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与大型的合资品牌汽车企业进行竞争时,还是明显处在了弱势地位。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也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敢于开拓国际市场。本文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提出了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国产化配套体系中,有一家由航天部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全球汽车密封系统的领先者GDX汽车公司合资的企业——北京万源金德汽车密封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从1996年成立以来,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凭借在汽车密封件领域出色的供货业绩,包揽了国内三大整车集团——一汽大众、上汽集团、二汽东风众多品牌车的密封制品配套市场,进入了OEM配套圈。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在知识产权保护下风险企业采取不同市场进入策略的原因,给出了风险企业的策略选择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风险企业数目之间的定量关系。只要风险企业数目达到一定的量,采取消极市场进入策略就有可能成为风险企业的最佳选择。随着风险企业数目的增加,政府对侵权行为的查处概率与惩罚力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数量关系,才能促使风险企业采取积极的市场进入策略,从而通过鼓励竞争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创新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国际贸易创新给中国的经济和企业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迎接国际贸易创新来保护我国国内市场和经济安全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课题,中针对于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外资进入我国增值电信业务市场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外资进入给我国增值电信运营商在市场竞争力与法规监管制度上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同时,结合国内增值电信市场的存在的服务及垄断等问题,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贸易保护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纺织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 OLS 回归分析法,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市场需求与国际市场需求对纺织业技术创新驱动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应。理论分析表明,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需求均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影响技术创新,国际市场还通过干中学和创新溢出效应影响技术创新。实证结果显示,国际市场需求对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国内市场对于纺织企业的创新驱动表现得并不显著,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需求的交互作用对纺织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需求对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和产权差异。文章研究结果为双循环新格局下如何调整不同的需求激励模式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来提高我国纺织业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年来钛精矿、海绵钛的产量和价格、各行业钛材用量与钛材出口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了国内钛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国内钛产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严控产能为前提,降成本、延伸钛产业链为重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扎根群众,拓宽国内市场,促进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生产企业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认识不够,对汽车市场的供求态势估计过于乐观。专家认为,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国民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也提高了,但人们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心理负担加重。一方面担心企业效益下降,工资收入不稳定或下岗;另一方面房改、教改等措施的出台又需要居民的经济付出。所以,百姓在银行的存款轻易不敢消费,或者说是一种定向消费储蓄。因而,出现了东西卖不出去的现象。2.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地方政府介入了企业竞争,对非本地产的汽车…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WTO后,汽车零部件业将面临逐渐失去高关税保护,以及由于汽车业采购国际化带来的同世界上实力强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竞争的双重压力.如何迎接新形势下的挑战已成为汽车零部件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文中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状况及其市场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所面临的挑战,进而对采购国际化形势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进行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热固性饱和聚酯树脂为基质,采用三聚氰胺基树脂为交联剂,开发出了新一代的聚酯氨基汽车烘漆。该漆具有高装饰性、高防护性、耐候性等优点。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该产品在配方及工艺方面均有所创新。其主要性能指标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支持企业上市的鼓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通过给予公开上市的辖区内企业以资金支持和各类税费减免的方法来鼓励地方企业上市。这一系列举措看似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重金奖励却可能导致IPO意愿不强的企业提前上市,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梳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地方政府鼓励地方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对"重金"奖励政策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提出促进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汽车金融公司模式,根据目前我国汽车金融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业发展经验,认为汽车金融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与商业银行同竞争共合作,随着政策的完善和市场的规范,汽车金融将走到中国汽车金融业的前台,进而推动汽车金融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市场的分析,针对中高档服装企业,从品牌建设,市场定位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定的见解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技术实现和系统实施待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汽车营销企业的CRM解决方案,以帮助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客户信息,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使企业可以在维持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高回报;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放在有价值的市场和用户上,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CRM在我国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应用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将会很快地融合在一起,这对国内企业来说,市场扩大以后,物流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到企业效益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最终也决定了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正视我国专业物流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充分认识现代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借鉴国外名的物流公司成功经验,转变传统的物流观念,优化供应链管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类分析法,结合我国各地区及汽车市场发展相关的统计数据,对未来汽车市场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同时结合聚类谱系图直观地得到了不同类,不同地区汽车市场的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际汽车工业发展历史回顾与分析,并对我国汽车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基本分析和辩证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汽车市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的生产已受到全国诸家企业的重视,除了我国重点支持的三大三小汽车企业外,一些企业也都纷纷上了各种新型力和零部件。航天系统在竞争对手如林的情况下,部领导多次指示:我系统的汽车生产要面对两个市场,严把质量关,降低成本,要注意关贸总协定签订后对我们的影响。遵照部领导的指示,部两次召开“八五”汽车发展研讨会,探讨了我航天系统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面临的严峻形势、大家深刻认识到:产品更新换代的快慢是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产品换型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论证,经过行业的认可立项,制订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筹积资金,生产线实施改造等工作,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消费品,我国的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市场的旺盛需求为汽车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汽车行业的利润越来越微博,成本控制已经成为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成本控制并非降低产品质量,汽车企业必须均衡产品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体系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很多企业不能很好的权衡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导致企业产品质量下降.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汽车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如今国内汽车市场,靓丽的中、高档车型越来越多。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最耀眼的还是那嵌在车身上一根根闪着光亮的铝合金装饰条,它勾勒出轿车那浑厚、优美的车身曲线。据说,这一根细细的装饰条,从材质、加工工艺到表面处理,技术要求相当高,不少企业在试制过程中,由于对关键的材质处理技术节点搞不准,碰到了不少的困难,导致整车厂只能从国外进口这一零部件。随着中国国内中、高档汽车市场的日益红火,作为提升汽车档次的重要外饰件,铝合金装饰条的市场缺口越来越大。成立于2002年7月的北京埃贝斯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用其优质的产品系列,正好填补了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这一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