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俊田  李斌  郑玉萍  宋海波  杲先进 《特种油气藏》2016,23(4):37-41,152-153
红台地区中侏罗统油气藏类型多,成藏条件优越。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化验等资料,分析了西山窑组四段油气藏类型和成藏主控因素,以指导该区低饱和度油气藏勘探。结果表明:该油气藏属于低饱和度油气藏,油气富集受控于储集层物性,紧邻生烃中心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的储集砂体;油气以纵向运移为主,中晚燕山期形成的逆冲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古构造控制了油气聚集,低幅度构造背景、后期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区域是该油气藏大面积形成和保存的基础。下一步应围绕疙北鼻隆区和红台2、3号主体构造,寻找断块、断鼻型低饱和度油气藏,扩展疙瘩台-红台斜坡带具有古构造背景、受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气藏,以扩大该区低饱和度油气藏的勘探规模。  相似文献   

2.
疙瘩台—红台构造带紧邻小草湖洼陷生烃中心,随着勘探研究的不断深入,目标层系由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七克台组向西山窑组拓展。研究表明,红台地区西山窑组油藏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藏主要为发育在构造背景上的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晚燕山期古构造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优势路径和方向,北东向逆冲推覆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另研究表明,造成红台地区西山窑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主要因素为储层致密所致,孔喉半径小,排驱压力大是形成低饱和度油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侏罗系三工河组低阻油层广泛分布,油水界面不清晰,油层形成机理复杂,识别难度大。根据玛湖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油层地质特征,结合化验分析、试油试采、录井、测井等资料,系统剖析油层低阻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工河组二段储集层岩屑以凝灰岩为主,压实与溶蚀作用使储集层微裂缝和微孔发育,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化,束缚水饱和度偏高;束缚水饱和度偏高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三工河组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储集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黏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蒙混层为主,为油层低阻的次要因素。该研究成果在研究区油层识别中应用效果良好,为玛湖凹陷三工河组低阻油层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三工河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研究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万珍 《吐哈油气》2006,11(4):301-30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火焰山逆掩构造带火焰山断裂上下盘中下侏罗统发现多个油藏,产层普遍为油水同出,油藏多为低幅度、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其中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油藏最为典型。火焰山构造三工河组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圈闭幅度小,油气聚集驱动压力小;储层物性差,细毛细管孔隙体积大,孔隙结构复杂,油驱替地层水的程度低,地层条件下可动油水共存;微孔隙发育,泥质呈分散状,束缚水含量高。探讨油水同产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对这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向阳 《录井工程》2009,20(2):42-46
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储集层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致使油层测井电阻率响应特征不明显,常规方法识别油水层难度增大。通过概述新疆塔北地区中生界、新生界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从高矿化度地层水、高束缚水饱和度、微孔隙发育、高泥质含量、轻质油气、半封闭断层及低幅度构造7个方面剖析了导致油层电阻率减小的机理。针对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点,筒述了现场综合录井过程中利用气测录井、定量荧光、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及核磁共振技术进行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识别。应用实例表明,录井资料在识别与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中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是识别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普遍发育低饱和度油藏,平面上多集中在台北凹陷正向构造,纵向上主要赋存于西山窑组和三工河组。研究区低饱和度油藏基本特征为含油饱和度低、储集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储集层改造后高产、长期油水同出。为了解该类油藏成因,基于储集层、构造、成藏演化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和构造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一是压实减孔、细孔微喉造成油气充注不彻底,导致低含油饱和度;二是夹层或遮挡层的存在,油气藏被分割,阻碍了油气纵向调整;三是低幅度构造成藏动力不足,影响含油饱和度;四是后期构造活动对古油藏的调整破坏导致含油饱和度低。