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岩石结构复杂的低孔渗储层中,如何根据已有的岩芯、测井等资料来更加精确地求取储层物性参数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困难的。不同工区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储集特征各不相同,因此也应对不同的测井解释模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工区的岩芯、测井资料,利用交会图和直方图技术建立了针对本工区的储层测井解释模型,提高了本工区低孔渗储层的测井解释精度,为后期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崭新思路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湖凹陷龙岗地区戴南组储层研究较少,测井解释程度低且符合率偏低等,首先综合测井、录井、岩芯分析等资料,分析了龙岗地区戴南组低孔低渗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等特征及四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四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对于金湖凹陷龙岗地区戴南组储层的测井解释及储层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凹陷曙光油田曙三区为构造岩性油藏,综合运用钻井、岩石薄片、物性分析、铸体、压汞、测井二次解释等资料,从层内、层间和平面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曙三区沙四段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4.
在明确广义上的储层概念后,对比性地概括了超致密砂岩的定义,给出其定量的物性上线,并根据川西须家河组的超致密砂岩层段的特征研究给出了该地区超致密砂岩的岩性、物性与电性特征。利用测井曲线、成像测井资料,通过建立模型得到裂缝识别方法;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岩心孔渗异常关系曲线和试井分析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或测井解释渗透率的关系异常,得到识别超致密砂岩气的其他证据方法,从而完成超致密砂岩气层测井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测井资料入手,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钻井取芯及录井测井资料,确定了北三台油田西泉X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含油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采用交会图法建立测井孔隙度解释模型和渗透率解释模型,采用Archie公式建立了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建立了该区域油水层解释图版,明确了该区油水层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1])。研究表明,该区储层的储集性能好坏主要受岩性和物性影响,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它们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2.78%和14.42×10~(-3)μm~2,根据砂岩油藏划分标准(据中石油标准,1998年),确定其为中孔低渗储层。综合四性关系及油水层解释图版确定的孔隙度下限值为18%,渗透率下限值为1.5×10~(-3)μm~2;含油饱和度确定为油层、油水同层不小于45%,水层及干层小于45%。为后续的储量计算、储层评价和增产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胜坨油田三区东营组三段(以下简称东三段)为例,依据研究区辫状河储层的实际测井资料,研究了水淹后油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水淹层测井响应的变化特征,建立了测井多井水淹层定量评价模型,进而对600余口井测井资料进行了水淹层处理评价。依据处理出的水淹层参数的特点,提出了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率综合划分水淹层的标准,将水淹层划分为3个级别,经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对比与验证,水淹级别判别符合率为80%。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断块油藏的特点,引入"主因素定量"数学方法,将水淹层划分为3种类型,即好储层(Ⅰ)、较好储层(Ⅱ)、一般或较差储层(Ⅲ),评价结果与钻井所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子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长6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是主力产油层,具有较为复杂的油水分布规律。为了更加高效合理地进行该区的勘探开发工作,对子长油田长6储层有效厚度及油层识别进行了研究,结合测井、岩心、试油试采等资料,用经验统计法确定物性下限,用交会图法确定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下限。按照所得参数标准对研究区开展测井解释工作,同时与试油试采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测井解释符合率高达95.3%,说明解释标准很适合该研究区。  相似文献   

8.
建南地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泥页岩发育,邻井多口井在该段普遍见良好的油气显示。页岩气储层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属于泥岩性质储层,具有低孔隙、超低渗透率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建南构造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页岩气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气性特征及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结合岩心、气测录井、试气等资料统计分析出页岩气储层的物性和电性下限值,进一步建立有效厚度解释图版,定量得出页岩气层的解释下限标准,为页岩气的评价解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西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储层主力煤层段井眼扩径与垮塌现象严重,密度与声波测井曲线受井眼环境影响较大。针对该问题首先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研究区主力煤层的井眼扩径与密度、声波测井响应失真的关系,然后基于研究区受扩径影响较小的测井资料与室内实验分析资料结合岩石物理分析方法对测井资料进行校正。利用校正后的测井由线进行井—震标定后的结果与煤岩地层物性匹配较好,为煤层气储层预测提供可靠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10.
