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存远望     
“在我还没接触设计之前,从未想过自己如今深坠于此.” 我所从事的是一份非常需要好奇和想象的行业,幸运的是这种感觉一直陪伴着我:四年来,自己先后完成了近60个设计项目。而现在,你若问我对设计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2.
Q=你应该从大二就开始了兼职设计工作。当初什么样的机会让你和设计有了实践上的接轨?当时的你最希望从实践中获得的东西是什么?后来到底得到了怎样的收获?A——我初次参与设计兼职工作是在大二时的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介绍我与其他两位同学与几家展览公司进行一些接触。当时是上海会展行业初步呈现规模、开始发展壮大的时期.有些展示公司由于业务繁忙,需要一些勤奋肯干的兼职学生参与设计,于是就有机会开始了最初的实践。后来也逐渐接触了另几家会展公司,参与了更多的展示设计工作,可以说基本上在大学的设计实践绎聆伞部来自干展示展览设计.  相似文献   

3.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会撑起地球”。长久以来西方人一直对寻找这个支点抱有浓厚兴趣。在某种意义上,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他可能通过思考寻找到这样一个支点。他说:“你可以怀疑任何事情,但不能怀疑你正在怀疑这件事。”对他来讲,“我”毫无疑问意味着是一个支点。然而,阿基米德无法通过这个点来移动地球。  相似文献   

4.
“5G”时代背景下,推动老年人数字化产品服务设计的创新发展已成为迫切的需要。研究论述了“互联网+”平台下老年人数字化产品服务设计遵循的原则与老年人数字化产品发展的趋势和前景。通过分析传统产品设计行业中关于老年人产品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方向,总结了当今老年人数字化产品存在的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服务设计的问题。并且在老年人感官感觉特征、生理行为特征和心理情感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老年手机等案例,分析并论述了老年人数字化产品服务设计的原则。以老年人数字化产品服务设计为例,探讨了“互联网+”模式下,针对特定群体的数字化产品服务设计应遵循的简洁性、易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基本原则,综合“互联网+”平台、产品服务设计、数字信息技术等创新平台与技术,为促进老年人数字化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设计策略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技术、娱乐以及设计年度会议是任何一个工程师都不能错过的盛事我肯定是疯了。飞越大半个地球到这里仅仅是为了参加一个视频会议。英特尔公司的HR人员一定会非常骄傲,由于他们拥有整套视频会议设备,只需支付极少的费用就能完成招聘。但是,嘿!这是TED(技术、娱乐和设计)会议,而我却不能进入到主会场中。你必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直  相似文献   

6.
如果要用“充满魅力”一词来形容当前流行的交互设计,那么首推创建Web应用程序。毕竟,当你最终听到某人倾倒于产品的交互设计,难道不是在网上(Okay,我承认iPod除外)。所有追求酷,追求创新的新项目都是联机应用的。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包装设计流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包装设计角度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包装企业的开发、生产、管理、服务流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数字化包装设计流程的本质和优点.创导以数字化包装设计为突破口,来推动中国包装行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的包装设计的一般设计流程作了初步的分析,对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就如何应用数码科技来更好地辅助设计作了简单的介绍,并给出胡多种设计软件的综合辅助下,产品包装设计的一般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设计》2007,(3):124-125
“15年前,公司在价格上竞争。现在,是在价值上竞争。将来,是在设计上竞争。”这个“将来”已经来临。那么在设计上,下一个层次的竞争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多感官的设计体验光调.色彩,声音和气味——它能令你微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沈缨 《上海包装》2002,(3):16-17
在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 ,身为工业设计师的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专业 ?首先 ,工业设计师应籍由其对文化发展的深入了解 ,而肩负起传播文化的使命 ;同时 ,应该是具有“调整、经验、对策、直觉”的特性 ,因为直觉为“浓缩的专业知识” ,知识的整理主要仍然是种艺术 ,而不是科学 ,这是属于人心的领域 ,而非机械。而工业设计用这话来注释 ,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工业设计是一种能够以复杂的形式来处理美学、工学、商学等一系列资讯及需求。当今的设计正在向着更人性化 ,更自然 ,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设计”是一件极伟大的创造活动。纵观…  相似文献   

11.
《工业设计》2014,(3):53-56
R·J·克洛默(R.J.Kromer)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一年级时,有—天去上数学课,走到半路,他被一则学生科技小组的广告吸引了,这组学生在设计燃料电池气车。此前,他最多就是组装过乐高的机器人套件,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发了封邮件申请加入。想不到,组里的成员马上就给了他回应。”我原来想应该会有各种要求,”克洛默回忆道,“但是他们说,没事,你来吧”。  相似文献   