综合分析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低饱和度油藏剩余资源量大,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储集层甜点与继承性正向构造叠合区,是寻找相对高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借助地震、试油、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一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特征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油藏具有低幅度、多层系叠合、一砂一藏和边底水活跃的特点,其分布受到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普遍存在较宽的油水过渡带。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位置远离生烃中心,成藏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圈闭内油水未能充分分异,是造成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重要原因。此外,较低的构造幅度、黏土矿物在储集层中的广泛分布以及储集层内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因素也是导致油气对孔隙水驱替不充分、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低电率阻油气层主要分布在台北凹陷西部,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主要原因有高矿化度地层水、微孔隙发育、高泥质含量、低幅度构造所造成的低含油饱和度等因素.通过电阻增大率图版、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和阵列感应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新技术的应用,总结了一套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测井解释和评价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新增探明、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 251.92×104t,溶解气10.13×109m3.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油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埋深为5 600~6 400 m,为深层—超深层低孔低渗储集层。为揭示储集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沥青荧光颜色分析等手段,分析了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储集层特征、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油气充注史。研究结果表明,永进油田西山窑组经历了3期成岩—油气充注过程,每期成岩作用均因一期油气充注而终止;第一期充注的原油在构造抬升过程中遭受氧化,生成大量碳质沥青占据孔隙;第二期成岩作用末期发生大规模油气充注,形成超压油藏,油气充注抑制了储集层胶结减孔作用,溶解早期孔隙中充填的碳质沥青增加储集层空间,是油气成藏及储集层物性改善和保持的关键期,该期所成油藏是永进油田主要的勘探目标;第三期成岩作用,地层快速深埋压实,储集层物性变差,该期有少量高成熟油气充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吐哈盆地红台地区西山窑组低饱和度油气藏解释符合率低的难题,通过对全烃的校正以及单位全烃异常幅度面积的计算,建立了单位全烃异常幅度面积与平衡比(Bh)解释图板,对低饱和度油气藏气水同层、油水同层和含油(气)水层、水层有了较好的区分,录井解释符合率高达91.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简便、有效,得到了用户认可。红台地区低饱和度油气藏单位全烃异常幅度面积图板虽然解释评价符合率较高,但油水同层与含油水层有时会出现重叠的特殊情况,解释结论难于确定,该情况下可结合录井的荧光分析、岩心观察以及测井等资料,综合确定解释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图尔盖盆地WTK油田白垩系油藏低阻油层发育广泛、识别难度大的现状,利用岩心分析与测井资料,对该区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研究,并结合试油等资料,探索油、水层识别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从沉积过程储集层岩性与黏土矿物含量、成岩作用中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分布、成藏过程中油水分异等内因及钻探过程中测量方法精度等外因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区油层低阻主控因素为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与高束缚水饱和度和矿化度引起的导电性,构造幅度低与油层厚度薄为次要因素。通过对储集层导电模型分析,基于地层水与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构建电性特征与流体饱和度对应关系,分层系建立低阻油层定量评价模型,划分各流体类型下限标准,实现流体精确识别。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测井解释与实际生产匹配程度88.2%,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油气藏形成机理出发,分析了油气藏中孔隙结构和聚集驱动力对原始饱和度形成所起的作用。油气在驱动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构造顶部较大的孔隙喉道相连接的大孔隙中聚集,随着油气柱高度的增加(即驱动力的增加),油气才能进一步进入较小的孔隙喉道中,油藏中距自由水界面越高,油气饱和度则越大。据此,建立了油气藏高度和孔隙物性参数与气藏饱和度的关系,进而可对油气藏饱和度进行预测。经实际应用并用毛管压力资料和核磁实验资料获得的饱和度进行对比,饱和度的平均误差在1%以内。该方法还可用于缺少电阻率测井资料或电阻率曲线受井眼和泥浆侵入严重影响而无法使用等情况的饱和度预测中。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集层埋藏深、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孔渗关系及孔隙结构复杂,储集层有效性识别困难。测井束缚水饱和度的大小和录井气测全烃数值的高低均是识别储集层有效性的关键参数。