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阻油层的特殊性造成识别困难,根据低阻油气藏的成藏规律,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地质特征、沉积规律,结合录井油气显示,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综合分析可有效识别低阻油层的含油性,并适时通过试油、生产动态情况,总结对低阻油层的认识。该方法在油田开发生产实际方面简单实用,可以达到"水层"中找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部分措施井测井解释为水层,但补孔后出油,这类油层呈现的特征是电阻率比较低。针对如何形成低阻油层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列举可能引起这一特征的原因,运用逐一销项的方法,排除无关因素。利用井壁取芯荧光薄片鉴定和储层扫描电镜鉴定等手段,验证复杂孔隙结构和粘土附加导电等与形成低阻油层的关系。最终确定复杂的孔隙结构以及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能力是形成低阻油层的最主要原因。分析低阻油层的方法,对于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是一个复杂断陷型富生烃凹陷,发育了一系列断裂带,尤其涠洲组多以小型断块型油藏为主,断块构造极其复杂,断块圈闭的高部位是否成藏很难落实。WZ11-7N-3井涠洲组未见油气显示;向圈闭高部位侧钻WZ11-7N-3Sa井,在涠洲组三段见68m油斑细砂岩及粗砂岩油气显示,解释油层62.1m,增探明储量243.5×104m3,控制储量46.3×104m3,勘探实践证实在高部位已经成藏。通过对WZ11-7N-3井流体包裹体分析化验结果进行分析,与3Sa井油层对应的砂组,含烃流体包裹体含量明显高于水层含烃类包裹体,均在30%以上;与3Sa井水层对应的砂组盐水包裹体含量明显高于油层对应砂岩的盐水包裹体,均在80%以上。证实油气经过WZ11-7N-3井运移至高部位成藏。复查老井,通过流体包裹分析,可以落实一批类似的断块型圈闭高部位是否成油藏,增加新增探明储量,提高探井的成功率,降低风险,短期内就可以指导勘探,该研究思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板桥油田中浅层发育低阻油层,在测井解释中极易漏失,给油层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板桥低阻油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认为咸水泥浆侵入、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高束缚水饱和度、砂泥岩薄互层、低幅度构造及复合因素是板桥油田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优选低阻油层解释图版、提高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应用地质背景、多因素结合分析的低阻油层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应用实例,为板桥中浅层低阻油层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滨南油田滨425区块沙四段地层为砂泥岩交互层,平面上横向变化较快,连通性差,单层厚度变化大。储层非均质程度高,孔隙小、渗透率低,属于低孔隙、特低渗透储层。区内中、高阻油层与低阻油层同时发育,通过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从而加强对该类型储层的认识,提高解释可靠性,分析储层潜力,为该区下一步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秋地区是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断层发育,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存在低阻油层,导致常规测井评价流体性质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本文利用RMT测井新技术~([1]),形成了以曲线重叠、快速直观定性识别流体性质技术到定量评价油水层技术的一套适合于该区域低阻油层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域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满足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勘探认识加深、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新老油区中不断有相对低电阻率油层发现,并逐步成为其主要产油层系。由于新系列测井对辨别低阻油层具有局限性,本文依托录井、地层水、试油、测井及解释等常规资料,对定边地区长2油层组低阻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所导致的束缚水饱和度高,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另外绿泥石粘土膜所吸附的地层水及砂岩储层中高放射性物质含量也会造成长2油层组电阻率值一定程度降低。而较高的地层水矿化度所导致的较差的油水分异特征,是常规辨别低阻油层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油田开发中识别断层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比测井曲线,另一种是地震解释。对比测井曲线的优点是点上分辨率高,方便确定井的断点的位置,缺点是面上分辨率低,不能整体上识别断层走向和延伸状况;地震解释的优点是面上分辨率高,能在面上识别断层,整体上判断断层走向和延伸状况,缺点是点上分辨率低,不能确定井的断失位置。两种方法结合,识别断层更加真实、可靠。油田中的井根据井轨迹不同分为直井和斜井等,应用三维建模的B1-方D3-P27式呈现井轨迹B1-,D3-27提高了斜井与断层位置关系的精度。通过以上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综合应用,增油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一、千12-兴H3井概况 千12-兴H3井为千12块兴隆台油层南块第三口水平井,该井设计水平段长度181.08m,实际水平段长179.00m,水平段综合解释油层179m/8层,油层钻遇率100%。  相似文献   

10.
1概述文33块沙三上油藏埋藏深度-2800~-3300m,属低渗、异常高压油藏。油层主要沿文33断层高部位分布。储层物性差,平均层孔隙度13~26%,渗透率6~158×10-3μm2,储层非均质性中等,渗透率变异系数0.24~0.93。文33块沙三上存在低阻油层,电阻率在1~2Ω.m,比油层低比水层电阻率略高,测井解释容易误解释成水层。如1983年4月完井的文33-2,1987年对沙三上6的9~11、23号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射孔,射前日产油1.4t,含水20%,射后日产油13.8t,无水。这类情况多见于早期解释的井(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他们大多数是具有中高孔隙度的储层,产量一般比较高。因此…  相似文献   