12.
朱雯嫣 《设计新潮》2008,(5):I0060-I0063
“我是在纸上写诗的诗人,而你是在大地上写诗的诗人。”作为宋建良的好朋友,资深媒体人、著名作家、诗人余志成早在初识宋建良的时候就有过如此的感慨。宋建良目前的身份是杭州禾泽都林设计机构董事长兼首席建筑师。这是一个凡事主张“低调”的建筑师,但他的作品却给人留下了“大气”的印象。在他的主持下杭州禾泽都林设计机构仅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便在全中国各地成就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五十而知天命”,其实我很早就将设计行为做为安身立命之所,而无它欲。对于设计环境,设计行当内的是是非非也安之若素,行止上在既入世俗而又脱俗之列。因设计是我生活依之食钵,心存敬畏,所以委用心。  相似文献   

14.
倪春洪  李微 《包装工程》2023,44(12):368-377
目的 “5G+”万物互联驱动数字化体验经济的浪潮已是助推非遗数字化创新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力。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索非遗数字化创新呈现,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内生创新动力,并为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新途径。方法 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田野调查、问卷分析和用户体验设计等方法,秉承“非遗+”交叉融合范式,以葛沽长乐老高跷非遗项目为例,运用交互叙事、体验设计等方法,构建非遗数字共享平台,拓宽葛沽非遗创新发展空间,形成非遗资源共建共享的“葛沽数字化新发展模式”。结论 利用交互叙事理论视角与葛沽非遗数字化文创设计融合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叙事机制,实现了葛沽非遗传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培养了新生代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以非遗的文创设计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设计师雷蒙·罗维说过:“设计的作用是增强产品销售的感染力和促进出口贸易”。的确,出口商品这朵“红花”少不了包装这片“绿叶”来捧。谈及出口商品的包装,其设计还是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我赞同日本设计师田积司朗的观点,即:体现出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设计可以而且应该在世界各地出现;国际上成功的设计一定会  相似文献   

16.
欧阳波  贺赟 《包装工程》2011,32(16):70-73,81
以数字化样机在制造业运用为启示,分析了在产品设计前期阶段,数字化样机技术应该具备的功能、特点。结合设计教育和设计服务业领域数字化技术运用的现状,进而指出了工业设计领域数字化样机运用存在的诸如设计流程衔接不紧密,设计数据不断被中断,设计理念和创意随着设计进程张开而逐渐损失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字化样机的工业设计流程,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并通过Alias配合CAD软件的设计案例验证这一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徐琦 《设计新潮》2009,(4):132-137
兼具功能与形式的设计,形成了喜多俊之独有的设计“灵魂”,它将传统艺术和日常生活迅速“数字化”,成为传达给未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工业设计》2013,(3):24-25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是硬件设计的重要工具。它们使得你正在设计的物体易于观看和进行虚拟控制。想象一下Google SketchUp。它是现在可用的基本的设计软件,但是你却仍能用它来设计复杂的结构。zSpace将CAD带到了一个更高的级别。在我参加于旧金山举行的Engadget Expand会议的时候,很幸运地,我尝试了zSpace的一款动画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时下各种产品的广告用语而频繁出现。“人性化”应该是每件产品设计时的必备要素之一,而不是设计的噱头。未来的人性化设计将通过虚拟现实、互联网络等多种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更加复杂、丰富的外延。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五岁拿起画笔开始学画,就立志要做一名大画家,为世人展示视觉的至高境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上初中的时候.一次,我看中央电视台新闻,其中说到美国禁止中国的瓷器人境,其主要原因是瓷器的包装材料用的是木材和稻草。瓷器可是中国的国粹啊,在古代,瓷器就代表着中国,“china”一词最初就是瓷器的意思,但是仅仅因为包装的拙劣就被别人拒之门外,真是令人痛心啊!看了这个节目后,我感慨颇深,一直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让中国的优质产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呢?如何才能避免陷八虽然产品质量过硬,但仅仅因为包装和设计的问题就被别人拒之门外的尴尬境地昵?我要做一个设计师!我用设计来创造产值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用设计为落后地区创造财富以改变它们贫穷落后的现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用设计来把中国的产品推向世界,塑造自己的民族品牌。也就是说中国更需要的是设计师,而不是画家。于是绘画成了我的业余消遣,我立志要做一个著名的设计师,同时也立志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因为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想把我的设计思想传授给更多的人,要想更好的改善国计民生,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这些设计技艺和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