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LED照明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LED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为了获得不同光束角的LED照明产品产生蓝光危害的影响情况,本文针对8种不同类型的LED照明产品进行了配光测试以及蓝光危害测试,获得了这8种LED照明产品的光束角、蓝光危害等级以及最大允许照射时间。最终通过将光束角与蓝光危害数值进行分析可知蓝光危害随着光束角的减小而逐渐增强;通过将蓝光危害与最大允许照射时间进行分析可知最大允许照射时间随着蓝光危害的增强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照明的基本功能、光生物安全、非视觉生物效应等等各种因素。本文从RGBA单色光LED混光得到白光LED光源的原理出发,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具有较高的显色指数Ra和辐射发光效率LER。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组合白光中蓝光成分的含量,降低视网膜位置的蓝光危害加权辐照度值EB,从而减少光源的潜在性蓝光危害,获得较为健康的LED光谱分布,满足健康照明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LED照明产品可能存在危害的原因及其光生物安全检测标准体系,运用IEC/TR62778—2012《IEC 62471中关于蓝光对光源和灯具的危害评估的应用》技术报告及国际照明委员会DSH1039A:2013决议测试分析LED灯具的视网膜蓝光危害,讨论LED灯具蓝光危害的测试方法与测试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从LED蓝光危害的产生和危害作用进行分析,正确认识RLED蓝光危害,并结合富蓝化光环境问题,探讨LED照明产品如何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及分析各检测机构对于LED照明产品光生物安全性的检测水平,国家光电产品光辐射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了15家实验室参加LED照明产品的灯的危险等级、亮度值和视网膜蓝光危害值比对试验。本文参照能力验证的统计和评价方法处理比对结果数据,其中用到了事先约定方法和Z比分数判定法对各项比对参数进行评价。统计结果表明,各比对实验室灯的危险等级判定基本一致,但亮度值和视网膜蓝光危害值稳健CV值偏大,且存在问题结果和离群结果。各检测机构和仪器厂家应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光生物安全性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光辐射危害的分类和LED发光光谱的特点,阐述了国内外光生物安全标准的发展历程和执行情况;接着,结合上海市质检院组织开展的LED照明产品风险监测工作,详细分析了LED照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蓝光危害;最后,根据检测结果给出了具体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按照现行的国内外标准GB/T20145-2006/CIE S009/E:2002和CTL-0744__2009-laset。决议对各类LED照明产品进行的光生物安全的检测及评判结果.并且较客观地分析了目前我国LED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的实际情况。另外,本文还根据国际上研究的蓝光对人的司辰节律的影响.分析并且提出了正确的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及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蓝光为基础的LED照明可能存在光生物安全问题。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室内照明用LED灯产品的试验研究,获取LED室内照明产品光生物安全现状,分析影响光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种更为严格的光生物安全分析方案。  相似文献   

9.
光除了提供光亮,刺激视觉形成外,还会对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促使功能照明向健康照明发展。本文结合光在视觉和非视觉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短波蓝光的危害及长波蓝光的生物效应,在太阳光光谱的基础上对蓝光波段进行能量分布修正,设计出健康的光谱能量分布曲线,进而开发出健康照明用类太阳光LED器件。  相似文献   

10.
正和荧光灯相比,LED灯具是否更适合教室照明?LED灯具会产生蓝光危害吗?在"六六爱眼日"来临之际,温州市教育局牵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组织召开了"关于温州市中小学教室安装LED灯具蓝光危害等事宜专家论证会",邀请专家通过线上线下联合会议的形式,对LED照明的技术先进性、光辐射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郝洛西教授,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杭州三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牟同升教授,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林燕丹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19~20日,由中国照明学会与台湾区照明灯具输出业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第二十二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在中山召开。会上,上海市照明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教授俞安琪作了题为"LED蓝光的视觉危害和视觉影响"的主题报告,认为LED照明蓝光的视觉危害是由直接照射到眼睛的过强辐亮度造成,与光成像面积有关;台湾科技大学电机系教授萧弘清作了"风光互补LED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2.
IEC TR 62778︰2012及2014是继IEC 62471︰2006之后为进一步完善、规范和引导照明特别是LED照明发展的国际标准。其一大核心内容是为了简化光源和灯具蓝光危害的测量和分级,采用将初级光源的光生物安全信息向下一级照明产品传递,其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由于IEC TR 62778对实际照明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考虑不周,简单地依据"亮度守恒定律"作为传递初级光源至下一级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上限值的结论过于武断,致使其不可操作。  相似文献   