11.
低阻油层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是绝对的,其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导致低阻油层的识别较为困难,笔者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测井解释,对研究低阻油层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涠洲11-1油田A13h、A14h井,垂深1000m左右,水垂比分别达2.92和2.15,尤其是A13h井是近年来北部湾所钻的水垂比最大的大位移井。二开12-1/4"井段采用PHPA/KCL体系,三开8-1/2"井段采用PRD体系完成大位移井段作业。现场应用效果表明,PHPA/KCL体系具有较好的抑制防塌效果,以及较好的润滑效果,PRD体系携砂和储层保护效果良好,满足了大位移井对井眼净化的要求,确保了该大位移井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朝阳沟油田朝661-80区块油藏为低渗透油藏,目前整装待加密区块已经很少,因此断层边部将是油田加密挖潜的对象。其中利用直井加密开发断层附近油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斜度井开发可行性研究的论证认为,该区块油藏部署大斜度井开发的优势明显。在断层走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断层附近不同布井方案,并对开发方案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断层边部部署加密井较大幅度提高单井产能,且适当的部署大斜度井提高单井产量的效果更佳,此种布井方式对该区块提高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提高增采幅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涠洲12-1油田北块属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沉积,受河道迁移、改道、侧向加积、多期砂体叠加等沉积作用以及断层、构造的影响,砂体分布与连通性比较复杂,采油井和不同的注水井之间的连通性复杂,如何才能根据静态、动态资料做好连通性分析,这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油藏人员的难题。示踪剂技术是第一次在南海西部油田应用,前期研究阶段通过数值模拟,对监测效果进行了预测,为B4,B13示踪剂监测工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绪磊 《云南化工》2019,(7):160-161
双城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断陷带,近几年在双城南洼漕相继发现营四段、登娄库组含油储层,揭示了松辽盆地新的勘探方向。作为全新的勘探领域,该含油层系的成藏特征尚不清楚,制约了勘探部署。系统分析源岩、储层等要素研究其成藏特征,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认为:营四段暗色泥岩为本区的重要源岩层系,砂岩、砂砾岩、火山岩均发育好储层,具有三种成藏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16.
张宏  胡海涛 《辽宁化工》2012,41(10):1014-1017
为提高目的层段油藏测井解释精度,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川道地区长2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长2储层属于典型的中孔低渗油层;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中-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并确定了储层物性下限的标准:孔隙度为12.0%,渗透率为0.40×10-3μm2,电性下限电阻率为14 Ω·m,声波时差为237μs/m.  相似文献   

17.
曲璐 《当代化工》2014,(11):2409-2411
渭北油田储层物性主要为低孔超低渗储层。对于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泥质对电性响应贡献加大,地层电阻率求取不准确。针对渭北油田钻井液侵入过程中储层径向电阻率的变化特征,构建渭北油田地层侵入模型。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对地层参数进行反演,能较好地反映不同侵入特征的储层电阻率分布形态;可较好地重构储层电阻率剖面,获取原状地层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和侵入半径;反演算法稳定可靠,能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连续快速处理,更有助于定量、精确地计算渭北油田储层含油饱和度和识别储层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18.
雷秀洁  段鹏辉  李卫兵 《辽宁化工》2012,41(9):936-937,941
从华庆地区侏罗系油藏储层岩性特征入手,通过对地层水矿化度、束缚水含量、岩石润湿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等因素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靠一种方法很难识别出来,应广泛结合钻井、测井、录井及地质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辨识.  相似文献   

19.
Indium tin oxide films, an important n-type semiconductor oxide, show great prospects in opto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onsequently, as a key raw material of targets for sputtering films, it is important to prepare low-resistivity indium tin oxide powders. Herein, low-resistivity indium tin oxide submicro-cubes are synthesized by a seed-assiste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effects of seed content, In3+ concentration, aging tim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resis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o ensure reli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data, each experiment was repeated three times and resistivity of each sample was measured three times to obtain average valu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ptimal sample was matched with cubic phase In2O3. The single-crystal indium tin oxide particles exhibited a regular cubic shape with a size of nearly 500 nm and low resistivity of 0.814 Ω·cm. Compared with particles prepared by the convention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ndium tin oxide submicro-cubes showed good dispersion. The presence of seed particles provided nucleation sites with lower energy barriers and promoted formation of submicro-cubes. The face-to-face contact among particles and good dispersion contributed to electron transfer, resulting in lower resistivity. The seed-assisted synthesis provides a novel way to prepare low-resistivity indium tin oxide submicro-cubes.  相似文献   

20.
汪菲  陈明 《辽宁化工》2012,41(6):573-575
姬源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生、储、盖组合发育较好,有着乐观的油气开发前景.但它是岩性隐蔽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所以有利区预测难度较大.本文引入井-地ERT技术,以池46井区长8低孔、低渗储层为研究目标,将池46井区内电阻率、饱和度分布情况与井-地ERT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井-地ERT约束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储层评价参数,进而对储层进行了有利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