贵州煤田测井煤、岩解释主要采用三侧向电阻率(LL3)、长源距伽马伽马(GGL)、自然伽马(GR)3种参数的物性曲线。有些岩层的物性反映呈交叉现象;比如粉砂岩的物性反映与泥质含量的多少有关,泥质含量高时,物性反映接近泥岩,泥质含量低时物性反映接近细砂岩;石灰岩的物性反映呈高电阻率、低密度、低放射性的特征,较纯的细砂岩在物性反映上与其相似。在测井资料解释中,准确地划分各煤田的煤(岩)层,能给地质资料的整理及对比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因此充分了解各勘查区或煤田的岩层特征对测井资料解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显华  唐剑茹  刘强 《中州煤炭》2021,(10):110-115
油气田中的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难度相对较大,主要以该类型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对某油气田低孔低渗储层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储层的四性关系,发现电性与岩性、含油性与岩性、物性与含油性之间都存在重要的关系,是开展测井评价工作的基础。构建了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定量计算模型。制定了油层、油水同层、水层以及干层之间的解释标准,并以2口典型井为例进行了定量测井综合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盐下储层,相继发现了一批高产工业气流井及一批低产、低效井,充分显示了盐下天然气分布的复杂性,给今后勘探部署决策增大了难度。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钻井岩芯观察与描述、镜下鉴定、实验室相关实验测试,同时引入构造应力场及流体势场数值模拟及构造曲率计算技术,系统研究盐下主力储层马五7亚段和马五9亚段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沉积相带影响储层的储集性,天然裂缝影响气藏的分布,平面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工区中西部白云岩相对较厚的颗粒滩沉积微相中,其原因主要是该微相中天然裂缝系统发育,有效地改善了颗粒滩沉积微相储层的储集性能。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天然气从高压低孔隙地带向低压高孔隙带运移与富集,微幅构造对气藏富集的控制作用明显,本区高产气井均位于鼻隆及其两侧的鼻翼位置。该研究为今后盐下气藏的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开采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天宇 《中国矿业》2014,23(6):14-18
美国页岩气开采历程表明准确认识页岩气开采机理是页岩气得以成功开采的关键,文章深入分析了页岩气开采机理中储层概念化物理模型、页岩气开采理论模型、页岩气开采模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正确认识必须首先建立适合中国页岩气储层岩石微观结构的物理模型;②中国含气页岩储层埋深较大,其所处的应力环境较为复杂,页岩气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地应力变化均发生变化,中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研究必须考虑地应力的影响;③需结合中国含气页岩储层的实际情况,基于适合中国页岩气开采机理的理论模型,发展相应页岩气开采的数值模拟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致密砂岩、碳酸盐岩油气层录井随钻评价方法,以及最新页岩气录井研究成果,给出了页岩气储层随钻评价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与评价标准、解释交会图,并结合在中上扬子地台川东褶皱带石柱复向斜钻探成功的J111井实钻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大家进行页岩气、致密砂岩气、致密碳酸盐岩气解释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河北省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揭示其耦合成藏作用,采用等温吸附、TOC含量测试、X衍射、岩石热解、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显微组分镜鉴、脉冲渗透率等试验测试,对源-储地化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各赋煤构造区煤系沉积-构造演化史,进行煤系天然气资源评价并揭示其成藏作用。结果显示:河北省煤系天然气资源丰富,煤层气资源量39 015×108m3,页岩气资源量33 447×108m3,致密砂岩气资源量24 000×108m3,石炭二叠系占绝对优势;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为主,成熟度Ro介于0.5%~3.0%,以成熟—过成熟阶段为主;煤对煤系天然气藏起决定作用,富有机质泥页岩起关键作用,泥页岩的厚度优势弥补了有机质"欠缺";煤系储层连通性较好,属低孔低渗型,二次生烃作用是煤系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共生调节机制煤层气表现为层间调节,页岩气为层内调节,砂岩气为协调调节;基于共生调节机制和空间叠置关系,将煤系天然气藏分为"远源"致密砂岩气藏、"自源"页岩气/煤层气藏和"自源+他源"叠合气藏3类,后者包括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The enriched characters of methane content in the main coal seam of Yunnan??s Laochang coal mine was analyzed through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 condi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a: structure type, hydrogeology condition, coal reservoir??s macerals, ash, water content, and so on. The geology factors of controlling gas in Laochang coal mine were illustrated; and the different geology models of controlling gas of geologic condition coupling were posed.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region, the methane contents of the main coal seams decrease gradually from middle to all around it; the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is higher than the west. In the local area, the methane content of anticline axis is higher, and the gas content is reduced to both wings and plunging crown. On macroscopic view, the distribution of methane content in coal-beds was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type. On microscopic view, the methane content in coal-beds is mainly involved in coal reservoir??s macerals, ash content, and water content. The enriched characters of CBM in the research area are mainly the result of structure-hydrogeology-petrophysics coupling controls of CBM. On the basis of abov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methane content in coalbeds, the research area was divided into low gas area, middle gas area, and high gas area.  相似文献   

17.
