、管道覆土深度、地面高程等,在具体的采用过程中应结合计算和模型模拟适当优化确定;广义上高标计算法可视为邓氏计算法的特例;节点流量法则主要适用于包含地道泵站等局部强排的系统设计。如果要高标区、低标区同步达到设计标准,可选择的方法还有改善高标区的排水条件及增设调蓄设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雨水集蓄利用系统、雨水渗透设施、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及水质控制系统等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市雨水花园设计,由智能控制系统、末端感知系统、节水灌溉系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信息管理平台五大功能模块构建智慧型雨水花园系统。同时分析了各系统的功能与应用,以期为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截污下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展城市雨水综合利用为目的,本文介绍了由雨水入水口截污套件、下渗型雨水管涵和用于雨水检查井的截污清污装置组成的一种新型城镇道路雨水截污下渗系统。对各组件的背景技术,实现原理与设计方案、功能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详细论述。组件1能够拦截直径≥2mm的异形固体污垢,改善雨水水质,预防因污垢沉淀造成的排水管道堵塞。组件2能够实现地下水源补给,提升排水管道泄流能力,减轻泄洪河道下游压力和实现废物利用。组件3能够实现雨水泄流过程中的第2次截污和大幅度提高雨水检查井的清污效率。该系统提倡配套使用,也可独立使用,广泛适用于城镇道路雨水排水管网的设计与改造。  相似文献   

6.
源头雨水控制项目中外排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应考虑雨水控制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折损作用,否则会产生诸多弊端。雨水管道起点集水时间为上游雨水控制系统的降雨历时,可取15min;外排雨水的径流系数应为下垫面径流总量扣减有效截留雨量后与下垫面降雨总量之比;有效截留雨水量应根据蓄(储)水设施的有效容积、汇水面积、日径流量、日渗透量、3日回用雨水量进行水力平衡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屋面雨水排水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了我国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提出屋面雨水排水系统重力流、两相流和满流(压力、虹吸)三种流态的设计理论,不同的流态其设计参数和应用条件不同.两相流介于重力流和满流之间,排水量弹性大,系统设计应了解雨水斗的排水能力与斗前水深的关系.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是采用斗中斗的方式加大斗前水深,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实现完全满流排水,安全度要通过提高重现期来保证;两相流雨水排水系统采用雨水排水的中间流态,系统排水有很大的富裕量,符合降雨过程的大部分实际情况,安全度高.最后提出了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应注意的7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屋面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秉政 《给水排水》2005,31(3):78-79
通过分析比较压力流和重力流雨水系统计算方法,论述了压力流系统提高设计重现期的必要性,并指出了重力流系统计算方法无论是雨水斗的泄水能力还是立管的泄水流量,规范提供的设计参数都留有较大的裕量,建议对重力流与压力流系统的重现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贵文  沈齐婷  戴会超  袁岳 《水利学报》2017,48(8):1002-1008
为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和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基于海绵城市倡导的雨水就地积存、渗透等理念,本文针对屋面雨水位置水头大、集水效率高的特点,提出利用滑轮组原理对重力流雨水过程自动弃流与收集、利用多种传感器技术以及单片机原理对雨水智能洁净收集与涵养地下水等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通过分析雨水收集过程和涵养地下水过程,论证了调控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利用绿色屋顶系统滞留雨水技术,并归纳出绿色屋顶的施工工艺流程。屋面雨水源头减排与调控方法研究为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涝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汇水面积极大且造型比较独特,由于屋面雨水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与传统的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相比,既可减少雨水斗和雨水管的使用数量,又可减少施工周期,故主题馆屋面雨水系统采用了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针对其屋面的特点,进行了雨水排放模拟试验,确保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能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