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数据,分别从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储集层分为单峰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大于30%和双峰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小于30%两类,并分别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准确求取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同时利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补偿密度、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等测井关键参数与录井关键参数气测全烃数值绘制储集层有效性识别图板,建立了储集层有效性测录井关键参数判别标准,用于苏里格气田苏20区块和苏76区块50余口井307层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通过生产数据验证符合284层,储集层有效性识别符合率达到92.5%,生产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小草湖洼陷紧邻生油洼陷,随着研究的深入,勘探层系由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向西山窑组拓展,油气藏类型由构造型向构造-岩性型转变,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及分析测试等成果,系统开展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油气成藏受控于构造、岩性、断层三重因素,南北向左旋走滑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控制着储集层砂体的平面分布,晚燕山及早喜山期古构造控制油气的运聚及规模;红台-大步构造带东段剩余圈闭多,油气运聚系统良好,砂体发育,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鄯勒低渗透油气藏储层物性差,纵向上存在2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对应于西山窑组二段和三工河组油层.次生孔隙发育带钾长石溶蚀强烈,自生高岭石很发育,相对含量大于25%,以蠕虫状和书页状分布于骨架颗粒间.大量自生高岭石发育所需的开放一半开放流体体系同时也有利于油气富集.根据成岩作用特点及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对西山窑组二段储层划分了3种成岩-储集相,评价了不同成岩作用相互作用下的次生孔隙发育的程度.此外,沉积条件决定了砂体原始物性的好坏,后期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又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三者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油气的富集程度,是鄯勒地区西山窑组背斜型油藏的储油机理.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相似文献   

17.
辽河滩海葵东地区低阻油气层发育,但其成因机理不明,测井识别难度大。通过对研究区岩性、微观结构、黏土矿物、含油幅度、钻井液等深入分析可知,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幅度和盐水钻井液侵入是低阻油气层形成的三大成因。为解决钻井液侵入而无法准确识别流体性质等难题,从不同测井技术原理出发,针对不同类型成因机理优选合适的测井评价技术。研究表明:高束缚水饱和度造成的低阻油气层,应优选核磁共振测井;盐水钻井液侵入和砂泥岩薄互层造成的低阻油气层,应优选具有不同探测深度的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该研究可为辽河油田其他低阻油气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濮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濮凹陷北部濮城地区深层沙三段的中、上亚段低电阻率(小于2Ω·m)油层主要分布在构造低部位或地层倾角较为平缓区块的构造较低部位,其形成主要与储集层粒度细(粒度中值一般小于0.1mm)、伊利石含量高(占黏土矿物的70%~90%)、泥质含量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总矿化度平均28.5g/L)、微孔隙发育(孔隙半径小于0.1μm)、构造平缓等因素有关。综合研究钻井、系统取心、试油等资料,分析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根据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的特点,用“可动水分析法”确定油层可动水含量,是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图4表2参5  相似文献   

19.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普遍存在束缚水,其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流动机理对储层含气性和微观渗流影响较大。通过选取川西坳陷不同类型气藏的岩样,开展半渗透隔板法实验分析,揭示微观孔隙结构与束缚水赋存状态、产出机理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储层具有不同的束缚水饱和度分布特征,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束缚水饱和度的内因。孔隙半径较大,但片状或缩颈状喉道发育,孔喉分选性差且微细孔喉较多,原始地层水易被捕集在孔喉尺寸急剧变化处或微细孔喉中,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偏高;而孔隙缩小型、管束状喉道较发育,孔喉分选性较好,微细孔喉较少或者孔喉体积比小,束缚水饱和度相对较低。②部分高值束缚水在较大压力梯度的作用或可动水的诱导下,水可转化为临界水,最终成为可动水参与流动,随天然气产出。结论认为,开发初期应控制生产压差,一旦原始束缚水开始参与流动,将加剧气井产水和开发中后期井筒积液。  相似文献   

20.
川东南地区须家河组低阻气层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气层普遍具有低阻特征,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气、水关系复杂,识别难度大。利用岩心分析化验、录井、测井、构造及试油等资料,结合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入手,对该区低阻气层成因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剖析。研究表明,造成该区低阻气层的主控因素为:①低幅度构造背景下发育低孔、低渗泥质砂岩储层;②孔隙结构复杂,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③低能沉积环境下储层颗粒细,泥质含量较高,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及局部导电矿物富集。储层物性与电阻率呈一定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