13.
《电机电器技术》2012,(1):19-19
1.LED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发全的危害等级如何分类?答:根据IEC62471: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第6条款:灯分类,主要是对灯进行分类,但对于灯具和其他灯系统可进行相似分类。  相似文献   

14.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照明产品光效、亮度不断提高,光对人体皮肤、眼睛的危害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光生物安全的评价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1套专门针对灯的光生物安全性的测试系统,对室内常用的几款LED灯具进行了光生物安全测试,涵盖辐射照度、辐射亮度、表观光源等项目测试,并在LED光生物安全相关标准及相应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较容易忽视的检测细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白光LED光源的广泛应用,蓝光危害问题也愈加受到人们关注。蓝光危害的内涵,既包括波长在400~500 nm的光辐射对人体视网膜的潜在伤害,也包括蓝光所引起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在光生物安全的相关标准中,对蓝光危害的计算方法、测量方案和等级评价划分标准做出了指导性规定。但经过分析可知,受制于测量条件,这些规定并不适用于真实光环境中某一位置蓝光危害的测量。因此,文章提出了基于实际光环境的蓝光危害测量方法,并对与蓝光危害问题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汽车前照灯的光生物安全和测试方法。依据汽车照明光源的光谱组成和特点,确定了汽车前照灯光生物危害为视网膜热伤害、视网膜蓝光危害和眼睛的近紫外危害,波长范围320nm~1400nm,最大照射时间为36s;根据汽车前照灯的光强分布特点,确定了测试点、测试距离和测量视场。用2组6个HID和LED前照灯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理论估值相符合。上述方法和限值能较好地评判汽车前照灯的光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分别对车用卤素前照灯(Philips,H7)与LED前照灯(德国KEM公司的LED Headlight 2S)的光生物安全性(包括视网膜蓝光危害、视网膜热危害、眼睛近紫外危害)进行了测试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和测试原理是GB 20145—2006《灯与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所作出的有关规定。实验采用光色电综合分析系统和OST-300光辐射安全测试系统,分别测得卤素前照灯与LED前照灯的光谱特性,分析光谱的组成特点以及分别测试卤素灯与LED灯所产生的蓝光危害值、光谱辐射亮度值、光谱辐射照度值。再分别计算出其视网膜热危害值、眼睛的近紫外危害值及他们的曝辐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所产生的视网膜热危害及近紫外危害均可忽略不计,LED的蓝光危害值达到1 783 W·m~(-2)·sr~(-1),远远高于卤素车灯,LED的显色指数为72.9,显色性差,远低于卤素车灯。根据测试的结果与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LED前照灯面临的显色指数低、蓝光危害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LED车灯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LED照明检测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所采取的新技术,分析并探讨了LED的热特性、LED视觉应用中的高显色LED、视网膜蓝光危害富蓝化照明对昼夜节律的影响以及频闪等问题,希望引起业界对LED照明检测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过量的蓝光辐射会对视网膜造成损伤,损伤程度取决于眼睛接收到蓝光辐射强度。在室内空间照明中,照明距离、视线方向、光源光谱等多种因素与光辐射强度相关。为了得出照明距离和照明强度与蓝光辐射强度的关系,我们测量并计算了5000 K LED照明光源在7种不同照明强度和4种照明距离下的光谱能量分布及蓝光辐射强度。结果表明:照明强度越大或照明距离越小,人眼处的蓝光辐射强度越大;不超过3000 lx的5000 K LED照明,人坐立或站立时眼睛处的蓝光辐射强度在安全限值内。  相似文献   

20.
光源蓝光危害的测试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LED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于其使用安全性的讨论也日趋激烈:LED是否存在蓝光危害呢?为了能够以科学的事实来解释这一问题,我们就一些光源的蓝光危害展开了测试与评估。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成像亮度计来测试光源蓝光危害的方法,通过光源的光谱和最大亮度,分别计算光源的蓝光危害效率以及蓝光安全亮度和照度上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色温低于6500K的光源,只要其亮度不超过100kcdm–2,或照度不超过1000lx,就是蓝光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