姜天阳  王广达 《矿冶》2017,26(5):90-94
针对页岩气开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储层损害问题,笔者从构造特征、孔渗结构、温度压力、地层水组分、层系特征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沁水盆地页岩气储层特征。通过对岩样进行的TOC测试、Ro测试、扫描电镜分析、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及含气量分析,得到了储层存在潜在的水敏、速敏和酸敏损害,考虑到页岩储层渗透率低、层理和微裂缝发育丰富等特点,储层也会存在一定的固相损害和应力敏感特性,钻井过程中应注意预防这些伤害。  相似文献   

18.
以煤系天然气开发促进中国煤层气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程度,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分析了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提出1 200 m以深煤层蕴藏十分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且多与致密砂岩气叠合共生,展现了煤系天然气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根据煤层气及煤系砂岩气开发特点,对煤层气及煤系砂岩气划分为自生自储型、内生外储型2类气藏模式,提出将煤系的煤层与砂岩互层段,统一作为目的层进行综合评价,在垂向上拓展勘探开发空间,显著增加资源丰度,同时煤层与砂岩立体压裂改造也比单一煤层压裂更能提高储层改造效果,并提出煤系天然气综合勘探开发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部条件下煤储层关键参数的识别是煤层气开发评价的基础。基于鄂尔多斯东缘临兴区块深部煤层气勘探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朗格缪尔体积随镜质组反射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朗格缪尔压力与镜质组反射率呈"U"型变化,两者均在2.5%Ro,max左右出现转折。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基于实测含气饱和度与煤层埋深的关系,建立了含校正系数的深部煤层含气量计算模型。山西组4+5号煤层预测含气量6.7~22.1 m3/t;本溪组8+9号煤层含气量在12~20 m3/t,在平面上总体均呈东低西高展布。4+5号煤预测临界解吸压力介于1.03~9.40 MPa,临储比介于0.11~0.63,平均为0.33;8+9号煤预测临界解吸压力介于1.27~10.47 MPa,临储比介于0.12~0.64,平均0.334。在平面上,4+5号煤临界解吸压力与临储比均呈西高东低、西北部最高展布,而8+9号煤总体呈北高南低展布。  相似文献   

20.
深层水平井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深层致密气埋藏深,储层砾岩、火山岩裂缝发育,水敏性强,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失、垮塌、缩径及高温钻井液性能变差等复杂,且深层水平井钻进会带来摩阻、携岩和储层污染及使用油基钻井液存在成本高、后期环保压力大等难题,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经验基础上,从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及深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出发,明确了钻井液技术对策,通过开展聚胺和聚醚多元醇"双聚"抑制、封堵防塌剂的研究,配合自主研制的新型高效随钻封堵材料,研发出一套适合于深层致密气藏水平井施工的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封堵防塌、井眼清洁和润滑防卡能力,抗温达18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深层水平井漏失、垮塌、携屑、润滑问题和储层保护问题,保证了深层水平井的顺利施工,创造了大庆油田深层水平井钻井周期最短(109d),井深最深(5048 m),水平段最长(969.22 m),井底温度最高(180℃)等几项新纪录,完全满足了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气藏的钻探需求,为深层水平井安全、快速、高效钻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